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娃後,大部分媽媽都做過的幾件「噁心事」,看看你做過幾件?

2022-02-01     孕育島

原標題:有娃後,大部分媽媽都做過的幾件「噁心事」,看看你做過幾件?

寶寶的降臨為家庭帶來不少的歡愉,此時媽媽們更多了一份責任和牽掛。人們常說「女子本弱為母則剛」,這句話是多少母親的真實寫照。榮升為媽媽的那一天起,就要不畏懼辛苦,全力照顧寶寶的生活。

帶娃中這些令人不可思議的「噁心事」,大多數寶媽都避不開

寶寶本身嬌弱,需要媽媽給予隨時隨地的照顧。無論在家,還是出門在外,媽媽們總會「全副武裝」為寶寶做好萬全的準備。

1)打蟑螂,驅趕蟲子

很多女孩子都會害怕蟑螂,遇事不敢輕舉妄動,可是成為了母親之後,仿佛變得「無所不能」。如果有蟲子爬到寶寶身上,避免孩子被咬到,或是被嚇到,寶媽會不顧一切去保護寶寶,甚至是徒手去抓蟲子。

2)吃飯中,隨時換尿布

寶寶小的時候,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父母來幫忙,換尿布更是十分常見。清理大小便沒有固定的時間,也沒有預兆,隨時都可能發生。如果是在吃飯過程中出現這樣的情況,寶媽也不能有所顧忌,需要立刻去處理。

3)洗澡後,親吻小腳

腳部每天藏於鞋內,行走活動會產生不少的細菌,即便護理得再全面,也不會有人去親吻自己的腳。但這在媽媽這裡早已成為常事,在為寶寶清洗好腳丫或是洗完澡之後,看著胖乎乎的小腳,不禁會親吻一下。

寶寶最熟悉的味道便是媽媽身上的味道,在媽媽身邊總能感受到安全感。媽媽親吻小腳是在表達自己的愛意,這樣的互動可以增進母子之間的感情。看似平日裡不會做的事情,面對寶寶的時候都會變得美好,寶媽會無所顧忌地去做。

寶寶的健康成長需要媽媽的細心照料

照顧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對於新手媽媽來說,常常是手忙腳亂,處理不好。其實寶寶在成長,媽媽也在學習,只要用心去照料,寶寶肯定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1.喂養新生兒要講究適時適量

奶水是新生兒的營養來源,大部分寶寶需要每日分多次喂養。一開始喂奶不能依據時間來進行,出生後的兩個月,寶媽要遵循不定時喂養的原則。寶寶處於生長的關鍵時期,吃奶的時間和次數要看寶寶的消化能力。

2.寶寶的哭鬧聲要及時給予回應

寶寶不會用語言去表達所求,因此哭聲成為了與媽媽溝通的方式。不同的哭聲代表不一樣的需求,寶媽要學著去辨別。寶寶哭鬧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飢餓,或是身體感到不適,要仔細進行觀察,並且予以回應。

3.了解睡眠規律

新生兒一天之內的時間大多都處於睡眠狀態,對於白天和夜晚也沒有什麼概念。除了吃奶、換尿不濕,其餘的時間都在睡覺。寶寶要等到三個月之後,才能逐步習慣於睡覺。媽媽要時刻觀察寶寶的睡眠情況,合理規劃時間。

在帶娃的過程中,也要保護寶寶的安全

媽媽一人帶娃時,也要時刻注意安全的問題。寶寶的日常生活起居需要媽媽用心去照顧,方方面面需要多加註意。

  • 喂養方面,要懂得搭配:寶寶的消化能力比較弱,母乳喂養是最佳的方式。寶媽堅持母乳喂養最好,不過難免也會有特殊情況出現。如果母乳不足,或是乳汁質量低,那麼此時就需要寶媽適時調整喂養方式,適當地加入一些配方奶粉,以此來保證寶寶的營養需求。
  • 清潔方面,要懂得預防:寶寶的皮膚嬌嫩,要時時保證清潔。在為寶寶洗澡的時候,寶媽要注意清潔細節之處,以免造成感染。除此之外,給寶寶洗澡要格外注意室內溫度,寶媽要學習正確的護理方式,不能有絲毫的馬虎。

小島想說:

寶寶在細心呵護下健康成長,這是所有媽媽的心愿。不過這一過程中需要媽媽用心去學習,時時給予寶寶最好的照顧。

今日話題:上面幾件事情,你都做過哪幾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acefb5e339428de456fdac6bc40acf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