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尾氣污染你了解多少?(上)

2019-10-08     癮痴

汽車尾氣污染是由汽車排放的廢氣造成的環境污染。其主要污染物為一氧化碳、聯金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含鉛化合物、苯丙及固體顆粒物,能引起光化學煙霧等。

洛杉磯位於美國西南海岸,西面臨海,三面環山,是個陽光明媚,氣候溫暖,風景宜人的地方。但是從1943年開始,每年從夏季至早秋,只要是晴朗的日子,城市上空就會出現一種瀰漫天空的淺藍色煙霧,使整座城市上空變得渾濁不清。出現的這種淺藍色煙霧就是光化學煙霧。光化學煙霧是由於汽車尾氣和工業廢氣排放造成的,一般發生在濕度低、氣溫在24~32 ℃的夏季晴天的中午或午後。汽車尾氣中的烯怪類碳氫化合物和二氧化氮(NO)被排放到大氣中後,在強烈的陽光紫外線照射下,會吸收太陽光所具有的能量。這些物質的分子在吸收了太陽光的能量後,會變得不穩定起來,原有的化學鏈遭到破壞,形成新的物質。這種化學反應被稱為光化學反應,其產物為含劇毒的光化學煙霧。這種煙霧使人眼睛發紅,咽喉疼痛,呼吸憋悶、頭昏、頭痛等。

1、汽車尾氣的主要有害成分及危害

汽車排放的二氧化碳(CO2)、硫化物SOx(SO和SO2)、氨氧化物NOx(NO和NO2)、氣氣位們昕傑但再為嚴重:汽車排出的CO、NOx,SOx、未燃碳氫化合物HC、顆粒物PM和臭味氣體等污染了空氣,對人類和動、植物危害甚大。

汽車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有一氧化碳(CO)、碳氫化合物(HC)、氨氧化合物(NO,)、二氧化碳(CO)和微粒物(PM)。

1)一氧化碳(CO)

在內燃發動機中,CO是空氣不足或其他原因造成不完全燃燒時所產生的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CO吸入人體後,非常容易和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它的親和力是氧的300倍。因此,肺里的血紅蛋白不與氧結合而與CO結合,致使人體缺氧,引起頭痛、頭暈、哪吐等中毒症狀,嚴重時可能導致死亡。

2)碳氫化合物(HC)

HC是指發動機廢氣中的未燃部分,還包括供油系中燃料的蒸發和滴漏。單獨的HC只有在含量相當高的情況下才會對人體產生影響,一般情況下作用不大,但它卻是產生光化學煙霧的重要成分。

3 )氨氧化合物(NO)

NOx是發動機有一定負荷時大量產生的一種褐色的有刺激性氣味的廢氣。發動機廢氣剛一排出時,氣體內存在的NO毒性較小,但容易被氧化成毒性較大的NO,等其他氨氧化合物。 NOx進入肺泡後能形成亞硝酸和硝酸,對肺組織產生劇烈的刺激作用。

NOx與HC受陽光中紫外線照射後發生化學反應,形成有毒的光化學煙霧。當光化學煙霧中的光化學氧化劑超過一定濃度時,具有明顯的刺激性。它能刺激眼結膜,引起人流淚並導致紅眼症,同時對鼻、咽、喉等器官均有刺激作用,能引起急性喘息症,使人呼吸困難、眼紅喉痛、頭腦暈沉,造成中毒。光化學煙霧還具有損害植物、降低大氣能見度、損壞橡膠製品等危害。1995年,我國的成都、上海發生了光化學煙霧,北京和南寧分別於1998年和2001年也發生過光化學煙霧事件。

4)顆粒物(PM)

由燃燒室排放出的顆粒物(Particulate Matter)有三個來源,其一是不可燃物質,其二是可燃的但未進行燃燒的物質,其三是燃燒生成物。燃燒過程排出的顆粒物質的組成中大部分是固態炭,火焰中形成的固體炭粒子稱為炭黑。炭黑可以在燃燒純氣體燃料時形成,但更多的則是在液體燃料燃燒時形成的。顆粒物質的組成中除炭黑外還有碳氫化合物、硫化物和含金屬成分的灰分等。含金屬成分的顆粒物主要來自於燃料中的抗爆劑、潤滑油添加劑以及運動產生的磨屑等。柴油發動機燃料燃燒不完全時,其內含有大量的黑色炭顆粒。炭煙不僅本身對人體的呼吸系統有危害,而且碳煙粒的孔隙中往往吸附著二氧化硫及致癌作用的多環芳香烴等物質。

5)二氧化碳(CO2)

世界工業化進程引起能源大量消耗,導致大氣中CO2含量劇喻,其中30%約來自汽車排氣。CO2為無色無毒氣體,對人體無直接危害,但大氣中的CO2大幅度增加,因其對紅外熱輻射的吸收而形成的溫室效應,會使全球氣溫上升,南北極冰層融化,海平面上升,大陸腹地沙漠趨勢加劇,使人類和動植物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因此,近年來對CO2的控制也已上升為汽車排放研究的重要課題,提高汽車的經濟性和使用低排量汽車是減少CO2排放的重要措施。

6)溫室效應

汽車污染已成為世界性公害,其對於溫室氣體濃度增加的「貢獻」不容忽視。汽車的內燃機實際上是一座小型化工廠,消耗大量石油資源。汽油燃燒後產生驅動力,同時也產生了許多複雜的化學反應,排放出大量溫室氣體,加劇了溫室效應。汽車每燃燒1kg 汽油排出3.08 kg的CO2。當CO2含量升高時,會增強大氣對太陽光中紅外線輻射的吸收,阻止地球表面的熱量向外散發,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氣溫上升。這就是所謂的溫室效應。

地球上接連出現的「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都與溫室效應加劇有關。城市因人口密集、高樓密集、公路密集,導致「城市熱島效應」更為嚴重。溫室氣體像毯子一樣把熱束縛在低層大氣里,城市年平均氣溫比郊區高1℃,甚至更多。城市熱島效應已經改變了地方天氣形勢,特別是雨量分布形勢已經發生改變。這是全球變暖在城市的反映。

汽車排放造成的大氣污染還會破壞臭氧層,而臭氧損耗與氣候變化通過某些機制相互聯繫。一些專家認為,臭氧層的破壞造成太陽輻射過強,也會導致高溫天氣。

大氣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可貴資源,因此,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防止全球氣候變暖是世界各國共同關注的問題。為了21世紀的地球免受氣候變暖的威脅,1997年12月,149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在日本東京召開《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第三次會議,會議通過了旨在限制已開發國家溫室氣體排放量以抑制全球變暖的《京都議定書》。該議定書規定,在2008~2012年期間,已開發國家的CO等6種溫室氣體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礎上平均削減5.2%,其中美國削減7%,歐盟削減8%,日本削減6%,加拿大削減6%,東歐各國削減5%~8%。

目前我國是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第二大國,我國正在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暖這一嚴事實,也正在採取積極的策略應對隨之而來的各項挑戰。經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安全保護法》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UxJqW0BMH2_cNUgvqc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