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創優品有一款修甲五件套,售價15元。
在1688平台,類似的同款批發價只要5元。
一位義烏商人卻說,單個指甲刀的成本,其實不超過3毛錢。
在義烏,那些被很多人看不上的低價小商品背後,隱藏著的是絕大多數難以想像的財富。
從一根塑料吸管說起
九幾年的時候,義烏有一家袖珍工廠,占地不過18畝,生產的是最常見的那種喝飲料用的塑料吸管。
一根小小吸管能賺多少錢?
工廠老闆算了一筆帳,「平均銷售價在每支8厘-8.5厘錢,其中原料成本50%,勞動力成本15-20%,設備折舊等費用15%多,純利潤約10%。」
也就是說,賣一支吸管,工廠差不多隻賺8毫錢——要賣1000支,才能賺8角錢。
但就是這麼一家不起眼的工廠,如今卻成了全球最大的吸管生廠商,伊利、蒙牛、麥當勞、肯德基、沃爾瑪都是它的客戶。「最高峰時,以沃爾瑪為首的5家超級企業的訂單量占到了90%」。
出人意料的是,從2003年開始,這家名叫「雙童」的工廠開始逐漸放棄這些大客戶,轉頭重新去中小商超、咖啡館、奶茶連鎖店拉訂單。
原因無他,就兩個字——利潤。
在外人看來,說自己是沃爾瑪的生產商,聽起來很有面子,但是只有業內人士才清楚,跟沃爾瑪合作是最慘的事——人家每次都會把利潤給你壓到最低。
為了盈利,雙童只能在節約成本上下功夫:夜間電費成本低,工廠就把耗電高的流水線調到夜間生產;吸管製作工藝需要冷卻,生產線就設計了自來水冷卻法……
沒辦法,不精打細算,工廠就保不住那點以毫釐計算的蒼蠅腿肉。
2003年的時候,雙童公司每天會運出兩個貨櫃,也就是把8噸重的吸管發往全球各地。
8噸重的產量相當於多少吸管?大約是1500多萬支。小小吸管每個月能給工廠帶來40萬凈利潤,一年下來就將近500萬。
在各類形形色色的富豪榜上,我們看不見雙童創始人的名字。但是毫無疑問,作為一個白手起家的普通人,他卻用雙手創造了自己的人生傳奇。
值得注意的是,在擁抱小客戶之後,雙童的產品更創新,利潤率也變得更高了。
比如上圖的這款創意喂藥吸管,中間是兩個半球,裡面可以藏奶片,藏巧克力,也可以藏藥片,從此哄小孩吃藥不再難。
根據淘寶顯示,這樣的哈哈吸管,單價是1元1支,家長相當願意買單,而傳統的塑料吸管,1塊錢可以買100支。
隨著市場占有率和利潤率的雙雙提高,雙童如今的年收入已經過億元。
一套粉色指甲刀
江浙和珠三角地區出生的人,大多都相當具備商業頭腦。搭上電子商務的春風,80和90後一代做起生意來,比他們的父輩顯得更為輕鬆。
2003年,當雙童已經年入500萬的時候,義烏小伙李重慶還在幫台商跑外貿。對方去海外找市場,他負責每天在義烏跑工廠、組貨。
台灣商人眼光毒辣,每次都能踩中爆款。彩帶、呼啦圈、滑板車、日本保溫杯,做一個火一個,很快就在全球開出70多家分公司。
眼看老闆發大財,李重慶蠢蠢欲動。
2003年,淘寶才剛剛起步,平台賣家並不多。和大家預想的不同,李重慶沒有直接去開淘寶店,而是幫淘寶店家組貨。
當時所有的淘寶賣家都找工廠拿貨,一件兩件的,工廠並不願意做,就算勉強給貨,價格也會高上二三十個點。
李重慶有十多年的外貿經驗,已經和義烏工廠打成一片,由他去幫淘寶賣家組貨,顯然再合適不過。
靠義烏工廠和淘寶賣家,李重慶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而第二桶,則來自於一個最常用的指甲刀。
在韓國樂天百貨,一把粉紅色的指甲刀擊中了李重慶,嗅覺敏銳的他立馬意識到,這是真正適合淘寶的產品,一定會成為爆款。
為什麼這麼說?
首先國內沒有這種具有設計感的小東西,「國內的指甲刀都是純鐵的,特別簡單。」
其次,這個東西很常用,換個前衛包裝,一定會受年輕人歡迎。
再者,基於多年的採購經驗,李重慶立馬就看出了這把指甲刀的成本——不會超過7毛錢,而櫃檯的標價是40多元——利潤是真的高。
從韓國回來後,李重慶買了一個注塑機,租了一個十幾平米的民房,開始自己動手做產品。至於銷路,多年合作的淘寶賣家自然不在話下。
只用了一年時間,指甲刀賣了四五百萬個,熱度維持了三四年。靠一個小小的指甲刀,李重慶「賺了小几百萬。」
當其他同行開始跟風的時候,李重慶已經另闢蹊徑,開始陸續推出禮品卡、開箱器、封口夾,剝橙器……總之什麼實用就做什麼。
當時一個人一台機器的工廠,如今一年的生意是一個億。
義烏商人的啟示
在義烏,雙童公司和李重慶這樣的案例俯拾皆是。
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一種義烏商人的獨特氣質:
他們不好高騖遠,不期待一口氣吃成一個胖子,而是從零起步,秉持「勿以利小而不為」的心態,瞅准那些不起眼的小商品、小配件、小生意,憑藉草根的務實和靈活,在複雜的商業世界裡,為人們提供物美價廉的,最基礎的日用品。
義烏商人,雞毛換糖
1982年,義烏小商品市場是一個只有700多個攤位的馬路市場。
經過8次搬遷,十多次擴建,義烏如今的市場主體已經突破43萬戶,占金華的一半,浙江的十五分之一,全國的千分之四。
正是這眾多義烏商人的來回奔走,讓義烏成為了「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
值得留意的是,如今京東、天貓、拼多多都提出了扶持源頭工廠計劃。電商在中國發展近20年之後,如今終於回過頭來反哺,或者說推動輕工業進行轉型升級。
不難預料的是,在未來至少十年當中,在中國成千上萬家工廠之間,一定還會湧現出無數的雙童公司和李重慶。
而他們身上的那股子務實與變通的勁頭,相當值得後來者進行學習和參考。
作者:風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eoX13MBd8y1i3sJeip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