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 | 國家形象關乎國家認同
▋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原文:國家形象關乎國家認同
作者 | 北京服裝學院思政部講師 張 婷
圖片 |網絡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國家形象對內關乎國家認同、社會團結、政治秩序、政策支持,對外關乎國家感召力、吸引力、競爭力,全面加強新時代中國國家形象塑造意義重大。
著力塑造「可信」的中國國家形象
近年來,全球民粹主義、單邊主義、逆全球化思潮風起雲湧,全球普遍面臨信任赤字問題。信任問題內涉國家公信力,外及國際合作與共同發展。當前中國需多措並舉提升國家「可信度」,著力塑造「可信」的國家形象。
要注重展示「真實」的中國。真實性是可信度的來源與依據。需以事實為依據,以歷史和現實的具體事件為依託,講清楚中國之選、中國之路、中國之理,讓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在了解具體事件的原委中認識中國、理解中國。
要注重展示「立體」的中國。立體性也是可信度的重要緯度。中國在塑造國家形象過程中要做到從點到面、點面結合、面面結合,給外界呈現一個「立體」的中國。
要注重展示「全面」的中國。全面性也是可信度的基本要求。中國在塑造國家形象過程中要從多方面、多角度展示國家形象,全方位駁斥「不實中國」的言論,破立結合,向世界展示「全面」的中國。
著力塑造「可愛」的中國國家形象
要重視加強情感溝通,凸顯「情感」對新時代中國國家形象的塑造價值,著力塑造「可愛」的國家形象。
要不斷積累、拓展、升級可愛中國的形象資源。例如北京冬奧會冰墩墩、雪容融,是新時代「可愛」中國國家形象的重要標識。在新時代中國國家形象塑造中既要注重打造諸如此類可愛的國家標識,又要發掘人物、事件本身具有的可愛性,如利用中國熊貓等能夠喚醒世界人民共情的人、物全力塑造可愛的中國國家形象。
要藉助現代移動網際網路媒介提升「情感」傳播的效率及廣度。網際網路背景下尤其要重視「平民化」視角的國家敘事,使更多的人通過真實又真切的故事實現或「回憶」,或「在場」的情感互動、心靈溝通及思想共鳴,進而提升「可愛」中國形象塑造的感染力和傳播力。
著力塑造「可敬」的中國國家形象
中華文明5000年不斷流,支撐起華夏文明綿延不絕的是「可敬」的中華民族,是「可敬」的中華兒女。不僅如此,中國還始終以建設性立場參與解決世界性難題,為世界和平穩定與繁榮發展,為解決貧窮和飢餓,為應對氣候災害,為世界政治經濟秩序重構和全球安全格局重塑貢獻著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這些內外行動共同塑造了「可敬」的中國國家形象。新時代中國更要以高度負責任的態度為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做出應有貢獻,以更加切實的行動塑造「可敬」的國家形象。
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之路。我們要始終堅持道路自信,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康莊大道。
要堅持「一帶一路」倡議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以中國式現代化走和平發展道路;以優異的成績單表達中國負責任大國的擔當,塑造可敬的中國國家形象。
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應是統一起來的,要實現從「可信—可愛—可敬」的進階發展,全面加強新時代中國國家形象塑造,對內加強團結,提升凝聚力、吸引力;對外爭取認同,增強影響力、感召力,內外協同並進,以中國式現代化的國家形象助力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文章為社會科學報「思想工坊」融媒體原創出品,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861期第3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本期責編:宋獻琪
拓展閱讀
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 | 科學建構國家安全學學科
薦讀|工業文化研學 : 國家創新體系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