捅了「冷空氣窩」?大範圍降溫再次來襲,99W路徑有調整,爭議大

2023-11-25     環球科學貓

原標題:捅了「冷空氣窩」?大範圍降溫再次來襲,99W路徑有調整,爭議大

確定了!冷空氣再次來襲,11月的冷空氣真的是太多了,真的捅了「冷空氣窩」?

的確比較多,但是從季節性變化上來講,這完全是正常的現象,這是不少地區入冬之後,就是需要這樣的天氣模式。

所以,在11月之中,大家看到冷空氣不要驚訝,而且在12月之中,這樣的變化也會更加明了。

下面就新冷空氣的情況,西伯利亞的冷氣團也是再次出擊了。

在新一輪冷空氣到來前,大家也感受了寒潮的影響,而寒潮技術之後,出現了部分地區的氣溫回升,在西北地區東北部、內蒙古、華北、黃淮等地氣溫明顯回升,局地升溫幅度達8~12℃,但這只是降溫的前兆,新一輪冷空氣的突襲,將會再次引發冷空氣的下滑。、

在11.26時段的時候,新一輪冷空氣將會從內蒙古,東北等方向進入,是非常明了的。

在11.28時段,表現更強,其中黃河流域都出現了明顯的冷空氣,而且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出現內陸氣旋之後,也會讓冷氣團南下的實力強不少。

當然,如果段度從實力上來講,其實這一波冷空氣還是弱了一點,而過後,又有一波冷空氣的壓入,才會看起來更加強烈一點。

算是「具有連續性冷空氣」的趨勢。所以,我國氣候中心將其分為了兩波冷空氣的活動,第一波是11.26-28時段,第二波冷空氣是在11.30前後。

第一波——較強冷空氣將會自北向南影響長江以北大部地區,大範圍地區的降溫都是在4度到6度左右,北方部分地區降溫可達8度到12度,而對於雨雪來說,還是在東北為主,其中內蒙古東南部、吉林中東部、黑龍江東部等地部分地區有中到大雪,其他地帶沒有什麼雨雪發展。

第二波——依然是一波自北向南影響中東部地區——我國大範圍地區的降溫冷氣,而氣溫一般下降4~6℃。

可能很多人可能看到第二波較弱,如果與上一波冷空氣形成了相互連接的模式,那必然也是會提升「冷空氣」的疊加影響。

所以,不要看冷空氣不是很強,最重要的是連鎖效應,會讓氣溫保持更強的低溫,這就是大概的情況。

只是冷空氣活動比較頻繁,路徑偏東,所以,可能中部,西部地區的朋友可能感覺不那麼明顯,包括南方也是如此,更多的是需要內陸氣旋發展才行,而華北,東北倒是普遍性保持較低的模式。

當然,這也得冷空氣發展,也並不是說今年冬季肯定就是冷冬了,這兩個沒有什麼絕對性的關係,冷冬,暖冬是看整個冬季的平均數據,在冬季結束才知道。

同時,今年依照厄爾尼諾的發展趨勢來看,基本上就是暖冬機率較高,但依然可能出現階段性的寒冷,所以,還是需要警惕天氣的變化過程。

然後就是新颱風胚胎99W的問題了,99W還會影響我國嗎?

這個颱風胚胎變化的情況不大,依然保持穩定的發展之中,並且還在繼續偏西移動。從發展趨勢來看,GFS依然是認為偏西移動。並且在孟加拉灣快速地發展起來。

預計在12月前,發展成為孟加拉灣氣旋,過後將會不斷增強,可能在12.3左右,登陸孟加拉灣。

從水汽的發展路線來看,的確對我國的影響還是存在的,主要就是水汽輸送。而EC的路徑變化出現了轉變。

EC認為在11.30時段左右,有可能增強出來,而它的路徑是不斷偏西走,甚至可能靠近印度。所以,這個路徑是有調整的,與GFS完全不在一個問題上,所以,99W路徑有調整。

這也說明了後面孟加拉灣氣旋的發展路徑存在爭議性,如果依照EC的情況來看,輸送水汽到我國的機率就可能降低很多,而且副高是在阻斷之中。

所以,到底如何走動,這也是決定是否影響我國有多大的情況,反正大家記住就是——99W路徑有調整,爭議大,後續大家多多注意下,看看是否有更大的改變,這也99W是一個「跨洋」可能形成的風暴具體情況。

這個過去之後,編碼有可能也會發生調整,相當是孟加拉灣「進口」的。

所以,這也說明了西北太平洋今年的17號颱風傑拉華還要繼續延遲。從熱帶擾動的活動趨勢來看,的確是存在的,並且還是多個熱帶擾動活動。

但在偏西移動過程之中,又出現了被副高阻斷的情況。那還會不會發展起來呢?繼續觀察吧。還是那句話,一年四季都可能發展颱風,只是多少的問題,繼續觀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9e7918941484ef9d115741453abe08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