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與孔子的飲酒哲學

2023-06-27     觀歌觀舞

原標題:老子與孔子的飲酒哲學

中國傳統文化之酒文化在其發展過程中,始終受著中國古典哲學精神的影響。老子與孔子思想賦予了酒文化完美而獨特的審美品格,可見兩大家與酒的關係頗深。

01

老子,酒文化的奠基人

《老子》認為:「天乃道,道乃久。」酒在中國文化以及中國哲學裡,恰是催動人的靈感與激情、激發人的意志與力量、喚醒人的精神與潛質的天作之物;飲酒是人類回歸自然、親近自然,追求天人交感、精神會通的哲學境界的文化行為。

酒也特具「水與火」的陰陽理念與辯證法則。酒,形似「水」,其性柔也,「老子觀井,上善若水」,老子借水之柔性談人性本真與處世之道。「酒水」雖柔卻充滿剛烈之火,亦柔亦剛。

老子的酒量極大,飲可百觚,他把飲酒提到文化的高度。把如何飲酒與侍奉國君、孝順雙親、婚喪嫁娶看成同種重要;對酒具,也不只是簡單地將其看成盛酒所用的東西,而是講究飲酒要有相映的酒具來陪襯,創造出一種文化的意境。

相傳在孔子周遊列國,宣傳克己復禮四處碰壁之時,恰遇老子,老子忙備下酒席,孔子邊說邊飲,老子連忙向他灌輸「清凈自正、無為自化」、「無為而不為」的哲學思想和治國方略。但孔子一醉三日方醒,老子告戒他:「飲酒要量力而行,做到不沉、不淫、不湎、不酗,微醺可矣,這樣才能得到飲酒真趣」。這深邃的一句話可謂是道出了飲酒者的風範,善飲者的精、氣、神。

02

孔子,飲酒之宗

孔子整理過的詩歌總集中,與酒有密切關係的就有釀酒、宴飲、禮俗、酒器、品評以及酒的其他知識乃至醉態,都十分精彩。《詩經》的風、雅、頌中散發出幽雅的酒香和酒文化的內涵,短短三百來篇,有酒的就占了三十篇。

《十國春秋》載:「文王飲酒千鍾,孔子百觚。」 萬世師表的聖人孔子也是個豪飲之士。孔子強調禮樂治國,而「百禮之會,非酒不成」,沒有酒,禮就失去了存在的形式;有音樂無酒,不能形成歡樂的氣氛。孔子認為,禮具有神秘性、等級性、倫理性和節制性,而飲酒也被納入到四個方面中進行文化闡釋。祭祀中的禮樂,包括酒類、酒器的擺設,各個細節都要求規範,這是孔子以禮論酒的一個特點。

孔子提倡「飲酒者,乃學問之事,非飲食之事也。」飲酒關係到以德治國、人民安居樂業,適當時需要喝個痛快,感受人間的歡樂。孔子對喝酒理論是身體力行,「酒無量,不及亂」,一個人的酒量有大有小但不要達到醉酒的程度。孔子喝酒亦講究,只喝家裡釀的和自備的乾淨、清爽、味醇之酒。

讀道家與儒家的酒論,令人不禁醍醐灌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d85f243bd0ddacb6088bdafc6a160c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