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大摩財經
此前,饒毅已連發多篇文章炮轟尹燁。饒毅認為尹燁的科普視頻中存在偽科學,生物學知識背景有限。圍繞這一核心質疑點,饒毅先後表達了尹燁「說謊」、「博士學位水」、「呼籲華大開除」等觀點。
伴隨著事件在網絡上逐漸發酵,7月24日,尹燁在其公眾號不具名寫道「謝謝指教」,除此之外再沒有其他回應。尹燁所屬的華大基因也表示「公司不會就此事發布公告。目前公司經營一切正常。」
「學術打假」
現年60歲的饒毅是著名的生物學家、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長期從事分子神經生物學研究。因為敢於抨擊學術界的亂象,饒毅早已不局限在科學界,受到各界關注。
本次饒毅向尹燁「開炮」,曾在文章中自述過出發點:為了破除大眾對企業高管的盲目迷信,不是成為企業高管「就可以隨心所欲宣傳偽科學」。
不過,饒毅並不是第一次對華大基因提出質疑。早在2012年,饒毅就與原華大基因CEO王俊,就華大基因是不是在造福老百姓、華大基因如何做學術等議題公開辯論。此後,饒毅也在博客上公開質疑華大基因創始人之一楊煥明,將其稱之為「流氓企業家」。對於饒毅的質疑,王俊也曾在微博公開喊話,「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歡迎起訴」。 在7月26日發布的最新文章中,饒毅再次重提當年與王俊的爭執。
尹燁是華大基因的老將,曾任華大控股(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營運長,華大醫學(現已與華大科技合併為華大基因)總經理等。2015年起擔任華大基因CEO,2021年6月起兼任華大基因副董事長。
最近幾年,尹燁通過在網際網路平台進行科普,成為「網紅」,其科普的內容包括生命科學、育兒、元宇宙、減肥、心靈感應、健康長壽等話題。作為知名企業高管,又有博士光環加身,尹燁科普的內容迅速引來一大批簇擁,目前抖音粉絲已經接近270萬。
尹燁很快也進入了電商帶貨領域。目前,尹燁抖音的商品櫥窗中,包括其自己出版的書籍、推薦科普書籍以及大量華大基因的食品和美妝護膚產品。
尹燁最常推薦的產品是華大基因旗下的優美達乳酸菌,也是饒毅在最新「檄文」中稱為假藥的產品。尹燁在短視頻中直接化身為益生菌產品的代言人,稱益生菌是應酬好幫手,「喝到10杯8杯後,再來一袋,還是會讓你感覺和以前是不太一樣。」
充滿爭議的華大基因
華大基因的前身是2010年成立的華大醫學,2015年完成股改,同時更名為華大基因。2017年7月,華大基因頂著「基因界騰訊」的光環,登陸深交所創業板。
截至7月11日,華大控股及一致行動人持有華大基因37.51%股權,為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為現年63歲的汪建。尹燁作為華大基因CEO,截至2021年底持有106.4萬股股票,占總股本0.26%左右。
疫情之前,華大基因的核心業務是生育健康相關的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曾引領了國內NIPT(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熱潮。2019年之前,這部分業務在總營收中占比在一半以上。2020年之後,包括核酸檢測、新冠測試試劑盒在內的精準醫學檢測業務逐漸成為華大基因的營收主力,2020年這部分業務貢獻55.63億元營收,占華大基因總營收的三分之二左右。
最近幾年,圍繞華大基因的爭議一直不斷,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華大基因作為一家高科技企業,長期處於研發投入不夠、銷售費用高企的局面中。2021年,華大基因研發費用為4.87億元,同比下降21.38%,研發費用率為7.2%。同期銷售費用12.38億元,同比上升14.82%,銷售費用率為18.3%。
放大到更長的時間區間來看,自2017年上市起,華大基因研發費用處於銷售費用的一半以下。2019年,華大基因研發投入3.17億元,研發費用率達到11.32%,是研發費用率最高的一年。同期,華大基因的銷售費用率仍高達22%以上。
華大基因核心業務NIPT也曾飽受爭議。2018年7月,虎嗅曾在一篇題為「華大癌變」的文章中表示,華大基因出於商業利益且過度營銷,引導患者放棄全面檢查,致使孕婦產出生理缺陷兒童,最終給一些家庭帶來悲劇結果。
同樣是在2018年,華大基因被曝光將國人基因送到境外研究,受到科技部處罰。2015年,華大基因違規與華山醫院、牛津大學聯合進行抑鬱症研究,並違規將部分人類遺傳資源信息快遞出鏡。
事發當年,科技部就對華大基因做出處罰,要求華大基因立即整改,停止研究、銷毀相關材料和數據。但直到2018年處罰決定曝光,華大基因從未主動透露這項處罰, 2017年7月上市時披露的招股書中,同樣沒有提及這一事項。
業績下滑
受到疫情概念刺激,2020年7月,華大基因股價一度沖高至197.81元,此後基本呈下跌態勢。截至7月27日收盤,華大基因股價為63.98元,最新市值265億元。
2020年疫情爆發後,華大基因的核酸檢測和新冠檢測試劑盒需求暴漲,帶動當年業績飛漲。當年營收約84億元,同比增200%,歸母凈利20.9億元,同比增幅達到656.43%。
隨著疫情影響持續,全球新冠核酸試劑和檢測單價都明顯下降,同時部分國家和地區防疫政策發生變化,導致華大基因享受到的疫情紅利明顯縮水。
2021年,華大基因營收67.66億元,同比下滑20%;歸母凈利14.62億元,同比下滑約30%。
2022年,華大基因業績繼續下滑。業績預告顯示,2022年上半年,華大基因歸母凈利在5.8億元至7.2億元之間,相比上年同期的10.86億元,下滑33.7%至46.59%。華大基因將業績下滑歸結於新冠業務變化和海外業務投入加大。
值得一提的是,汪健控制的另一家公司華大智造正在衝刺科創板上市。汪建通過智造控股、華瞻創投合計間接持有華大製造52.3%的股份。
華大智造是華大基因的上游企業,主營業務為基因測序儀業務和實驗室自動化業務。2020年營收規模達到27.8億元,歸母凈利2.61億元。2021年上半年,華大智造營收19.59億元,同比增加92.31%,歸母凈利4.25億元,同比增加520.4%。
值得注意的是,華大智造的業績受疫情影響較大,2020年疫情相關業務營收達到19.85億元,在總收入占比70%以上。非疫情相關業務2020年營收只有7.95億元,同比下滑27%。
2022年7月26日,證監會批准了華大智造科創板上市的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