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GUCCI GHOST
#藝倉美術館
#展覽
┼
從馬術鏈到雙「G」Logo,多年以來,GUCCI 的標誌性元素以特殊意象長久深刻於街頭文化當中,而個中緣由可能還要回溯至 80 年代初,來自紐約 Harlem 街頭的 Dapper Dan 憑藉著他所設計的 Bootleg GUCCI 服飾,以先鋒之姿為非洲裔族群開啟美學探索,並實現時尚賦權的過去。
GUCCI 當年曾起訴 Dapper Dan 的創造是抄襲,在數十年後則選擇與他合作,在轉變中不難看出這個足足擁有 99 年歷史的義大利奢侈品牌順應著高低結合趨勢,擁抱街頭文化價值的決心。而繼 Dapper Dan 之後,在屬於我們的時代里,GUCCI 同樣與一個名為「Gucci Ghost」的街頭藝術項目相擁,就這樣藝術家 Trevor Andrew 的藝術作品被附於華服之上。 好似 Dapper Dan 一般,從「Bootleg 玩家」一躍成為高級時裝合作者,這對 Trevor Andrew 來說也是個將夢想變為現實的奇妙故事。
不僅僅是藝術家
Trevor Andrew,很難簡單地只將他貼上「藝術家」標籤,從奧林匹克滑雪板選手到搖滾音樂人,再到 GUCCI 的合作者,看過 Trevor 的經歷,你一定會感嘆一個人竟然可以做到那麼多事情。
Trevor 在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的一個小鎮中長大,還是個孩子時,他沉迷於滑板運動,並染浸於街頭文化所帶來的自由與真實。直到有一天,在滑雪場上班的母親順手將滑雪板品牌 BURTON 的畫冊帶回了家,這引起了 Trevor 的注意,他在那個冬季學會了如何運用滑雪板,並在 16 歲時成為了一名單板滑雪職業運動員,以加拿大國家隊員的身份分別參加了 1998 年日本長野冬奧會和 2002 年鹽湖城冬奧會。Trevor 在創意之上的「不安分」亦早就有所展現,比如曾嫌棄當時的滑雪服過於單調,他便自己動手剪裁了牛仔褲,疊穿在滑雪褲上,他改造過滑雪服 、護目鏡 、滑雪板,為自己「變」出了一整身街頭感十足的滑雪裝扮。
難以預料的是,膝蓋意外受傷使 Trevor 被迫在自己運動生涯的巔峰期於 2005 年退出滑雪運動領域,而後 Trevor 搬到費城進行康復,仍舊「不安分」地將注意力轉移到了多種不同形式的創意媒介之上,期間甚至以 Trouble Andrew 的藝名發行了兩張搖滾專輯。再後來 Trevor 搬去了紐約,就此正式開啟了被大眾所熟知的藝術之旅。
與「Gucci Ghost」的相遇則是成就 Trevor 藝術生涯的節點,他將趣味的鬼魂圖案與 GUCCI 品牌經典的雙 G 標誌組合纏結,將它們畫在紐約的牆壁、消防栓、畫布、衣服,等一切事物之上,那時仍塗鴉於街頭的 Trevor 曾說:「GUCCI 要麼會去法院告我,要麼會來僱傭我」。即使很多人嘲諷著對他說:「GUCCI 永遠不會雇用你」,但 Trevor 自己在心底深深覺得這行得通。故事的結尾我們都知道,隨著其之於藝術創作的探索愈加深入,Trevor 如他所「預測」的那樣,吸引到了 GUCCI 的注意。
《NEO GOLDEN AGE 新黃金時代》
在入冬的時節里,坐落於上海黃浦江畔的藝倉美術館攜手 WAVELENGHTH 打造了一場波普與街頭藝術碰撞的當代藝術體驗大展《NEO GOLDEN AGE 新黃金時代》。帶來了當下新黃金時代里,街頭藝術與波普藝術 Duo - Trevor Andrew 以及英國當代藝術家 Philip Colbert 的藝術空間。
進入 Trevor Andrew 的展覽部分,你會發現這似乎是展現 Trevor 生活方式的超現實體驗空間,在這裡,生活中的物件被放大,不禁使人思索:膨脹的到底是這個世界,還是我們的內心?
就這樣拿起電話,NOWRE 與遠在大洋彼岸的 Trevor Andrew 進行了一次對談,從今次的展覽展開話題,聊了聊他的人生故事,以及他與 GUCCI 的不解之緣。
Trevor Andrew
藝術家
「 我的作品本身是問題,而不是答案 」
你的藝術作品裡有大量時尚領域相關的符號元素,最初這種創作靈感是從何而來?
這一切最早都是從「Gucci Ghost」開始的,而「Gucci Ghost」其實始於一個小意外。我記得當時是 2012 年的萬聖節,我剛從海外回到紐約,所以沒什麼時間準備萬聖節裝扮,於是突發奇想,在我的 GUCCI 床單上剪了兩個洞,「Gucci Ghost」就這樣誕生了。
當我穿著這個幽靈服出門時,人們開始對我大喊,「Hi!Gucci Ghost!」,在我甚至並未提出「Gucci Ghost」 這個概念時,人們已經立馬 get 到了這個造型,那瞬間使我意識到品牌符號所擁有的力量,所以我開始用「Gucci Ghost」這個形象進行一系列創作,包括塗鴉、攝影、音樂視頻和服裝。現如今,我並非只局限於使用 GUCCI 的標識了,但顯然「Gucci Ghost」仍是我創作過最多的元素。
你平時的藝術創作過程又是怎樣的呢?
從我小時候在街頭玩滑板開始,就一直遵循著內心的那股衝動,去創造我所喜歡的東西。就比如,在我滑板和滑雪時我去做出炫酷的動作;在我做音樂時我可以嘗試實驗性音樂,那麼藝術創作其實也是一樣的,首先我需要想清楚自己真正想創作的東西是什麼,而當我有了靈感與創作的衝動時,一切就會水到渠成。
顯然你很喜歡 GUCCI 的 Monogram,它在你看來有什麼特別之處嗎?
我想我和 GUCCI 最早的聯繫還是來自於 Dapper Dan,在我十多歲時就接觸到了很多 Dapper Dan 對於 GUCCI 標識的重製作品,那些創作實在是太酷了。我還記得我 17 歲的時候,第一次贏得了單板滑雪比賽,還獲得了 5 萬美元獎金,回家後我和母親去逛街,就拿那筆獎金買了一塊 GUCCI 的手錶,要知道當時 Wu-Tang Clan 的 Inspectah Deck 就總戴著這樣一塊表,我一直都想擁有一塊一樣的。後來我也總會買些 Bootleg 的 GUCCI 包袋、褲子、頭盔之類的單品,為了穿得像我的音樂偶像們一樣。要知道我從不認為那些單品是 Bootleg 它們就不酷了,而恰恰因為它們是 Bootleg 它們才更酷。總之,我和 GUCCI 就是有著這樣那樣的聯繫,所以後來當我需要萬聖節裝扮的時候,才能一下找到那個 GUCCI 床單吧。
我很想探究你藝術作品背後的含義,當你正式開始運用 GUCCI Monogram 進行創作時,你的用意僅是出於喜愛還是說也同時隱藏著惡搞與批判?
就像我說的,之前受到了 Dapper Dan 和其它各個方面的影響,所以我想我確實是出於對 GUCCI 和 Bootleg 的喜愛而開始創作的。但我也不在意人們對我的創作進行多樣的解讀,很多人能從中讀出了戲謔或批判的意味,我是能夠理解的,而從我的角度,我其實只是利用眾所周知的品牌元素把對消費社會的思考拋給大家。
你又是怎樣看待消費主義的呢,你的作品中是否有涵蓋到這樣的觀點?
我覺得消費主義並不是一個我們可以選擇接受與否的事情,而是當代社會的一種屬性。品牌符號、標識、印花等元素都和消費主義有直接的聯繫,甚至這些元素的流行正是由消費主義產生的。如果這些符號不流行,我顯然也不會用這些符號進行創作,所以我的這部分作品某種意義上也是消費主義的產物。 而我並沒有在作品中特意提出對消費主義的反思或批判。可以說,我的作品本身是問題,而不是答案。
你曾經說過 「GUCCI 要麼會去法院告我,要麼會來僱傭我 」,我可以認為你早就預想到 GUCCI 可能會來找你合作嗎?
在「Gucci Ghost」創作初期,我當然從沒想過會真的和 GUCCI 合作,我只是在用這種大家熟悉的品牌符號來更有效地傳播我的藝術。後來當我開始在衣服上繪製「Gucci Ghost」圖案時,我才開始意識到這種時尚創作正是 GUCCI 在做的事,也開始設想和 GUCCI 合作這件事。我當時就覺得 GUCCI 本來就應該設計我這樣的作品,當然那會兒我身邊的朋友們都覺得我這種想法是妄想,但我其實認為只需要有一個在 GUCCI 內部有影響力的人能夠理解 「Gucci Ghost」,那這種合作就能實現。
「 Alessandro Michele 打電話給我的那天,我手機恰好沒電了… 」
還記得 GUCCI 是怎樣聯繫你的嗎,你當時聽到他們想要合作又是怎樣的反應?
那大概要從 20 多年前說起,我在一場滑雪比賽上遇到了我的攝影師朋友 Ari Marcopoulos,他當時負責給參賽選手們拍照。我們都在紐約並且住得很近,就這樣我們成為了朋友,所以他也一直很了解我的「Gucci Ghost」創作。2016 年他受僱為 GUCCI 拍攝 Lookbook。他到了義大利就對 GUCCI 的總監 Alessandro Michele 提起了我,說:「你應該認識一下我的朋友 Trevor,他在做一個叫 Gucci Ghost 的項目。」當天 Ari 向我要了一些圖片和視頻,我當時也沒多想,就給他了。而幾周後的一天,我外出去釣魚,手機又恰好沒電了,當我回家給手機充上電的時候,我收到了一條來自 GUCCI 的簡訊「快聯繫我們,我們要和你合作!」對我來說那一刻真的很瘋狂。再後來我帶著三箱大行李箱去了羅馬,裡面塞滿了我過去三年間的作品和裝滿視覺作品的硬碟,就這樣才有了後面的故事…
GUCCI 當年曾經起訴 Dapper Dan 的創造是抄襲,但多年後選擇與他合作,像 GUCCI 這樣原本屬於精英階層的事物正在擁抱街頭潮流與街頭藝術,你覺得讓他們產生轉變的原因是什麼?
GUCCI 商品的定位可能是奢侈品範疇,但 GUCCI 的名稱、標識、印花卻幾乎人人都認得。而街頭藝術不也是如此嗎?雖然人們眼中街頭藝術的定位和 GUCCI 不太一樣,但現今人們也都受到了街頭文化的影響。就這類合作而言,時尚品牌和街頭藝術並不會破壞彼此本來的狀態,卻能互相利用對方的受眾從而更好地傳播自己,這樣的合作是情理之中的,並不是一場意外。我想 Dapper Dan 是這種嘗試的先驅者之一, 世界只是等待著更多像我和 Alessandro Michele 這樣的人,把這一切變成現實。
「 很幸運能在中國舉辦個展,這在今年顯得尤為不易 」
這次上海的展覽名為《新黃金時代》,即相對於上世紀 80 年代的 Andy Warhol 與 Jean-Michel Basquiat,你與 Philip Colbert 是屬於當下新黃金時代的波普藝術與街頭藝術 Duo,你覺得當下世代的藝術家與 80 年代藝術家所處的環境有何變化?
現在的藝術家是幸運的,因為我們有很多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以前街頭藝術家一般也就是在街頭塗鴉,而現在的街頭藝術家也可以選擇在工作室利用各種設備和技術進行創作。社會對藝術的包容度也越來越大,各類藝術品的商業價值也越來越高,這自然都是好事。不過對藝術家,不僅僅是街頭藝術家,我是指對所有藝術家來說,在這樣自由的創作環境中保持「真實」和「真誠」卻愈發難能可貴了。
在本次展覽中,你最滿意的作品是哪一件?為我們介紹一下吧。
哈哈,顯然我不會選擇一件「最喜歡」的作品,因為我所有的作品都是發自內心創作的,都是最 REAL 的,我很難去進行比較。不過這次展覽我的確做了很多突破自己的創作形式,比如巨大的藝術裝置和講故事一樣的藝術空間,我希望能給中國的觀眾們帶來不一樣的藝術體驗。
最後一個問題,今年顯然是特別的一年,考慮到全球大部分國家都經歷了居家隔離,你接下來的計劃會是什麼呢?
今年的確是瘋狂的一年,我差不多在洛杉磯的家裡待了一整年,除了籌備我的中國個展之外,我也有很多時間做一些有意思的創作嘗試,也許接下來的幾年大家就會看到這些雛形變為成熟的作品。這一年裡我也為我的個人品牌 REAL BUY 設計了很多服飾,部分設計會在最近與大家見面。
我總是說,社交媒體就是我的畫廊,在無法進行線下展的時候我將作品發布在社交平台之上。雖然我的創作都是我個人所熱愛的東西,但大眾對我作品的反應才能讓我激發更多創意。相比之下,中國的疫情控制得非常好,所以我也很幸運獲得了在中國進行個展的機會,這在今年顯得尤為不易。
《NEO GOLDEN AGE 新黃金時代》,特雷弗·安德魯:大開眼界(上圖)、菲利浦·考爾伯特:龍蝦大陸(下圖)
在展覽空間中 Trevor Andrew 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於此同步發生,我們在這裡開始了解他的音樂、塗鴉、品牌…Trevor Andrew 打造的是一場關於真與假的遊戲,於此時此地,提出他之於重新定義消費主義的思考,等待著每位看客的自我解答。而我們亦期待去見證 Trevor Andrew 於每個階段真實且真誠的藝術狂歡。
《NEO GOLDEN AGE 新黃金時代》
PHILIP COLBERT: LOBSTER LAND-菲利浦·考爾伯特:龍蝦大陸
TREVOR ANDREW: THE REAL BIG DEAL-特雷弗·安德魯:大開眼界
展覽時間:2020 年 11 月 8 日 至 2021 年 3 月 14 日
地址:藝倉美術館,上海市浦東新區濱江大道 4777 號
WRITERLiz Gioro
PHOTOGRAPHERHiro Liu
「純素主義」會是未來最時尚的生活方式嗎?
權志龍、余文樂、王一博…誰才是最強帶貨明星?
回顧變革的一年,2020 時尚大事件盤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HqH1nYBF7MU6wDEhlc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