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有驚喜的跨界三代目之作——ddHiFi Janus3

原標題:小有驚喜的跨界三代目之作——ddHiFi Janus3

ddHiFi的Janus系列的前作我手頭紙巾還保留著,在當年推出的時候具備非常超前的創新和有一些過於直男的設計,在當時屬於有些叫好不叫座的型號。雖然直到現在為止,提起老版的Janus,丁工都很謙虛地說當時的聲音是「隨便做做」,有時候不知道丁工是真謙虛還是凡爾賽,因為Janus的聲音口碑好評度是非常高的,但我想那個時候也出於ddHiFi剛起步沒多久的階段,貿然去買一個配件廠的耳機也許不是大部分用戶會考慮的選擇。

現在的ddHiFi和過去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一個因為轉接頭等配件而漸漸走入大家視野的「泛HIFI品牌」已經在燒友圈子裡打開了相當高的美譽度,而且存在一些「斷崖式創新」的例子,比如體積最小的2.5系列的轉接頭、把插針處做屏蔽的升級線、和手機連體的獨立DAC平衡小尾巴等。而這次的Janus3,ddHiFi也是在聲學的部分選擇和好基友水月雨合作,反正丁工也並不避諱代工這種事,本身水月雨雖然是一個也許在調音審美上有爭議的牌子,但他們的角色是配合丁工完成產品的設計和調音,所以不用擔心Janus買到手是一個「水味兒」的東西。

外形方面,乍一看還是老Janus的外觀,但其實在細節方面的變化有很多。體積而言總體是相仿的,設計語言也還是老樣子,金屬的前腔和母座中間是鏤空透明的處理,能夠看到內部的單元和結構,但不同的地方在於,Janus3放棄了0.78/MMCX這種也許噱頭大於實用性的雙插針設計,而是只保留了MMXC,同時在導管的部分做了偏轉設計。偏轉導管的設計巔峰、以及標杆我認為至今仍然是UE600,它不論是直插還是繞耳式佩戴都能夠獲得非常舒適貼合的效果,而作為塞入了10mm鋰鎂合金球頂的Janus3來說,想做到UE600那個程度的體積和腔體形狀也許不太現實,但它在繞耳佩戴時的舒適度也是很不錯的,得益於聽診器效應控制得較好,我日常都還是選擇直插的佩戴為主。

作為國產配件大廠而言,標配線自然是得拿出誠意來,單晶銅作為主要材料,並且在線體本身很細的前提下也在屏蔽方面下了功夫,顏值很高、而且還標配了4.4/3.5可換插頭,但老實講大部分時間這根線是吃灰的,我日常都會搭配「小海王」M120B來接手機C口使用,但可惜的是這根線並沒有標配,也許是想拉低Janus3的起售價?小海王的零售價是598元,搭配Janus3購買有套餐優惠,我平時給自己的Softears Tremolo私模也配了一根。

雖然距離上一次Janus更新已經是很久之前的事兒了、而且也使用了完全不同的聲學方案,但Janus3的聲音和前代仍有不少的相似之處。老Janus的聲音其實是那種圈味十足的監聽向,寬鬆、自然、染色較少,ddHIFI當時有推出一些不同的配線來進行調味。而Janus3在原線的基礎上就有著比之前稍鮮活明亮一些的音色,兩端延展和聲音密度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但總體而言依然是一個有著很好聲音準確度和還原向的底子,而且自家ST35矽膠耳塞套的加持,也能夠進一步保證Janus的聲音寬鬆度。

既然和水月雨沾邊兒的產品,大家肯定很關心低頻的表現。Janus3的低頻,甚至還挺多的,但不是那種暗聲、又糊又肉的低頻,而是保留了很好的透明度、低頻清晰度的前提下儘可能做到了足夠的打擊感和動態起伏能力,很沉、很重、很有力道,下潛談不上是那種深的很充分的,沒有用增加一些Delay的方式來鋪底氛圍或者增加混響,而是一種在深度與彈性之間相對平衡的狀態,但比較意外的點在於,如果你的前端表現還可以的話,Janus3的極低頻的一丟丟質感很微妙,不會有影響低頻的速度、但對氛圍的增益那種點到為止的感覺,表達得非常舒服。

中高頻的密度是不錯的、延展也很充沛,和老Janus相比明顯更有一種聲音在向上走、而消散得很自然,而不會在極高頻的部分給你一種如鯁在喉的感覺。音色方面,Janus3總體還是一個稍稍現代型的、素質感給的很足的路線,如果是搭配類似樂彼W4、艾利和SP3000這種類型的機器,中高頻的部分會偏素、音色也稍亮與年輕化,不太能聽醇厚型的男聲。所以在搭配性上,如果能夠有一些互補,那麼Janus3就可以發揮動圈音色的優勢、加上本身很好的素質基底,即便是去和一些同價位的卷王去正面PK也沒什麼毛病了,比如我會推薦曠世M15、樂彼W2 ACG、包括山靈的M6 Ultra這種風格的、或者說任何略帶HUFI感的機器,這個時候的Janus3能夠呈現出一種6分韻味4分素質的感覺、而且密度方面有著類似帶有動鐵那樣的凝聚、紮實的感覺,而不是單純的有一定「現代動圈」的銳度。

Janus3的聲場潛力是很大的,如果你能夠搭配到一個旗艦級的機器、甚至是一個旗艦級的尾巴,它的縱深和寬度都非常優秀,有一定的大編制和OST回放能力,稍稍犧牲了一點人聲的貼臉感,但我相信這副塞子的設計初衷並不是給用戶單純聽口水歌用的啦。

而基於M120B小海王線的基礎上,我很難量化它到底和原線哪個強,畢竟拿個手機直推和拿個台機去推的Janus3它都是Janus3,所以如果你問我M120B海王線和原線哪個好,這個問題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如果從一個實用性、可參考性的角度而言,考慮到Janus3本身比較易推,如果你手持一個便宜的尾巴(哪怕是ddHiFi自家的TC44Pro),M120B的聲音素質、以及調音的平衡性都不如原線,尤其是基於接手機+有Src的前提下,M120B會讓Janus3的聲音更往中低頻走一些、高頻的聲音也會更沖、稍刺激點。當然也有相對更好的例外情況,比如你的音源是iPad、或者在類似三星/藍廠的手機上用海貝音樂、UAPP等軟體開啟獨占模式去聽歌的話,那M120B還是具備相當不錯的上限的,尤其是信息量非常豐富、低頻雖然變多了一點,但拳拳到肉的力度也是隨著一起增加的,會把Janus3從一個相對溫和、有控制力的狀態變為了一個更熱情的、可以聽聽搖滾和金屬的塞子,包括ACG燃曲的適應性也都是M120B更好。

考慮到日常C口接手機的便攜性,雖然M120B下的Janus3並不如原線+幾百元檔小尾巴那麼均衡、細膩,但並不代表M120B就沒有性價比——這根線是一個遇強則強的類型,很適合搭配一下更高端的耳塞去使用,而且搭配Janus3以後它具備明顯的調味性質、帶來了一種不同的風格表達,所以我依然是強烈建議每個Janus3用戶購買套餐里的MC120B的。而就這個耳塞而言,不謙虛的說,Janus3已經達到了目前HIFI行業里「卷」的平均程度,完全就是大廠出品的素質和非常健康、有修養的調音,也符合ddHiFi一貫給人的調性,那就是小有驚喜、永不出錯,而且性價比方面從不讓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