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情散文:滾鐵環,滾動我們無憂無慮的童年

2020-01-09   邢占雙美文


文/邢占雙 圖/網絡

滾鐵環,是上個世紀70年代的我們,最常見的一種遊戲。奔跑在鄉村土道上的男孩子們,哪個沒玩過滾鐵環呢?

滾鐵環的最大麻煩在於沒有鐵環,孩子無法自己動手製作,不得不求助大人的幫助。首先,家裡必須要有一個圓圓的粗鐵環。這個東西也許是在牛車上卸下來的,也許只是木桶上的木桶箍,也許是在倉房裡的一堆破爛中發現的新大陸。

我的鐵環就是牛車軲轆上卸下來的鐵箍,當然牛車是生產隊里廢棄了的,那個鐵箍是二舅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幫我弄下來的。鐵箍的四圈是圓潤的,滾起來特別靈便,不像夥伴的鐵環,四圈是扁平的,滾起來笨拙,聲音也不悅耳。

有一個很順手的鐵鉤非常重要。如果在鐵鉤的一頭安著一個粗粗的木頭把,就非常理想了,握在手裡非常合適,更容易把握方向。這件事情對於我來說,得求助於二舅。二舅拿出姥爺的工具箱,叮叮噹噹一頓敲打,一個漂亮的鉤子就做成了。我給二舅的報酬是,將父親 從別人家撂忙得到的香煙拿幾顆獻給二舅。

我將那個漂亮的鐵環挎在肩上,仿佛肩上背著的是一把槍,讓人無比的威武和驕傲。其他的孩子流露出無比羨慕的眼神,他們眼巴巴的望著我,有的還討好的說,你歇歇吧!讓我也滾一次吧。

孩子們手裡握著一把用粗鐵絲製成的鐵鉤,鐵鉤成U型,用鐵鉤托住鐵環挨近地面的部分,就可以推動鐵環向前滾動,發出悅耳的鐵鉤和鐵圈摩擦的嗞嗞拉拉的聲音。

鐵鉤的鉤可以推帶鐵環的外側,也可以推帶鐵環的內側。如果是外側要靠近接近土地的部位,如果是內側要靠近接近環頂的部位。

滾鐵環能鍛鍊人的奔跑能力,在奔跑中加進技巧,它是對人的手腳協調性和平衡技巧的考驗。

推著一隻嗞嗞叫的滾動的鐵環,內心興奮不已。似乎覺得自己是神勇廣大的哪吒,手裡推動的是風火輪,腳下踩著的是風火輪。似乎覺得自己是神通廣大的孫猴子,能上天,能入地,無所不能。

手法高超的男孩兒,可以讓這隻風火輪一直不倒,從村子東頭的黃土坑跑到村子西頭黃土坑,從村子南頭跑到村子北大崗,從村裡跑向野外,臉上滿是汗水和泥水,體驗經過無數凹凸不平的路面的感覺。那時的村路都是土路,被馬車的軲轆壓得平坦溜光。有的地方帶著深深的車轍,這很考驗滾鐵環人的技巧與能力。

跑在窄窄的車轍里,車轍的底部是平淡的,側著的幫是凸起的硬泥,腳不小心踩在車轍的幫上,有時也會磕碰腳脖子蹭破皮,有時也會鬧得人仰馬翻。這很考驗人的手腳靈便能力和人對複雜路面的適應性。

有些男孩為了增加鐵環的聲音威力,在鐵環上增加了幾個小鐵絲的小圈兒,這樣一來,鐵環滾動時,小鐵絲圈增加摩擦的聲音就特別大。

鄉村孩子的遊戲都是沒邊沒沿的,無法預知的,是大膽而又冒險的。比如滾鐵環,奔跑的孩子們不知道自己要跑到什麼地方去,只是飛速的奔著,不知道前方存在著什麼危險,有時一塊磚頭,一塊坯頭,一個深深的車轍印,一架行駛的馬車, 就能將鐵環和人鬧得四仰八叉。相比鄉村的孩子,城裡的孩子可能危險係數更大,哪一條街道上不是車水馬龍啊?

孩子們只為了奔跑而奔跑,我們不知道自己要跑到什麼地方去。我們將大把的童年時光任意揮灑在鄉村土路上,一路奔跑,絕塵而去。我們將一路的歡聲笑語揮灑在鄉村路上,將滿頭的熱汗滴落在鄉村路上。

小學二年級時,是我滾鐵環最迷戀的年月。每天吃完晚飯,一抹嘴便背上鐵環溜之大吉,直到玩到天黑日落,直到母親呼喚才回家睡覺。回到家裡,是人困馬乏,母親催促完成作業。我的上下眼皮早已打起架來,唉呀,明天早上再做也不遲。結果第二天早上,著急忙慌就上學了。因為作業沒完成,挨了老師的批評,被揪了耳朵。

結果那一年考試,我沒有達到雙科及格,從而成為留級生。班裡11個留級生,其中就有我一個,我感覺莫大的恥辱。從此,我發奮學習,就告別了滾鐵環。直到小學畢業,成績一直穩居班裡第一。

時至今日,我依然記得那首滾鐵環的歌謠:

滾鐵環呀,轉圈圈,推到西來推到東,小汽車呀,比一比,誰的輪子跑的歡。

滾鐵環發出的聲音清脆悅耳,響徹我們童年的大街小巷,響徹我們童年的晨昏,飛揚在我們童年的春夏秋冬,飛揚在鄉村的榆楊林間,透過都市的喧囂,穿越時空,迴響在我們那一代人的心靈深處。

滾動的鐵環,多像我們成長的人生。只有經歷過千難萬險之後,才能走上一條平穩快速的通道,從而一路歡歌,走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