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長樂
李嘉誠千算萬算,還是沒有算到英國會有脫歐的那一天。自從英國脫歐一來,英國的經濟就受到了巨大的打擊。在這種情況下,大批企業紛紛撤離英國,英鎊的價格也持續走低。而李嘉誠在英國的資產,一度縮水近千億。
此外,最令李嘉誠不安的是,英國政府近年來一直在考慮將公共行業國有化。李嘉誠在英國的投資基本上屬於涉及民生的公共行業。如果英國真的採取行動,李嘉誠在英國的4000億投資將被「沒收」,李嘉誠在英國布局十多年,最終也會毀於一旦。面對這樣的局面,李嘉誠只能再次回到內地。
今年6月10日晚,長江集團舉辦了周年晚會。李嘉誠和李澤鉅同時到場。精神矍鑠、春風滿面,完全看不出李嘉誠已經是一個92歲的老人。李嘉誠主動走向記者,並祝大家新年快樂,但沒有回答任何問題。這場晚會的主角是李嘉誠的長子李澤就。與前幾年不同,李澤鉅花了很多時間談論大陸的商業形勢。
他表示,長江集團仍是在內地投資的最大香港公司。根據公布的數據,長江集團的業務遍及全球52個國家和地區,特別是英國。目前,投資比重較大,可能超過4000億。在大陸有50多個房地產項目,覆蓋20多個城市。對於長江集團是否會回到大陸投資的問題,李澤鉅給出了一個非常巧妙的回答:「從頭到尾我們都在內地投資,從來都沒有離開過。」
李嘉誠的影響力
李嘉誠與房地產業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即使你和很多人提起李嘉誠,首先想到的還是房地產。在中國的房地產業中,李嘉誠有著很高的聲譽。多年來,李嘉誠對房地產行業的預測非常準確。上個世紀,李嘉誠在香港房地產行業積累了大量財富。此後,李嘉誠將目光投向了內地的房地產行業。20世紀八九十年代,李嘉誠以低廉的價格在內地買下了很多房地產項目。
當時,李嘉誠已經看到了內地房地產行業的發展潛力,知道自己的房地產項目將來會成為無價之寶。幾十年後,李嘉誠在內地低價購入的房地產項目變成了無價之寶,價格比以前上漲了很多。李嘉誠什麼都沒做就賺了很多錢。可以說,在那個時期,李嘉誠也成為了中國房地產行業的風向標,很多人都會跟風李嘉誠。可以說,李嘉誠對中國房地產行業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
李嘉誠的創業史
在李嘉誠創業時,他享受到了改革開放初期的第一筆紅利,他準確把握經濟發展的關鍵點,大膽投資於各行各業,在政府優惠政策的支持下,逐步實現了財富積累。之後,李嘉誠依靠已完成的投資項目,特別是房地產項目,吸收了多年的積蓄和未來的購買力。
然而,作為一個企業家,在用中國發展的紅利賺了很多錢之後,難道他不應該轉而建設自己的國家嗎?但李嘉誠沒有。從2013年開始,李嘉誠逐漸減少國內投資,開始頻繁出售國內資產,尤其是房地產項目。到目前為止,李嘉誠已套現近1700億,這些資金尚未用於國內建設。相反,他前往英國投資建設道路、電網和通訊設施。
面對各方質疑,李嘉誠表示:「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我是一個純粹的商人,不要以空洞的道德來評判我。有回報,有風險的地方,我會投資。」事實上,李嘉誠不必為自己辯護,他的海外投資只是一種正常的商業行為,主要是為了實現資產增值。
引入建築面積
在過去幾年的房地產開發中,幾乎所有的購房者都對建築面積和物業費感到厭惡。以購買區域為例,如果你買的房子面積是100平方米,則在建筑後只能居住在70或80平方米甚至更少的房屋中。
房價本身很貴,現在又有建築面積,真是讓購房者損失慘重。而這個最傷人的法則正是李嘉誠引入到內陸來的。起初,建築面積只在香港應用,然後被李嘉誠引入大陸。2013年,香港取消了建築面積,但大陸仍在使用。
李嘉誠的海外投資
李嘉誠在投資內地房地產的同時,也在投資加拿大的油砂資源。在那裡,他收購了加拿大上市公司赫斯基石油52%的股份。此外,李嘉誠在1988年以3.75億元收購了另一家加拿大公司。隨後,李嘉誠以17.2億港元的價格獲得赫斯基石油公司的絕對控股權。
近年來,李嘉誠也一直在加拿大進行收購和投資,李嘉誠的全球商業帝國正在建設中。目前,李嘉誠家族產業已覆蓋亞洲、美洲、大洋洲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早些年,李嘉誠已經收購英國電網、英國天然氣供應商、荷蘭最大廢物再生能源公司和澳大利亞能源公司DUETGROUP。可見,李嘉非常誠喜歡海外市場。根據公司年報顯示,海外業務占其總業務的80%,國內市場已不再是其主要收入來源。可以看出,李嘉誠對海外投資特別感興趣,並在30年前開始規劃自己的商業能源帝國。
再度布局中國內陸
2022年底,李嘉誠再次回到中國大陸,開始在內地布局房地產行業。當時有報道稱,李嘉誠旗下亞騰資產管理公司以24億元收購上海商場項目三林印象城。之後,在2022年6月7日,李嘉誠的子公司長江基建集團有限公司宣布將與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吉電股份組建合營公司,共同商討電力能源合作方案。這一次,長江基建將與吉電股份共同投資25億元,長江基建投資將接近40%。在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李嘉誠兩次布局國內市場的消息突然傳出。人們紛紛看向這位已經退休的商人,再次燃起八卦之心。
李嘉誠旗下的長江集團在能源項目建設和運營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李家以前也在中國建過很多電廠,比如珠海的金灣發電廠,雲南大理的華能港燈大理風力發電廠等。長江基建董事總經理甘慶林也表示:「未來,長江集團將繼續在內地各方面尋求投資機會。」李嘉誠旗下公司在國內頻頻布局新的投資項目,不禁讓人感到非常疑惑。畢竟,李嘉誠在之前一直賣賣賣,如今卻一改往態,還是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年事已高的李嘉誠要想分家,把一部分資產通過海外投資的方式給了李澤楷,而這部分資金主要是拋售內地商業房產。如今,李嘉誠的海外投資受挫,因此他將注意力轉回了中心城區的核心商業圈。因此,在投資安全得到保障的情況下,李嘉誠在內地的投資開始緩慢回升。當然,如果李嘉誠為了保證自己資金安全而選擇回國發展,似乎也沒有什麼問題。
畢竟,中國目前的投資潛力和人民幣資產價值都在不斷增加。在國外失利了的李嘉誠,或許可以在國內保障自己的資金安全,同時還能夠賺錢。你們覺得李嘉誠再次回歸內陸,會有何影響,我國房地產行業會不會因為李嘉誠的到來,而出現變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