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寶寶能添加輔食的時候,媽媽每天最頭疼的就是今天給娃吃什麼?對於新手媽媽來說,無論是食物的種類,還是烹飪方法,都是一個不小的難題。
甚至一些媽媽還因為無知選擇錯,直接影響的就是寶寶的發育情況。·
給寶寶添加輔食摸不到頭腦,按照這樣的原則總不會錯
當寶寶開始吃輔食時,父母通常都會喂些什麼?有的家長會研讀各種育兒書籍,有的則是會聽取老一輩人的意見,遵照自己小時候吃什麼,現在寶寶就吃什麼的原則。
但實際上,寶寶最科學的輔食添加方式是這樣的: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指出:嬰兒滿6個月齡後,可在繼續母乳喂養或者喝配方奶的基礎上逐漸添加輔食,每次應只添加一種新食物,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又粗到細、循序漸進。
只有按照這樣的方式來給寶寶添加輔食,才是最科學、最健康、最不太容易出錯的。
寶媽認為的「完美輔食」,卻不曾想耽誤了寶寶的發育
小顏是一個「養生達人」,在沒當媽媽之前,就很注意養生,所以對於食物的營養還有性情還是略知一二的,尤其是對於脂肪和碳水成分。
在結婚有了寶寶之後,當然對寶寶的飲食也是格外上心。在寶寶能吃輔食後,各種蔬菜肉都換著花樣,本以為給孩子吃得很營養,孩子每天也很進食,但孩子的體重卻不增長,反而還出現了「下降」的情況。
這樣的情況維持了一段時間後,孩子的體重不僅落後於同齡人,而且身高貌似也長得不是很快。在經過和兒科醫生的溝通後,才發現從寶寶能進食輔食開始,小顏給寶寶的飲食方式就是錯誤的。
小顏看不上的碳水,恰好就是寶寶長身高增體重的基石,如果在寶寶發育的階段,出現了營養密度較少的情況,那麼就相當於寶寶沒吸收什麼營養。
一般來說,寶寶到了6個月就可以嘗試吃些輔食了,而很多媽媽對於輔食的選擇,卻很迷茫,不知道該給寶寶吃些什麼。詢問其他有經驗的父母,得到的答案也不盡相同。
不過寶媽在聽從別人建議的同時,還是需要自己先判斷一下,有哪些是適合作為寶寶輔食,而哪些則是不適合的。
這幾種輔食看似很健康,卻對寶寶發育沒好處,選擇的媽媽趕緊改
1)米湯/清稀飯
在電視劇里,經常會有這樣的情節:家裡經濟條件不好,而寶寶出生後媽媽也沒有奶,於是便給孩子喂米湯。於是也有人認為,米湯也可以作為寶寶的輔食。
但實際上,像米湯、清稀飯這樣的食物雖然很容易消化,但含有的營養實在是太少了,基本上除了澱粉就是水,雖然寶寶有飽腹感,但長期下去,避免不了就會發生營養不良的情況,影響其生長發育。
2)自製米粉
米粉其實是很多開始接觸輔食的寶寶的首選食物,因為它裡面既含有滿足寶寶發育的鈣、鐵含量,而利用寶寶腸胃的吸收和消化,還不容易引起寶寶過敏,所以米粉作為寶寶的第一口輔食,絕對再合適不過了。
市面上售賣的米粉種類有很多,價格上也是參差不齊,很多媽媽擔心質量無法保證,便查找資料開始自製米粉,雖然初衷是好的,但做法卻很不是提倡。
自製的米粉在衛生方面有保證,但卻沒有售賣米粉的營養強度高,無法滿足寶寶的發育需求,因此不建議家長自製米粉給娃食用。
3)肉湯
老人常說:「營養都在湯里」,很多家長也對這句話深信不疑,於是也會把肉湯作為寶寶的輔食。但實際上,肉湯里含有的營養很少,另外煲湯時間過長,也會導致嘌呤升高,不利於寶寶的發育。
除了肉湯,還有雞湯也是同樣的道理,雞湯作為輔食,並不會給寶寶提供什麼營養,所以像那些雞湯煮粥,還是不要嘗試了。
除了輔食種類的選擇,輔食形態也需要注意
避免太咸:嬰幼兒的飲食不需要太多鹽,過量攝入鹽分只會讓寶寶感到不適乃至生病。
避免太油:過於油膩的食物,成年人都不適合經常吃,更不適合喂孩子了,是既沒營養又脂肪含量超標。
避免太硬:像湯泡飯這樣的食物,裡面的米飯還處於比較「硬」的狀態,吃下去也會增加孩子的腸胃負擔,影響消化功能。
小島想說:
寶寶的輔食並非只是填飽肚子,還會影響他們的發育進程,所以爸媽一定不能大意,確保自己採取的是營養又健康的食物和烹飪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