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扎波羅熱」鋁業生產聯合企業

2024-10-01     胡侃雜史

繼續探訪之旅,探險小組終於有機會去了普里皮亞季,他們可以在附近幾個活躍城市中遊覽、散步,看看各種不同的遺蹟。在扎波羅熱停留時,他們決定去當地的工業區走走。讓探險小組驚訝的是,此時當地鋁廠廠房的台階上已經長出了草。去查地圖及其相關信息,結果發現——天哪!這家工廠早就關門了。大約是在十年前關閉的,沒有機器轟鳴,沒有煙囪冒煙。

後來,在他們前往西伯利亞的旅途中,造訪了幾家鋁廠,它們都很龐大、酷炫且依然在運作。而這座廠雖然沒有那麼大,但它已經成了「死廠」。何時再有機會參觀這樣的鋁廠呢?

這是蘇聯第一個鋁工業企業,也是整個戰前歐洲最大的鋁廠,烏克蘭唯一的一座鋁廠(尼古拉耶夫還有一家氧化鋁廠,但聽說它的命運也差不多——有待查證)。進入21世紀後,這家工廠被出售給俄鋁(RusAl)。它沒能熬過危機。如今,這座廠區成了一個巨大的廢棄場地,由公交車上的狗和騎自行車的老頭看守。

探險隊在一月,又回來進行了詳細的勘察,拍了很多照片。

簡單的歷史背景從來都是有益的!扎波羅熱鋁業聯合企業的建設始於1930年,是根據蘇聯的「ГОЭЛРО計劃」進行的。這是蘇聯鋁工業的第一個工廠。到1933年,工廠生產出了第一批鋁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它是歐洲最大的鋁工業企業。戰爭爆發後,工廠的大部分設備被轉移。在德國占領期間,他們嘗試在占領的工廠中恢復鋁生產,但由於工人們的抵抗和電解槽設備的長期閒置,最終未能成功。1943年,德國人決定將工廠的鋁和部分設備作為廢金屬運走。

戰後,工廠得到了恢復並大幅擴建。1949年,電解車間投入運營;1955年,氧化鋁車間投入使用;1958年,晶體矽生產車間開始運作;1963年,鐵粉車間啟動;1965年,世界首個採用電熱法生產鋁矽合金的車間投入運行。1966年,工廠被授予列寧勳章。

1991年烏克蘭獨立後,工廠被改制為股份公司,由國家持有股份。1997年,該廠被認定為對國家經濟和安全具有戰略意義,但這並沒有阻止國家在2000年至2003年間出售其100%的股份。俄鋁控股公司成為新主人。

2008年經濟危機(鋁價暴跌)、烏克蘭加入世貿組織以及隨後的電價上漲使工廠陷入困境。2008年11月初,工廠管理層決定幾乎完全停產,並裁大量員工。2011年,法院裁定將工廠歸還國家所有,實際上這標誌著工廠的終結。2015年,控股股份通過不完全合法的法院裁決被重新收歸烏國有。

官方數據顯示,部分生產於2014年停止,但另一部分仍在運作。然而,車間、工坊和實驗室的日曆和文件日期都停留在2011年。到2020年1月,工廠的大部分區域已被廢棄。電解車間的金屬結構正在拆除,許多電解槽已被拆解。電熱和氧化鋁車間自2011年以來停產,但尚未進行拆除。設備保存完好。廠區的安保工作較為鬆散,但廠房和中央實驗室內仍有一些活動,能源設施也仍在運轉。官方數據顯示,工廠目前僱傭了大約70名員工。

探險小組並沒有走正門,而是找到一處破洞後進入了廠區,首先目光鎖定在附近的一個車間及其高高的金屬結構上,決定爬到高處俯瞰整個區域。

我們決定往這邊爬。

雖然沒有爬到最頂層,但也達到了某個高度,視野已經超棒了!當然,天黑了,照片有點噪點,因為是手持拍攝,三腳架這次沒用上,而風吹得鋼結構都在搖晃,沒法讓相機靠穩。

其實更換鏡頭並不難,結果拍出的照片真的很棒。遠處的活躍工業區煙霧繚繞,而此時此地所在的區域——那些煙囪早已沉寂。

天色迅速暗下來,他們決定下去走走,看看各個車間,至少估量一下破敗的程度(搞不好這些地方早在一百年前就被拆了)。現在又計劃著明天白天一定要爬到同一側的最高煙囪上,拍一些白天的工業風景照,這樣照片就不會有那麼多噪點了。

第二天,計劃爬上煙囪拍攝酷炫的工業照片沒能實現——城市的一半被濃霧籠罩,工廠區域也是如此。

這一切看起來確實非常有氛圍,但只能在近處感受到,遠處什麼都看不見。

我們打算爬上這根煙囪!

非常酷的鋼結構,管道交錯。

不同角度拍攝

從外面走動總是有風險的,狗在叫,老頭騎著自行車來迴轉悠。於是他們決定進去,開始欣賞車間的景象。

一開始拍攝不使用廣角鏡頭拍攝,但拍了十幾張後意識到,這樣不行,效果跟本達不到最佳效果。

他們略過了原材料初加工車間,直接爬到了第二階段——混料機和隧道窯乾燥爐,專門用於處理各種添加劑。因為他們對這類生產技術了解不多,所以只能憑直覺描述。

混料機加工的物料通過這樣的管道進入窯爐。

窯爐里黑暗恐怖,有傳送帶和軌道供小推車使用。

此外,還有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地下電容陣列,可能是用於啟動窯爐的高壓放電。

這一切都由幾名操作員和一群工人控制。

工人在休息時的活動區域

車間管理辦公室牆上的車間歷史

當地的食堂

準備好並加熱的添加劑被裝入鏟斗,然後沿著車間運送到安裝有用於生產矽鐵的巨型三相電爐的區域。

通往電爐的路上,可以看到一些有趣的縮寫。

這就是電熱車間,從各個方面來看都十分巨大——非常高,非常長,而且寬度也不小(照片中右邊部分為車間的延續,但不太明顯)。

在這個高大的空間裡,充滿著各種結構和通風設備,藏著五台巨型電爐。如果它們不是放在車間內,而是露天的,看起來就像高爐一樣。

這裡可以閱讀有關這種電爐設計原理和矽鐵生產技術的信息,了解它的用途和優點。電爐結構有五層樓高,帶有地下室和閣樓。每台電爐周圍的每一層都有環形軌道,供各種維修設備行駛。而產品和爐渣只能從一側排放,那裡有鏟斗和小推車,可以沿著平整的軌道移動。

「地下室」是電爐的底座以及熔池的旋轉機構。

驅動這一龐然大物的電動機

電爐底座的中心,周圍可以看到軌道和許多小輪子,熔池在這些輪子上旋轉。

不同電爐的輪子構造有所不同。一台爐子使用的是單輪但全封閉的輪子。

另一台則使用雙輪,但有孔洞。

而第三台的每個輪子下方都有金屬墊片,這樣的障礙使其無法移動,因此要麼不打算讓它旋轉,要麼是進行了某種封存處理。

順便提一下,這台電爐上的特定跡象讓人對其是否進行了封存產生了懷疑。

生產過程中停止的設備,凝固的物料呈現出閃耀的球形滴狀,場面十分酷炫。

這座車間以前可能大量使用了電動裝卸車。

車間裡還有許多這樣的設備,覺得很奇怪它們居然還留在這裡。畢竟這種設備應該很容易被處理或出售。

往上走到更高的樓層時,可以看到整個車間的全景視野。

在電爐的三層樓高處,可以看到為電爐提供服務的裝料機。

一個被隔離在高溫外的工作站,配有椅子和控制杆,便於操作。

更涼爽的工作區域則是控制電爐溫度的控制台。

每台電爐都是巨大的能量消耗者,因此旁邊配有一個巨型油冷式變壓器。

以及它的供油系統和泵。

這些裝料機的構造非常精妙,足以讓人看得入迷。

還有那些電爐本身,它們在魚眼鏡頭下顯得更加宏偉壯麗。

我們繼續往上攀爬!這裡的玻璃是黃色的,透過樓梯灑下的光線看起來像是燈光照射。

到了頂樓,正是電爐的頂部區域。

濃霧通過破碎的窗戶侵入車間內部。

傳送帶則用於將原料提升至電爐頂部,方便裝入熔化池。

車間的全貌和它的五彩玻璃窗

行車起重機

結束了對電熱車間的參觀後,他們走到戶外,經過巨大的能源設施(幾乎沒有聲音),朝著變電站排(工廠外的照片中可見,這是一棟長長的建築,帶有綠色窗戶),以及此行的主要目標——電解區前進。

這就是變電設備。

不過我們要繞過它。

因為我們的目標是看到那些巨大的電解槽。在鋁廠,主要的強大車間就是電解車間。真想有機會參觀一個還在運行的工廠,但目前我們只能參觀廢棄的。

這就是電解槽!

這個工廠的電解區域已經遭受了嚴重的破壞。電解槽正在被拆除,結構也在被拆解。

走過車間時,你會對比哪裡更糟,哪裡還行,而哪裡介於兩者之間。

電解車間之間的中間車間,也有各種爐子和傳送帶。

一切都顯得非常破敗,真讓人感慨。

電解區的破壞規模令人沮喪。但幸運的是,我們還能趕上看到這樣的場景。

這裡已經完全空了 :(

至於霧氣和工業區的景色……我們還是決定出去看看。

即便在車間之間,霧氣也很濃。

他們挑了一根要爬的煙囪。

最終爬了上去。結果什麼都看不到!

到此,我們的參觀就該結束了。感謝大家的關注。(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4670c0512db1e491457fe7137308e3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