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歡迎人群中,一人手拿木棒向毛主席的後腦勺砸去

2024-08-11     文史風雲

1940年,毛主席在延安接見國民黨副專員,可在歡迎人群中,一人手拿木棒箭步竄到毛主席身後,掄著手中的木棒,向毛主席的後腦勺砸去......

1940年九月的延安,無風無雨,天氣十分乾燥,樹上的知了鳴不停,地上的行人不見影。

時值中旬,國民黨派出了陝西省綏德地區一位副專員,視察陝西西安民情。

返回途中,他得到指令,讓他順路前往延安,商討抗日事宜,實則是調查延安。

一開始,副專員並未見到毛主席,而是由陝甘寧政府人員接待。

在延安,副專員住了幾天,走訪了許多村落,內心受到強烈的震撼。

他十分不解,為何看起來貧窮落後的延安,會吸引成百上千的青年學子,也疑惑為啥延安人民為何瞧不出半分愁容,反而個個洋溢著火熱的鬥爭情緒。

思來想去,副專員提出了一個要求:希望能見一見毛主席。

毛主席自然不是誰想見就能見的,有關方面將副專員訴求。寫成了一份書面報告,遞交到了毛主席的案頭。

毛主席手拿報告,微笑著對秘書們說:「國民黨的副專員來了,我們歡迎,明天下午就去見見他,而且還要請他吃飯!」

說罷,毛主席還囑咐保衛參謀蔣澤民:「告訴地方上的同志,要搞好服務,有什麼困難儘量解決,別讓人小看了我們。」

這位副專員雖為暗探,倒也算得上是一個通情達理之人。

對於抗日,副專員一直持贊同意見,這也是毛主席見他的原因之一。

第二天上午11時,毛主席帶著秘書陳伯達和幾位副手,身後跟著葉子龍和蔣澤民,乘坐專車,來到了延安南門外邊區政府交際處,見到了國民黨的副專員。

副專員一見身材高大的毛主席,率先伸出雙手,起身相迎。

激動地說:「都說百聞不如一見,今日果真如此,您好!您好!」

毛主席則還禮,說:「副專員來到延安,我們招待不周,但延安人民的歡迎是真情實意的。」

兩人一邊客氣,一邊落座。

副專員對於抗日有些迷茫,對於國家的前途深感不安。

對此,毛主席寬慰道:「不要過度悲觀嘛,中國地域廣大,人口眾多,日本人的肚皮不夠大,吃不下的。」

隨後,毛主席又將前不久發表的《持久戰》中主要觀點一一解析,瞬間就讓副專員如沐春風。

交談完畢,兩人就來到了大邊溝食堂。

可不知怎的,是誰泄露了消息,群眾們聽說了有首長要來食堂吃飯,一下子蜂擁而至。

毛主席就在食堂大門口接見了群眾,聊了會天兒。

負責保衛的蔣澤民,在人群中發現有一人手拿一條木棒,見到毛主席竟然不鼓掌歡呼,而是一直背著手。

蔣澤民不敢大意,快步走到毛主席身邊,注視著這位可疑人的一舉一動。

當毛主席和副專員跨入門口,走進食堂大廳時,這個青年人一個箭步竄到門前,掄著手中的木棒,向毛主席的後腦勺砸去。

其動作之快,如閃電一般。

前方的毛主席注意力一直在前,一旁的蔣澤民也不敢掏槍,怕誤傷了群眾。

說時遲,那時快,急中生智的蔣澤民只好搶先一步,猛地抬起右臂,用右臂擋住了木棒的重重一擊。

剎那間,只聽「砰」的一聲,木棒斷成兩截,而蔣澤民身體失去重心,突如其來的疼痛傳遍全身每一處經絡,險些失去知覺。

後續的警衛班戰士馮永貴,帶著兩名戰士飛快趕到,照准刺客的腹部,一腳將其踢翻在地。

隨即,另外兩名戰士眼疾手快,迅速用身體壓住刺客,還掏出手銬將其扣住。

馮永貴則掏出一團布料,塞進了刺客的嘴中。

後來,經過審訊,方才知道,這名青年刺客是潛入延安的外圍特工,因而沒有配備武器。

這傢伙立功心切,才迫不及待手拿棍棒,可謂不擇手段。

蔣澤民不畏生死,保衛有功,對得起肩上的責任。

退役後,蔣澤民享受了正軍級待遇,活到100歲壽終正寢。

參考資料

《毛澤東歷險紀實》 山齊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28dc57235039f6a81efc970eff262d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