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日防夜防家賊難防,也確實如此,家庭裡面,對彼此信任都來不及,怎麼會懷疑對方?
然而最近就發生了這樣的事情:媽媽報警說家裡一萬六千塊錢被偷了,但是女兒卻橫加阻攔,最終爸爸被拘留了。
這個家庭中,媽媽向警方報案,說自己1萬6千塊錢的財物被偷了,而民警到達現場後,也確實發現現場一片狼藉。
就在警察在現場搜索證據的時候,一旁的孩子卻帶著哀求的語氣,和警察叔叔說:
「可不可以不要查?」
可引起了大家的疑惑,家裡遭賊了,孩子怎麼還橫加阻攔?
難道錢是孩子偷的?
孩子接下來的話,卻讓爸爸被行政拘留7天,並罰款200元。
被問及錢在哪裡,小女孩略帶氣憤地說:「錢在我爸爸那!」
原來是爸爸拿了錢,面對警察的問話,爸爸說著說著就哭了起來:
「就是她(媽媽)的脾氣我有點害怕」
「我貸了一萬塊錢的帳」
「我就是怕她不給」
初看這個視頻的時候,我也跟著笑了,原來真有這麼怕老婆的男人,但想著想著,卻為這個家庭感到了悲哀。
在這個家庭裡面,夫妻的關係是不平等的,妻子凌駕在丈夫之上,而孩子卻充當起了父母的角色,保護起自己的父親來。
在這樣的家庭關係裡面,存在著這樣的弊端:
- 欺騙
誠如這位父親,用了欺騙的方式獲得了家裡的財產,可笑更可悲。
一個家庭裡面的成員,相互之間連互相尊重、互相平等的地位都沒有,在外界還能獲得尊重嗎?
- 孩子的婚姻觀
孩子從母親的身上學到:就是要如此強硬,才能讓丈夫服服帖帖,這樣才是正確的婚姻。
這份觀念在短期內不會爆發,但是到了孩子結婚後,這種父母的關係模式,就會被不自覺的被套用到她自己的婚姻上。
- 孩子的擇偶觀
我們每個人在擇偶的時候,都是以自己的現實父母為原型的,對父母認同感強的人,所選擇的伴侶通常會具備自己父母的某種特質;而對父母認同感不強的人,所選擇的伴侶其性格往往是與現實父母的性格背道而馳的。
如果這個孩子認同她的媽媽,那麼以後她就會選擇和爸爸這樣軟弱的男人為配偶,最終也就和現在的家庭一個下場。
如果這個孩子可憐爸爸,那麼她就很可能發展出「壞男孩綜合症」(誠如重慶女孩嫁給從未謀面的死刑犯),因為她在孩提時代沒有能拯救自己的父親,那麼成年後,這個心理固結就會被投射到其他男人身上。
她會用拯救這些壞男人的方式,來彌補自己的心理缺失,而最好的方式就是嫁給這樣的男人。
在家庭裡面,最健康的相處模式不是操控。妻子操控丈夫,丈夫操控妻子,乃至父母操控孩子,最終都會讓被操控的一方痛苦不已,如果他們意識到自己的痛苦來源自自己最親密的人,那麼他們將陷入左右為難的狀況。
最健康的相處模式,是相互尊重相互平等,並把這種相處模式傳遞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