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理政
今年上半年,中國宏觀經濟實現恢復性增長,特別是消費和服務業增速大幅反彈,逆轉了去年四季度的下滑態勢。在前期積壓需求釋放、政策性力量支撐和低基數效應的共同作用下,中國宏觀經濟恢復性增長態勢明顯,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不同程度緩解,呈現觸底反彈的特徵。日前,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宏觀經濟論壇季度論壇(2023年中期)舉行,多位經濟學家圍繞如何夯實中國經濟復甦基礎展開深入探討。
原文:我國經濟運行基本面復甦向好
作者 |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寧吉喆
圖片 |網絡
從消費端來看,疫後消費恢復性增長,帶動了整體消費水平復甦。其中,餐飲收入表現最為亮眼,1-5月份餐飲數據同比去年增長30%-40%;住宿業和零售業數據表現稍遜一籌;同貨運在疫情期間基本保持暢通相比,客運受疫情抑制影響顯著,不過,無論是從「五一」勞動節出遊數據還是從公布的整個鐵路客運量、民航客運量、公路客運量數據來看,客運量現已基本恢復至2019年的水平。其中,鐵路客運量恢復到2019年的98%,航空則基本恢復到2019年的水平,雖然國際航運尚未完全恢復,但國內航空已然完全復甦。
從生產端來看,服務業的較快恢復拉動了生產的增長。消費和生產在服務業是同時發生的,疫後消費的恢復直接帶動了服務業的發展。從公布的數據來看,不論是服務業增長率還是批發零售增長率都出現明顯復甦態勢;從生產方來看,經濟復甦呈現以服務業增長為主、農業增長為輔的態勢,一季度我國農業增長了3.7%,而服務業則增長了5.4%;從消費方來看,國家統計局報告顯示,居民消費支出增長對經濟總增長的貢獻率高達66.6%,展示了近年來消費增長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引領地位。消費帶頭、服務業驅動,使得我們在需求側和供給側都有了基本的經濟增長鏈。
從宏觀指標來看,我國當前宏觀經濟總體表現穩定。經濟增長指標而言,我國一季度經濟增長率為4.5%,領先於美、日等世界主要經濟體;物價指標而言,我國1-5月份月平均物價水平增長率為0.8%,5月份當月上漲了0.2%;就業指標而言,我國城鎮調查失業率5月份回落至2%,1-5月份平均失業率為5.4%;外匯指標而言,我國外匯儲備穩定在3.1萬億美元,外匯順差擴大,出口保持基本增長。 總之,我國經濟發展總體穩定,在世界範圍內表現良好。然而,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經濟增長尚未回歸正常區間。所謂正常區間,指的是經濟潛在增長率所在區間。一季度我國經濟增長率為4.5%,低於去年4.8%的增長率。三年疫情期間,我國經濟平均增長率為4.5%。疫情第一年經濟增長率只有2.2%,第二年經濟增長了8%(調整後為8.4%),第一年的低增長率在第二年有所彌補。去年我國經濟只增長了3%,今年的經濟增長要彌補去年的增長不足,但從一季度的數據來看,當前的經濟增長率尚未達到這個效果。二季度的經濟增長率雖有所上升(去年二季度僅增長0.4%),但要彌補去年增長不足所造成的欠缺,仍需要更高的經濟增長率。 因此,目前我國經濟仍然處於下行壓力比較大的區間。
經濟恢復不平衡問題顯現。首先,大宗消費恢復速度滯後於聚集性、接觸性、流動性消費。大宗消費主要包括住房消費以及由此引發的一系列相關消費,如家電、裝修和家具等,這形成了一條較長的產業鏈條。然而,這些大宗消費以及綠色消費、信息消費、升級消費的恢復速度仍然落後於疫後消費的整體恢復速度。 其次,投資的恢復滯後於消費的恢復。5月份房地產投資降幅擴大了一個百分點,基礎設施投資和製造業投資降幅也都有所下降,投資的恢復整體不及消費的恢復。 再次,工業的恢復滯後於服務業的恢復。服務業生產指數增長了10%左右,而工業只增長了百分之三點幾;居民收入增長滯後於經濟增長。我們目前必須採取措施鞏固經濟恢復的基礎,對具體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解決。
堅持問題導向。以經濟生活中存在的實際困難為導向,堅持宏觀調控方向,明確宏觀調控重點,加大宏觀調控力度,把握宏觀調控節奏。 宏觀調控問題最重要的是方向、重點、力度和節奏。宏觀調控是為了應對經濟周期,當前的宏觀調控方向就是要推動經濟運行的持續恢復,促進經濟增長回到正常的區間,我們要堅持逆周期調節的宏觀調控方向不動搖。實際上,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今年的「兩會」都是在此基礎上提出宏觀調控大盤的,我們不能因為經濟恢復在某些領域取得了成績,就動搖了宏觀調控方向。我們要堅持宏觀調控,堅持逆周期調節的方向。
明確宏觀調控重點。必須明確,宏觀調控的重點是解決經濟恢復不平衡的問題。例如,對於大宗消費滯後問題,需要進一步促進消費,特別是推動大宗消費恢復。又如,民間投資一降再降,我們就要堅持將民間投資、民營企業大政方針政策儘快落地。 針對投資領域的下滑、工業領域的滯後,要把現代產業體系放在重要的位置,將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相結合,促進低碳、綠色經濟的發展,吸引社會投資。6月1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當前要加大宏觀調控力度,出台一批促進經濟回升向好的政策。出台宏觀政策宜早不宜遲,我們要把握好宏觀調控的節奏,就要做到宏觀政策的出台要儘早、儘快又落到基層、落到企業。
文章為社會科學報「思想工坊」融媒體原創出品,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861期第1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本期責編:宋獻琪
拓展閱讀
鄉村振興 | 加快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應有三點突破
外刊 | 《經濟學家》:情緒化產品如何影響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