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降溫
很多人腿腳發涼的毛病又犯了
但是有些人就是
穿三四雙羊毛襪、雪地靴包起
也還是腿腳冷得像塊冰
注意!如果總是出現腿腳發涼的情況,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視,可能是你的血管"病"了!
那麼,如何判斷是單純的腿腳發涼,還是疾病所致?該如何緩解?一文說清楚。
腿腳冰涼的人,你血管可能堵了!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12月在公眾號分享了一個病例,36 歲的吳先生(化名)自從入冬以來,他的腿腳就冰涼,不管怎麼捂,都熱乎不起來,並且逐漸出現疼痛症狀,尤其是右腳走路的時候疼得厲害、走路有點跛行。
難道是老寒腿?
到醫院經過一系列檢查後,居然是血管堵住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血管外科副主任醫師祝茜茜表示,吳先生雖然年紀不大,但已經出現動脈硬化,動脈硬化斑塊破裂繼發了血栓形成,導致右腳動脈堵得很牢。
出現這些症狀是血管在「求救」!
腿腳冰涼的人要注意了!千萬別以為只是天氣的緣故,也可能是血管已經堵塞了,不及時治療的話,嚴重時可能要截肢。
下肢血管的堵塞主要有兩種情況,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和下肢深靜脈血栓。
航空總醫院神經外三科主任醫師金永健表示,血管的堵塞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日積月累逐步積聚下來的。要做好血栓預防,就要注意身體所傳遞的這些信號。
PART/1
腿發麻
當人體血液中有血栓,四肢會因為供血不足而出現麻木、疼痛的感覺。所以,如果在生活中,突然感到腿疼、有壓迫感或者是下肢麻木等,一定要警惕。
PART/2
走路跛
如果血管堵塞加重,會出現間歇性跛行。走幾百米,便會感覺腿酸,需要休息一會才可以緩解。血栓會引起供血不足,導致肌肉酸痛。
如果忽視下肢動脈堵塞,病情進一步進展,就有可能導致下肢嚴重缺血,皮膚溫度下降,足背及脛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不行走時也會下肢疼痛,進一步發展可出現肢體破潰,傷口不能癒合,甚至組織壞死。
PART/3
腿變粗
血栓在靜脈中形成,血液無法回流到心臟,壓力會導致液體擴散到腿部組織,最容易辨識的就是突然單側腿腫了,常見於膝蓋以下部位。如果感覺小腿腫脹但目測無法確定,可以用捲尺測量比對。
一個方法教你識別血栓!
北京積水潭醫院護理部主管護師佟明笑接受採訪時介紹,一個在家自查深靜脈血栓的好辦法,就是量腿圍。
測量方法是:髕骨上15厘米,髕骨下10厘米分別測量,測量後兩條腿對比,如果一條腿比另一條腿腫 1 厘米以上,就說明有問題了。
如果兩條腿一起腫,今天量 23 厘米,明天一量兩條腿全 25 厘米了。除了水喝得多、尿少或者其他症狀之外,也一定要想到有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風險,應儘快去就醫。
喝好 5 杯水能預防血栓
1
第 1 杯水:起床後
早晨是人體生理性血壓升高的時刻,血小板活性增加,血液黏稠度增高。起床後飲水有助於降低血黏度,從而降低血栓風險。溫白開水是最好的選擇。
2
第 2 杯水:晨練前
不少人都習慣晨練後喝水,晨練前就應少量飲水,降低運動引起的脫水、血液黏稠的風險,有助預防血栓。喝水不能喝太快,要少量多次。
3
第 3 杯水:飯後半小時
飯後不要立刻喝水,否則會沖淡、稀釋唾液和胃液,影響消化吸收。飯後半小時再飲水,200 毫升左右,有助於緩解餐後的血黏度升高。但要小口小口地喝,否則頻繁、大量飲水容易燒心。
4
第 4 杯水:下班前
上班族常常因忙碌忽略了喝水,從而給血栓的侵襲提供了可乘之機。建議上班族養成下班前喝幾口水的習慣,一紙杯的量就足夠了,別喝太多,否則容易在下班路上「尿急」。
5
第 5 杯水:睡覺前
睡前應抿兩口水再睡覺。當人熟睡時,體內水分會丟失,造成血液黏稠度變高。臨睡前適當喝點水,可以緩解該現象,降低發生腦血栓的風險。此外,老年人睡前最好在床邊常備一杯水,感覺口渴時喝幾口。
各位喜歡聽小康妹兒聊天的朋友們
看這裡
好多朋友說
最近都收不到小康妹兒的科普故事了
那是因為微信公眾號又搞了個新的規則
現在只有你把【星標】點起
再把最底下的【在看】,【點贊】,【留言】整起
才能看到小康妹兒每天擺的龍門陣
【點一點】,小康妹兒祝你熬夜不長痘~
【轉一轉】,小康妹兒祝你吃多不發胖~
【評一評】,小康妹兒祝你天天不便秘~
編輯 | 魚魚
來源 | 健康時報
監製 | 黃利琴
審核 | 藍嵐
圖片來源 | 攝圖網
*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圖片內容不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