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遊記」與新「現實主義」

2022-06-18     影視前哨

原標題:「新遊記」與新「現實主義」

導讀:每一次激烈的討論背後,都有鮮活的現實側寫。

文 | 黎河

「我八十三歲了,最幸福的三天,能跟你們一起太高興了。」

最後一期節目中,當新游團陪著這群不懼年齡的爺爺奶奶再次經歷了唱KTV、坐摩天輪後,也成就了這群老人們的獨特記憶。「再脆弱的燭火,也能散發熱量;再偏僻的角落,總能尋到微光」有了更豐富的詮釋。

騰訊視頻出品的遊歷觀察真人秀《新遊記》即將收官,隨著「九九八十一難」的經歷,嘉賓們被逐漸挖掘出更多真實生活的B面,討論也開始變多。在48小時生存挑戰、東莞愛情故事、黎湛線擔擔軍、非遺文化英歌舞、海南胥家漁排、文昌排球比賽、萬寧露營瑜伽等故事之外,不僅有粗糲但真實的現實,還有豐富且飽滿的成長——這都為綜藝的「現實主義」探索,提供了新的想像。

怎樣理解真實生活?

多元和複雜的呈現才是本質

整季即將播完,不管內容的立意敘事節奏等,還是題材、陣容和平台的強有力支撐等,這檔節目讓嘉賓更真實地浸入多樣生活,但同時也面對不少爭議。但這背後更本質的問題是什麼?這些爭議反映了人們如何理解真實生活,而不是如何評價節目。

一方面,基於當前普遍的社會情緒,人們越來越追求生活的多元了,《新遊記》做得更多是在尊重這種多元,團隊努力尊重節目行進過程中的不可控性,人在裡面說些什麼做些什麼,發散自由的狀態也恰好是真人秀最有趣的落點。

節目中有一個引起爭議的典型案例,當黃子韜說,「我是一定要找到一個哪怕再苦再累,但至少我喜歡的工作」時,打工者卻表示,「我無所謂喜歡不喜歡,我是為了生活,我們這種人其實沒有那麼多選擇。」是《新遊記》意識不到這種差異嗎?不是。節目組剛好犀利地想點題「摺疊」,才讓故事呈現,從而引發真實地討論。

在文昌,排球代表著年少時揮灑的汗水,代表著多年堅持的熱愛,和向更高的專業目標衝刺的勇氣。在整整一場排球比賽的激戰後,張若昀表示,「不管是男女老少,整個城市對於這種運動的熱愛,還有體育精神,讓人非常感動,也讓我們都熱愛上了這項運動。」

不管喜不喜歡都要做好工作的日結工、在東莞打工的青年男女、數十年挑擔養家的阿婆們、不分年齡高矮都要打排球的文昌人、不管多少歲都勇於挑戰生活的老人們……這些都讓節目能夠真正沉浸到真實中去。

節目沒有預設價值觀,所有觀眾看到的關於「體驗」的衝突,其實都是一個溝通與成長的過程。通過新游團走進不同的群體,了解他們更為具體的生活和體悟。從現在大範圍的討論來看,作為更主動一方的《新遊記》事實上並不擁有話語上的主動權,他們甚至接受著更為嚴苛的審視和批判——這才是節目價值觀的伏筆,即給素人嘉賓更多的融入度和能動性,為真正意義上的互動帶去可行性。

另一方面,《新遊記》紀錄片式的創作方式,拋棄一切規則,轉向更自然流淌的方式,而正是節目對於生活細節的細膩呈現,對不同生活的真實紀錄,才讓大眾尋找到與各種普通人之間的共鳴點,產生共情反饋。

節目中的素人也完全是純素人,他們身上沒有傳奇,沒有驚天動地的故事,只是在最普通角落熱愛生活的普通人。

《新遊記》的真實在於,它不是讓嘉賓真的完全去重複「另一種人生」,這在短時間內也不可能;而是通過綜藝節目還原了真實生活的各種重要邏輯。儘管參加聯誼的素人們填寫情感問卷時都異口同聲地選了「性格」和「才華」,但當面對「自己或家人是否有債務?」「結婚後房子要買在哪?」等問題時,他們又變得對答案充滿渴望。

這是心理實驗,也是社會真相。

推己及人,在這些紀實的鏡頭裡,生活本身帶來的價值遠比體驗這個行為更大。正是有這些複雜的景象呈現,才有了節目的社會意義。反過來講,如果真的拼湊出一些如勵志電影般的故事,那麼節目的立意便不復存在。

未經雕琢的生活里,

有「九九八十一難」後的苦與甜

在「游生活,見平凡」的立意之下,「去經歷」似乎才是最重要的。

在每一期節目中,要說服素人參與其實就是一個較大的挑戰。要在文昌找到真正的民間排球高手參加比賽,炎炎烈日下,嘉賓們騎著借來的電動車尋人,但很多人隨時都有可能更改意願,或臨時有變故,甚至直接拒絕。體力與腦力的交戰,軟磨硬泡下,他們才成功拉到隊友。

嘉賓有「距離感」嗎?恐怕不見得。

無論是對深圳生活打工的初體驗,還是沉浸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或是文昌排球比賽中與當地人並肩作戰等,新游團與當地人融為一體的過程,總是充滿最開始與環境的不熟悉與努力適應,這才進一步說明真實。

摩天輪上,王彥霖與兩位七十多歲還堅持騎摩托車和單車的叔叔聊天,從他們的人生中體會到新的感悟。他們說道,「世界上的財富是無限的,每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不能將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財富中去。」這激發了更多人去思考年齡不能局限夢想。

真實的另一面是,《新遊記》通過嘉賓內心的變化,折射出更大眾化的成長。

不管是幫助普通人譜寫愛情後,對自我、家庭和工作等的重新理解,還是克服初學英歌舞和排球時的困難,在努力訓練和互相鼓勵中重新理解非遺和運動。「新游團」的可愛之處也正是在於他們在整個過程中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看到了不同生活背後的苦與甜,增長了直面挑戰後的感悟與思考。

在汕頭,林更新勤學苦練,成功入選英歌舞表演團隊。當他與村民一起表演水滸傳108位好漢的故事,也讓觀眾更加了解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他也感嘆「雖然自己也身在其中但還是會被現場的氛圍震撼」;在文昌,跟隨嘉賓們的視角,我們也感受到了文昌人對排球的獨特興趣,一種堅持與熱血的精神被傳遞……

更重要的是,記錄本身就是一種勝利。如果觀眾忽略了普通人在綜藝節目上可能漸漸消失的話語權力,那麼文藝作品將失去它的力量。《新遊記》把鏡頭對準他們,記錄本身就構成意義,這種內容創作上的探索無疑是成功且有益的。這檔兼具娛樂功能與思辨性的節目不僅能夠中和現代社會中的浮躁與疲憊,也能給人帶去充盈的情感。

在開放、乃至有點晃動的拍攝下,這種「進行時」下的人物關係完全袒露在觀眾面前,節目留下的其實是一個開放性的答案,想要探索不同主體間的一種平衡,也在自帶衝突點和討論點的話題場景中,讓每個人的真實樣貌變得更加可貴。

讓子彈再飛一會兒,

「現實主義」綜藝有「破」才有「立」

目前綜藝節目的大環境,年輕人更新疊代很快,輿論環境更加通透化,不同題材和類型的節目頻出,但一檔節目落地的方式,以及激發的想像空間,還可以更多。

南起廣東湛江,北至廣西黎塘。當新游團搭上綠皮車,他們看見「擔擔軍」阿婆們仍然為生計操勞,挑起百斤扁擔,穿梭兩省,耗時一天,只為替子女們分擔生活壓力;他們也跟車廂里的大學生們說說所學專業,年輕一代對未來的憧憬也娓娓道來。

當下的社會情緒仿佛需要更多「甜」和「濾鏡」,才能在螢幕和現實間建立起一種烏托邦式的舒適感。傾聽與體驗不同地方普通百姓正在經歷的生活,擺脫公眾視野下的刻板印象,《新遊記》里有的是真實的日常,這是一場參與和觀察視角結合的歷險,也重新定義了綜藝節目的現實主義表達。

在面向年輕人的傳播語境里,「現實主義」當然需要更多元探討的社會文化語境,也要凸顯有價值的闡釋和理解,供以觀眾啟發。

創作者對現實主義的深刻理解讓《新遊記》不僅僅停留在對「現實」的復刻或者表層呈現,而是嘗試去追溯和探索更深層次的道德和精神旨趣。正是這種追求讓這檔節目有了豐富的細節呈現、真實且細膩的表達。當他們看到海南關於椰林和沙灘的另一面,在疍家漁排的尋寶過程中也感受到獨特的文化,以及凌晨趕海人的艱辛生活,嘉賓們又增加了幾分對當前生活的理解與實踐,也讓「九九八十一難」的立意更具說服力。

事實上,「現實主義」的文藝作品表達需要更開闊。不刻意追求熱點,在全新的立意下通過鏡頭記錄普通生活中的點滴相遇,也探尋嘉賓們在體驗之中的成長蛻變,展現人生百態。《新遊記》通過洞察人心、找准切口、聚焦現象等方式,呈現出不同社會維度最平凡且真實的一面。

敢於講真話、說真事,真實而溫潤地展現嘉賓們的「新游」生活,關注不同群體的生活軌跡和嘉賓們的成長心路,融入突出個性的內容帶來新鮮觀感,整體上呈現出正向的精神態度。《新遊記》以小見大、以「俗」見真,勇敢地走出了一條差異化的綜藝創作之路,為戶外真人秀品類帶來更多啟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f18df5e21fd60ba20a71275b3ca9fc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