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1966年8月24日,一位老人默默地走到了位於北京西北角的太平湖。
這位老人正是著名的文學家老舍。此刻,他穿著舊日裡常穿的白汗衫、藍褲子,只是臉上已經不見往日的風采,反倒異常憔悴。
有幾個從太平湖經過的人看到了他,據目擊者回憶,老舍在小聲地吟誦毛主席的詩詞。
知音難得
他在太平湖一直逗留到深夜。
直到湖畔空無一人,他站起來,毅然決然地投入湖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第二天,周總理得知了老舍投湖自盡的消息,這個消息對周總理打擊很大。
他在辦公室里淚流滿面,捶胸頓足,用一種悲憤的語調說:「把老舍先生弄到這步田地,叫我怎麼向社會交代啊!」
老舍和周總理之間有著深厚的友誼,老舍的所有的作品,周總理都閱讀過,周總理非常了解老舍的內心世界。
1949年,全國解放,只是老舍及家人還在國外。
周總理非常牽掛老舍的情況,他也很清楚,老舍是心繫祖國的。
因此,在全國第一屆文代會上,周總理面對台下眾多的作家,便說了這麼一句話:「現在就缺老舍先生一個人了。」
身在國外的老舍,得知這件事情,內心十分感動。
他沒想到,周總理在百忙之間還記掛著自己。
如周總理所想,老舍一直非常想要回國。只是,他當時身體狀況不佳,剛剛做了大手術,加上國內外局勢敏感,所以一時之間未能成行。
周總理則盼著老舍早日回歸,為國內的文學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他還拜託作家曹禺給老舍寫信,向他傳達國內眾人的思念之情。
老舍接到信之後,不由得心潮澎湃,於是沒過多久,老舍便帶著家人匆匆踏上回國之路。
老舍順利回國之後,周總理非常高興,他給予了老舍極高的待遇。
在1950年的五月,回國沒多久的老舍,便被評為了北京市文聯主席。
周總理又鼓勵老舍要多多創造,寫出讓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好作品。
老舍在回國之後,便動筆進行話劇《龍鬚溝》的創作,周總理算得上是第一批看了劇本的人。
當時,這個劇本存在爭議,有人認為《龍鬚溝》脫離現實,也有人批評《龍鬚溝》的表現形式,不符合中國的國情。
這讓老舍十分為難,在這個時候,又是周總理為老舍提供了最大的支持。
他力排眾議,向眾人稱讚老舍所寫的《龍鬚溝》文筆絕佳,生動的表現出了新舊時代的變遷,是一部具有跨時代意義的好作品,並堅決要求《龍鬚溝》如期演出。
在周總理的堅持之下,《龍鬚溝》終於從幕後走向台前。
如周總理所料,這部作品受到了人民群眾的廣泛好評,老舍的名氣也又上一層樓。
除了在作品發表及演出方面提供幫助之外,周總理和老舍於文學這件事情本身,也交流頗多。
老舍曾回憶起自己創作《茶館》的情形。《茶館》是老舍最看重的作品之一,老舍希望能夠寫出一部氣勢磅礴,冠絕古今的好作品,希望這部作品能夠昭示歷史的前進方向。
劇本大概有了個框架之後,老舍曾經拿給周總理看。
周總理看了之後,對老舍的想法很是贊同,不過,他指出了老舍劇本之中的不足。
總理當時說,老舍所選的幾個歷史節點不夠典型,他建議老舍選擇五四運動、北伐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這四個歷史節點作為重點。
周總理的意見一度讓老師很驚訝。因為,過去他覺得周總理的長項在政治,卻不料,周總理在文學方面,也有著不輸給專業作家的眼力。
風波驟起
周總理後來曾半開玩笑的跟老舍聊起,自己曾嘗試過文學創作,不過,那是很年輕的時候了。
後來,國內的革命形勢如火如荼,周總理有了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文學之路也就此中斷。
不過,周總理對於文字的熱情,卻始終沒有減弱。
也正因為如此,周總理理解文學的價值,全心全意的欣賞老舍這樣的作家,為他的作品保駕護航。
生活上的照顧就更不必說了,1959年的時候,老捨得了氣管炎,病情十分嚴重。
本來,老舍不想因為自己生病去打擾周總理,卻不料,周總理那段時間剛好來老舍家中拜訪,得知了這件事情。
周總理一時之間還有些生氣,他先是過問了老舍的病情,隨後又叮囑老舍的夫人,以後凡有這樣的情況,要先向自己報告。
周總理的這份友誼,對老舍來說彌足珍貴。
所以,直到自殺的前一刻,老舍還不斷喃喃著一句話:「總理最了解我,總理最了解我……」
老舍的自殺對周總理來說,無異于晴天霹靂。
老舍的離去,是中國文學界的損失,亦是全人類的損失。
周總理,還有老舍許多文學界的朋友,剛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都是難以置信。
因為,在他們的印象中,老舍並不是一個脆弱的人,他絕不會用自殺去逃避問題。
可事情就是這麼發生了。
後來,老舍的朋友巴金先生談到老舍自殺的原因,是這樣說的:「關於老舍同志的死,我的看法是他用自殺來抗爭,也可以說是受過『士可殺不可辱』的教育的知識分子有骨氣的表現。」
絕大多數人認同巴金的觀點。
因為,老舍臨終之前的那段日子,過得實在太過艱難,死亡似乎也成為了必然的選擇。
1966年,北京市文聯遭到了衝擊,老舍當時氣管炎復發,住在醫院。
不過,他很快聽說,自己的許多朋友都遭到批鬥,這令他心情沉重。
老舍並不太清楚外面的情況,但他似乎預感到,總有一天,厄運也會降臨在自己的身上。
老舍的夫人胡絜青回憶,老舍是在去世的前兩天,接到了上級通知,讓他去市文聯開會,這個會議的名字,叫做鬥批改大會。
老舍內心有些糾結,他問胡絜青:「今天是學生們』幫助』我們文聯搞鬥批改,你看我參加不參加?」
胡絜青聽說現在的情況很亂,所以便對老舍說:「沒有通知你就不參加。」
老舍在書房裡想了很久,最後卻還是決定要去。他對夫人是這麼說的:「這是觸及每個人靈魂的一場大革命,我怎麼能不參加呢?」
老舍大概沒想到,自己之後經歷的事情會那麼恐怖。
欲加之罪
那天,他剛一走進院子,便驚呆了。
因為,裡頭已經張貼了好幾條標語,字字句句都在控訴著老舍的罪行。
他們指責老舍是美國特務、反革命分子、修正主義分子。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老舍怎麼也沒想到,有一天自己會被扣上那種帽子。
院子裡早就聚集了一大堆人,其中不少都是老舍的熟人。
老舍看見,自己的朋友蕭軍被幾個學生摁在地上,他們用皮帶抽打他,嘴裡說著一些相當惡毒的話。
蕭軍
一眾文人站在院子裡惴惴不安。
沒過幾分鐘,那些人又開始點名了,點到一個,便把那人揪出來,或是毒打,或是審問。
站在後排的幾個年輕作家,都不由得為老舍等人捏了把汗,這些老人怎麼能扛得住這樣的侮辱呢?
沒多久,就揪出去了二三十個人。
他們如同犯人一樣,被迫站在大家面前,忍受著拳打腳踢。
最後,老舍的名字也被念到了,他還沒來得及說一句話,早等在那裡的一群年輕學生就沖了過來,把他壓住了。他們要求老舍認罪,承認自己是反革命。
對於這樣的遭遇,老舍非常憤怒,他大聲辯駁道:「我不是反革命,我寫的作品都是歌頌新社會和中國共產黨的。」
可他這句話並沒有起到效果。
那些壓著他的人,看著他不斷的掙扎、辯解,反而都鬨笑起來。
隨後,拳頭如雨點一般落下來,老舍被打得幾乎神志不清。
這樣毫無理由的毆打和辱罵,持續到下午四點,又來了一輛卡車,將老舍等人全部拉走。
老舍又被毫無尊嚴的扔進辦公室,學生們繼續著荒唐的審問。
老舍是絕不願意就此低頭的,無論經受怎樣的拳打腳踢,他咬緊牙關,不承認那些強加在自己身上的罪名。
在黑沉沉的夜色之中,那些與老舍一同被扣押的作家,聽見老舍用虛弱的聲音,一次又一次的為自己辯解。
眾人心驚肉跳,再這樣下去,老舍只怕要命喪當場。
一直到當天夜裡,快11點多的時候,一個革委會的領導趕過來了。
他看見這副場景,也是又驚又怕。
只是,那時的場面太混亂了,即便是革委會,也沒有能力直接將老舍解救出來。
幸好,那領導是個機靈的人,在老舍和某個打他的學生糾纏的時候,那領導一下子衝出來,一把抓住老舍,然後高喊著:「老舍打人啦!不行!不行!送他上公安局!」
就這樣,才總算把老舍救出了火坑。隨後,眾人想辦法通知了胡絜青。
胡絜青
寧折不彎
胡絜青聽到這個消息,也是嚇呆了。
她在深夜趕到派出所,看見老舍已經渾身是血,意識不清。
胡絜青過去,顫抖著拉住老舍的手。
老舍這才睜開眼睛,他一句話都沒有說,也並沒有掉眼淚。
胡絜青強忍著傷心,將丈夫攙扶到了派出所的門口。
老舍渾身是血,沒有一輛汽車願意載他們,胡絜青在街邊等了很久、求了許久,才終於找到一輛人力車,把他們送回家。
回到家之後,胡絜青仔細地為老舍處理傷口,把他身上的血一點點擦乾淨。
老舍還是一句話都沒有說,也沒有吃飯。
第二天早上,一身是傷的老舍早早的起來,他換上一身體面乾淨的衣服,便打算出門而去。
這個舉動再次將妻子嚇了一跳。
由於昨天發生的事情,所以胡絜青擔心,老舍一出門,會遭到針對。
所以,胡絜青立刻攔住了老舍。
但是,老舍看了妻子一眼,卻說:「為什麼不出去呢?我們真是反革命、特務?不敢見群眾了?」
胡絜青到底是沒有勸住他,過了一會兒,胡絜青也必須要出門,所以,她只能對著老舍千叮嚀,萬囑咐。
只是,胡絜青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這就是自己與丈夫的最後一面了。
妻子出門之後,老舍沉默了一會兒,便拿起桌上一本《毛主席詩詞》,走到了院子裡。
他四歲的小孫女正在院裡玩兒,這個無憂無慮的孩子,完全不知道外面發生了什麼。
老舍就在一邊,默默的看著孩子。
過了一會兒,他走上前去,對小孫女說:「跟爺爺說『爺爺再見』。」
看見爺爺來逗自己,小孫女咯咯笑了,她伸出小手,對老舍擺了擺,乖巧地說道:「爺爺再見!」
老舍點了點頭,隨後頭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門。
他沒有去文聯,也沒有去自己所熟悉的任何一個地方,而是一路往北走,一直走到了太平湖。
等胡絜青回家的時候,發現四處都沒有老舍的人影,她一下子慌了,給所有的朋友都打了電話。然而,大家的回覆都一樣,沒有見過老舍。
一直到第二天下午,忽然有人告訴了胡絜青一個壞消息:「太平湖那兒有一個老頭投水死了,好像是老舍。」
坐上公交車,趕往太平湖的時候,胡絜青仍在不住的祈禱,希望這個消息是假的。
然而,當她趕到太平湖畔的時候,卻看到了已經被打撈上來的,老舍的遺體。
他身上的衣服仍是乾乾淨淨的,人們告訴胡絜青,老舍是存了必死的決心,硬生生的扒住了潮崖石頭,讓自己一直沉在水中,直到失去意識。
一個偉大的作家,以這樣一種慘烈的方式離開了這個世界。
老舍在文學上的天賦與貢獻,沒有任何人能夠代替,他的離去讓整個文壇為之悲痛。
直到今天,老舍的作品依然源源不斷的吸引新讀者。
人們永遠紀念他,也為他惋惜,只是這一切,老舍卻再也看不到了。
參考資料:
胡絜青《老舍之死》
楊沫《自白——我的日記》
余開偉《懺悔還是不懺悔》
本文由「文史風雲」原創,已開通全網維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