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拜之交」到底是哪八拜?有知交,不孤單;有知交的人生才圓滿

2023-12-17   歷來現實

原標題:「八拜之交」到底是哪八拜?有知交,不孤單;有知交的人生才圓滿

「八拜之交」到底是哪八拜?有知交,不孤單;有知交的人生才圓滿

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拜把子」應該是一個十分陌生的詞彙了。至少近十幾年來,我是沒有聽說過有年輕人「拜把子」的了。

實際上「拜把子」這種事情,不但在我國歷史非常久遠,僅在二三十年前都還十分盛行。

即使現在不流行「拜把子」了,大家應該經常在網絡上看到「八拜之交」這個詞兒。

這「八拜之交」拜的都是誰?這些人又都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第一拜:高山流水真知音——俞伯牙與鍾子期

這二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簡單來說就是琴師俞伯牙,在乘船彈琴的時候,偶遇了樵夫鍾子期。

當俞伯牙彈奏詠嘆高山的曲子時,鍾子期立刻就能聽出曲子裡,雄偉峻奇的高山之意。

當俞伯牙彈奏讚美大江大河的曲子時,鍾子期立刻就能聽出曲子裡,江河奔騰澎湃的意境。

俞伯牙認為鍾子期是自己的知音,把他當成自己最好的朋友。

後來鍾子期不幸去世,俞伯牙來到他的墳前,盡興地彈奏一曲,從此,終身不再彈琴。

第二拜:刎頸之交保家國——廉頗許藺相如

這一個大家應該也不陌生。

戰國時期廉頗是趙國的一代名將,而藺相如也算得上是一位名相。

只不過一開始的時候,廉頗和藺相如的出身和資歷相差很大;廉頗成為趙國能征善戰的名將時,藺相如不過是宦者令纓賢門下的一個門客。

後來藺相如經過完璧歸趙、澠池之會之後,趙王對他大為重視,把他封為了上卿,地位隱然比廉頗還要高。

這就讓廉頗心裡有點不舒服了,我出生入死那麼多年,才換來了今天的地位,你藺相如一介門客,連戰場都沒上過,憑啥地位坐火箭似的,比我還高?

於是廉頗就處處找藺相如的麻煩,可人家藺相如卻並不接茬,總是主動讓著他。

剛開始廉頗還以為藺相如怕自己,心裡那叫一個洋洋得意,贏了,贏麻了。後來廉頗才知道,藺相如之所以如此退避,完全是為了維持趙國的文臣和武將之間和平的大局,這才甘願處處讓著自己。

廉頗知道這事兒之後,心裡十分愧疚,負荊請罪去請藺相如原諒。

藺相如不但不怪罪廉頗,還趁機向他表明了自己的心跡,兩人共同許下了保衛趙國的誓言。

第三個:膠漆之交同貴賤——陳重和雷義

陳重和雷義的故事流傳的相對比較少,可因為他們倆產生的成語「如膠似漆」,相信大家都知道。

你沒看錯,「如膠似漆」本來說的是友情,根本不是愛情!

陳重和雷義都是東漢名士,也都十分有才華。東漢的時候地方太守,可以向朝廷舉薦人才做孝廉。最初太守先舉薦了陳重做孝廉,可陳重堅持要把孝廉讓給雷義,太守不同意他就不出來做官。

一直到後來雷義也被舉孝廉之後,陳重才出來做官。

兩人做官之後,雷義因為受人牽連被免官,陳重也立刻稱病辭官。後來雷義被舉薦為秀才,雷義也堅持把秀才的功名讓給陳重,官府不答應他裝瘋賣傻也不上任。

陳重和雷義都受到了重用,而且還都留下了非常不錯的政聲。

陳重和雷義的同進同退,同甘共苦的友情,被當時的人讚嘆,說他們像膠和漆一樣的好基友,難以分開。

第四拜:雞黍之交生死諾——範式與張劭

範式和張劭也是東漢人,他們曾經在太學一起學習。

後來範式回鄉的時候,張劭對他說,兩年後的某月某日,我一定會去你家拜訪。

兩年後到張劭說的日子前一天,範式對母親說:「明天我的朋友張劭要來了,我們殺雞備黍米招待他吧。」

範式的母親覺得不用,她說:「你們兩年前約定的日子,這麼久都沒聯繫了,怕是早就忘了吧,還做得准嗎?」

範式十分肯定地說:「放心放心,張劭是個講誠信的人,一定會遵守承諾的。」

結果到了第二天,張劭果然如期到了範式家。

後來張劭得了重病,馬上就要去世了。他同郡的朋友問他,還有什麼未了的心愿嗎?

張劭說:「只是覺得遺憾,竟沒能再見我的生死知交範式一面。」

遠隔千里的範式,有一天突然夢見張劭叫他,告訴他自己已經死了,要在某月某日下葬,希望入土前,能再見他一面。

醒來後的範式立刻大哭著備馬,快馬加鞭地趕去張劭家弔喪。

到了張劭下葬那天,他的靈柩在墳穴邊怎麼都放不進去,一直到範式騎馬趕來哭祭之後,才順利地下葬。

第五拜:捨命之交感天地——左伯桃與羊角哀

左伯桃和羊角哀是戰國時期人,他們從小就是好朋友,兩人一起學習。後來學有所成之後,左伯桃和羊角哀一起去求見楚王。

不幸的是,他們倆走到半路的時候遇上了一場大風雪,所帶的衣服和糧食都不夠用。左伯桃為了成全羊角哀,就把衣服和糧食都給了羊角哀,他自己找了個藉口,偷偷躲起來自殺了。

左伯桃這種為朋友犧牲自己的精神,讓大家覺得非常感動,以至於後世把好朋友稱之為「羊左」。

第六拜:生死之交真情誼——桃園三結義

這個故事應該是大家最熟悉的了。

劉備和關羽、張飛在張飛家的桃園裡結為異姓兄弟,從此劉關張三人一起平黃巾軍,建功立業,後來更是穩坐蜀中,與曹操、孫權爭霸天下,成為了三國之中最有人氣的一方勢力。

第七拜:管鮑之交君子義——管仲與鮑叔牙

管仲和鮑叔牙都是春秋時期的齊國人,還都是齊桓公成為春秋首霸的大功臣。管仲的成就雖然很大,卻全是靠鮑叔牙的幫襯,才有出頭之日。

管仲年輕的時候很窮,鮑叔牙就自己拿出本錢,跟管仲一起做生意,賺了錢還讓管仲拿大頭。

別人看不慣,說管仲太貪婪了。鮑叔牙還替管仲解釋,說管仲他家裡窮,還要奉養家裡的老母親,並不是因為貪婪才多拿錢的。

後來鮑叔牙又和管仲一起打仗,管仲總是躲在後邊不敢往前沖。有人因此說管仲膽小。又是鮑叔牙出面解釋,說管仲家裡還有老母親,他是怕自己戰死之後,老母無人奉養,並非膽小的原因。

在齊國公子爭位的時候,管仲輔佐公子糾,鮑叔牙輔佐公子小白。

後來公子小白擊敗公子糾成功登位,是為齊桓公。本來齊桓公是打算殺掉管仲的,還是鮑叔牙出面為管仲求情,並向齊桓公舉薦了管仲。

管仲曾經說過一句名言: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牙。

第八拜:忘年之交真名士——孔融與禰衡

這二位的交情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他們的故事大家應該都知道。

孔融其實比禰衡大整整二十歲,他名滿天下的時候,禰衡才是一個毛頭小子。不過孔融十分欣賞禰衡的才華,不但自己對他十分推崇,還大力向曹操推薦了他。

只不過禰衡為人太過狂傲不羈,他和孔融的下場都不怎麼好。

上面的這八個知交故事,是我國傳統文化中不可多得的瑰寶。

我們都知道,家庭是一個人的先天配置,是無法選擇的。可是朋友卻不一樣,完全是可以自己在後天選擇、結交的,有知交的人生才稱得上圓滿。

一個人不管是男是女,若是沒有一兩位知交好友,那一生過下來,即便是登峰造極,冠絕天下,難免有些寡淡無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