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鐵騎讓各受害國無不痛恨,因為他們不光屠城,還有這個原因

2023-11-30     車解讀

原標題:蒙古鐵騎讓各受害國無不痛恨,因為他們不光屠城,還有這個原因

大家好,我是小評歷史。蒙古大軍的戰績是冷兵器戰爭史中最為輝煌的一部分,然而,他們所到之處動輒屠城的毛病也同樣為世人所痛恨,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必須先聲明一點,這跟種族無關。屠城這個惡習不光是蒙古有,中國曆朝歷代,都不乏其人,隋朝征高麗時期,隋朝官兵初到草原,見人就殺,見東西就搶,被高麗打敗後撤退時,更是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唐朝滅突厥,征高麗,滅薛延陀、回紇、與吐蕃交戰等等大小戰事,滅族、屠城更是家常便飯,我們常津津樂道的混世魔王程咬金為什麼會被稱為「魔王」?就是因為據史料記載,此人為將時,最喜屠城,唐起兵反隋時,他所帶領的軍隊常在攻城後大索全城,犒賞三軍,不管是草原部族,還是中原百姓,無不深受其害,這就是為什麼他娶的老婆是世家大族出身,仍然無法受到重用的主要原因,蓋因此人嗜殺,失德,如用之,則難免惹來非議。

那麼,為什麼蒙古大軍屠城反倒惹來史學家無數次的抨擊?只因為蒙古鐵騎所到之處,即不尊重當地宗教文化,也沒有中原地區高深的收服人心的手段,比如在進入穆斯林地區和歐洲時,如野獸過境,除了掀起一片腥風血雨,再無任何建設,當地人曾一度以「黃禍」來形容蒙古軍隊的到來,足見其仇恨程度之深。

蒙古大軍的屠城其實並不是漫無目的的。大軍在進攻城池前,往往會先派使者傳遞一道旨意,核心內容只有一個,投降就可免死,要是不降,結果只有老天爺才知道,落實到具體行動上,就是如果攻城時沒有受到什麼損失,那大家相安無事,要是己方損兵折將,那就必須屠城,用血腥的屠殺警告其他地方的人,這就是反抗的下場,用恐懼打垮敵人的士氣。

這一招在草原上是很有效的。一來是因為草原上秉持叢林法則,強者為王,弱者為奴,流傳了千百年,二來,草原生存環境惡劣,一些幾百人的小部落隨時有可能因為一場暴風雪或者瘟疫徹底滅亡,被更強大的部落征服不一定是壞事,反而有可能帶來發展。不過,當走出草原後,蒙古人馬上就碰到了各國交流時都會碰到的「文化差異」,草原上的叢林法則在各國都引發了激烈的反抗,蒙古軍隊在輿論和宣傳上又做的不夠,以至於所到之處,降者極少,因為恐懼和絕望而奮起反抗的人倒是越來越多,雖然打下大大的疆土,卻無法長久地守住,固然是因為破壞多過建設,與這種「文化差異」也不無關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eacfbe6c9e8a343f2029b8273f0be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