這位老師真用心!鵝卵石被他變廢為寶,美得「一塌糊塗」

2019-12-09   條碼新鮮事

今天的好人故事,我們和大家一起認識一位鄉村小學裡的美術老師,多年來他一直堅持自己的夢想,為鄉村裡的孩子們,帶去了美的感受。


溫暖明亮的教室里,孩子們正用手中的筆,在鵝卵石上畫畫。這裡不是名校的美術課堂,更不是大城市裡的課外班,只是箇舊市保和鄉冷墩小學的一堂興趣課。



正在為孩子們上課的年輕人,名叫包春雷。



2012年從雲南藝術學院畢業後,就來到冷墩小學工作,如今,他是保和中心校13個教學點裡,僅有的兩名美術老師之一。



初到冷墩的那個夏天,濕熱的河谷氣候讓來自麗江的包春雷很不適應,也曾萌生過退意,但看到孩子們渴望的眼神,小包老師還是決定留下來。



包春雷:「雖然我們鄉村學校的基礎教育,各方面會差一點,但是我覺得對藝術的需求都是一樣的,他們也非常渴望能得到這樣的知識。」



幾年裡,除了美術課,包春雷還要兼任班主任、語文和體育課的教學工作。冷墩小學就在紅河岸邊,是一所鄉村寄宿制小學。



全校有248名學生,大部分都是住校生。



放學後的時光,孩子們往往無所事事。偶爾,包春雷也要到紅河邊走走,河灘上的鵝卵石,讓包春雷冒出了一個想法。



包春雷:「校園周邊,紅河灘上,到處都有石頭,孩子們經常會把見到的那些奇石怪石,拿到學校裡面來玩,於是我就想到,是不是可以引導他們在鵝卵石上作畫 ,也可以提高他們的審美修養,豐富他們的課餘生活。」



2013年,包春雷在冷墩小學成立了美術興趣小組。帶著孩子們去河邊拾撿漂亮的鵝卵石,教孩子們在石頭上作畫,成了包春雷額外的工作。



包春雷:「在鵝卵石上作畫,它有一個特點是多一些思考吧,怎麼樣去利用鵝卵石本身的一些造型,還有它自帶的一些紋理色彩。」




這間美術室,也是興趣小組成立之後,由包春雷張羅起來的。



6年來,一批批喜歡畫畫的孩子,在這裡渡過了許多快樂的時光,也留下了不少作品。



民族服飾、京劇臉譜,甚至小黃人、小怪物,都是孩子們創作的主題,面對這些精美的石頭,包春雷如數家珍。



包春雷:「個人非常喜歡的,也是最早的一組作品,2014屆的小朋友留下來的。」



曾經,在一次愛心互換活動中,包春雷用孩子們的鵝卵石畫,為他們換來了25件羽絨服作為新年禮物。



那個冬天,孩子們無論是身上還是心裡,都覺得格外溫暖。



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教師會選擇到鄉村小學任教,但美術老師,始終是這裡最稀缺的人才。



2017年,由於工作調動,包春雷要到中心校工作。但他主動向學校申請,每周都要去一趟冷墩,為興趣小組的孩子們上一堂課。


從揀石頭,到清洗、創意、勾勒、上色,一下午的時間,包春雷總要等孩子們完成一幅作品,才會離開。



包春雷:「我覺得學習美術對一個人的成長,對一個人的方方面面,都是有幫助的,首先對他的審美會有一個提高,他的創新能力也會有所提升,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



包春雷知道,鄉村小學的孩子裡,很少有人會一直學畫,他們各有出路。但至少,包春雷在孩子們心底,埋下了一顆「美」的種子,也許孩子們不能成為畫家,但終有一天,這顆種子會生根、發芽。



誰又能說清,

這顆種子會在他們人生中的某一天,

開出怎樣多彩的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