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毛主席把張玉鳳叫到身邊:能不能每年都到我墳上看看我?

2024-07-16     文史風雲

1976年秋,毛主席的病情已經十分危急。一天晚上,剛看完書的毛主席,把張玉鳳叫到了身邊,真摯地說道:「我去世後,你能不能每年都到我墳上看看我?」

說到張玉鳳,可能很多年輕一輩都沒聽到過,但年紀稍大點的人對這個名字都不陌生。

她就是毛主席晚年時期的機要秘書,直到1976年毛主席逝世,她一直在毛主席身邊工作。

那麼她是怎麼走進中南海的呢?這就要從她的經歷說起了。

1944年,張玉鳳出生在黑龍江的牡丹江市。

她出生貧困,家裡的經濟十分拮据,只供她讀完了小學。

16歲時,她看到所在地的鐵路局正在招工,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她報了名。

沒想到真的通過了,她成為了一名乘務員,這也是她的第一份工作。

1960年,張玉鳳所在的單位要選調專列人員,她因為工作能力出眾,順利入選。

她所負責的專列就是中央首長的專列,而這裡也是她與毛主席相識的地方。

她的認真負責,對工作事無巨細的態度,得到了毛主席的賞識。

不久她就開始專門負責主席專列的工作,1970年更是被調到毛主席身邊工作。

後來,毛主席的前任機要秘書徐業夫因病去世。

在中央批准後,張玉鳳便開始接替徐業夫,擔任毛主席新的機要秘書。

擔任毛主席的機要秘書,責任重大。

不僅需要事事保密,同時繁忙的工作也讓她疏於對家人的陪伴。

在毛主席離世前,家裡人都與她十分疏遠,就連她的女兒也評價她十分的「神秘」。

這一切直到毛主席逝世數年後,她才將開始陸續地向家人透露一些。

她說,毛主席晚年的時候,精神和身體狀態都在逐漸惡化。

雖然大眾希望他身體健康,可人力有時而窮,毛主席從1971年開始就疾病纏身。

除了早年間就有的氣管炎,還有大葉性肺炎,這使得毛主席每隔一段時間就咳嗽不止,就連晚上睡覺都不能平躺下。

不僅如此,毛主席還患上了嚴重的白內障,而且已經到了雙目失明的階段,幾乎不能走路,也沒辦法看文件,最基本的生活能力都不具備,需要別人輔助。

就拿吃飯來說,需要別人一勺一勺喂,吞咽也十分艱難。

後來,醫生給毛主席的一隻眼睛做了手術,這種情況才得到緩解。

但這還不是最困難的時候,在毛主席身體最嚴重的那段時間,她和護士長以及醫生們,要整天整夜的守在毛主席身邊。

除了幫助料理他的起居,打針用藥,毛主席還會讓他們讀報紙和文件給他聽。

這種事無巨細的工作,工作量是十分巨大的,所以她常常十天半個月不能回家,就連1976年的春節也是在病房中度過的。

也正是這種工作強度,才造成了和家人間的隔閡。

家人在聽完她的敘述後都有些羞愧,這麼多年不清楚她肩上的擔子有多重不說,還盡給她添麻煩。

可張玉鳳卻不這麼認為,在毛主席身邊工作的這些年裡,她一直被毛主席為國為民的精神所感染。

即便已經病入膏肓,毛主席也未曾放棄對國家對人民的責任,只要身體可以動,就要工作。

和毛主席相處以後,她也覺得自己應該去為國家為社會做些什麼,這是毛主席給她帶來的成長。

在毛主席生命的最後一個春節,身邊沒有親人也沒有客人,只有他們幾個工作人員。

入夜時分,隱約能聽見遠處的鞭炮聲。

毛主席用低啞的聲音對她說:「放點鞭炮吧,你們這些年輕人也該過過春節!」

這樸實的話語,一下戳中了在場所有人的內心。

他們沒有想到毛主席已經是這樣的狀態,卻還在為他們著想。

於是,幾名工作人員在房外點燃了幾掛鞭炮。

毛主席聽到噼噼啪啪的爆竹聲,臉上露出了一絲笑容。

1976年秋,毛主席的病情已經十分危急。

一天晚上,剛看完書的毛主席,把張玉鳳叫到了身邊,真摯地說道:「我去世後,你能不能每年都到我墳上看看我?」

每每回憶起與毛主席的點點滴滴,張玉鳳總是淚流滿面,她十分懷念與主席在一起的時光......

參考資料:

《張玉鳳的退休生活》 人民文摘

《張玉鳳:退休後的平靜生活》 黨政論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dea43458015d9e8c1850c81fd465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