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時代》:核工業人的接力賽,與鮮活的家國命運

2022-07-06     影視前哨

原標題:《硬核時代》:核工業人的接力賽,與鮮活的家國命運

文 | 黎河

「華龍一號」是什麼?

它是我國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三代壓水堆核電創新成果。今年三月,「華龍一號」示範工程全面建成投運,標誌我國核電技術水平和綜合實力躋身世界第一方陣。然而,這個幾代核電人數十年磨一劍,實現夢想的故事卻鮮為人知。

幸運的是,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出品,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鹿鳴影業製作,中核集團、曲江影視、美霖文化聯合出品,鄭業成、劉芮麟、李蘭迪、郭曉東、海一天、楊童舒實力演員聯袂出演的電視劇《硬核時代》即將誕生!

這部作品聚焦「華龍一號」的誕生過程,講述幾代核工業人面臨西方國家各種「卡脖子」的情況,努力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難,最終實現「中國擁有自己的世界一流核電站」的強國夢故事。

時代變遷的創新表達,

有厚度才更入人心

「華龍一號」的成功並非偶然,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經過了長期奮鬥。在耗時三十餘年的研發過程中,中國核電人們每次剛獲得突破,就會碰到新的困境。而這些真實的歷史困境,在電視劇中,被一一呈現。

從葉家明、林天誠、陸雲錚等第二代核工業人,到林奇、葉啟辰、孟曉薇等第三代核工業人,他們或對「兩彈一星」精神的感悟很深,被老一輩核工業人的精神深深感染,對核電發展的速度有近乎狂熱的急迫;或經歷信仰磨礪、涅槃重生的過程。一代又一代,通過一次次技術難關突破,才有了如今的「華龍一號」。

電視劇《硬核時代》通過具象化手段,再現了新時代核工業人強核報國、創新奉獻的歷程,為時代精神在這個特殊領域的發揚作了全面地詮釋,塑造了一群個性鮮明的核事業人物,用扣人心弦的故事講述了中華民族的硬核「中國夢」。

講好「國家名片」的故事,

細節必不可少

事實上,電視劇《硬核時代》的拍攝過程也是難點重重。從上世紀80年代到今天,劇情時間跨度大、實地取景地方多。劇組要如何才能在90天內,拍攝200多個場景,在視覺上展現史詩般的歷程?

面對諸多困難,《硬核時代》劇組力圖做到「大事不虛,小事不拘」,正如美術指導許可所言,「我們所追求的應是融入劇作情境中、追求人物質感的真實體驗。」

當然,僅僅是精品化的置景還遠遠不夠。為了歌頌我國核工業發展路上的科學家工程師們,《硬核時代》不同以往傳統主旋律劇集的高大上敘事方式,創作者選擇了這個群體中平凡而又偉大的普通工作者,並將核工業人這個群體不為人知的無私奉獻精神展現得淋漓盡致。

例如第二代核電人中,葉家明沒放棄對核事業的追求;林天誠性格急躁、偏激,在背負罵名中陷入反思;陸雲錚不僅工作中毫不含糊,生活中也心思細膩耐心引導晚輩。第三代核電人中林奇喜歡嘗試新鮮事物,愛挑戰權威,從不肯認輸;葉啟辰學習努力認真,做事一絲不苟;孟曉薇要當「黃金人」是為了實現父親的遺願……可以說,劇情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生動、鮮活,尤其是對主要人物進行了立體化呈現,以此記敘核工業人最真實的生活狀態、社會心態和不斷挑戰的平常人生。

總的來說,《硬核時代》一方面藉助直觀、生動的審美影像反映核工業人用青春、汗水與夢想書寫的精彩故事,表現我國核電事業在逐夢路上樹立起的一座座豐碑,並成為「大國崛起」的藝術剪影和歷史見證;另一方面也通過對特定議題的豐富書寫,從而對當代中國人的思想情感、審美取向、價值觀念等產生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在這種意義上,作為首部核工業題材作品,《硬核時代》不僅在全景式展現中國核電事業的風采方面具有開創性的審美價值,就其對時代的深刻關照而言,它或將具有超越題材本身的豐富意義和深刻內涵。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fda54051396112228070df29529bb0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