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
圖/小羅
最近,與一位製作人聊天的時候,我們談到了當代玩家的生活狀態。他說,不論是玩家,還是身邊一些從業者們,大家曾經都有自己喜愛並且長期深度遊玩的遊戲,但隨著年齡增長、工作日益繁忙,很難再有大段的空閒時間分給遊戲。
碎片化的時間也改變了玩家的習慣,這是我自己的感受。前兩天,為了適配自己的手機,我又花了80多塊錢,把《王者榮耀》的帳號從iOS區轉到了安卓區。我把這種毫無增益的虛擬消費稱為「冤枉錢」,而我甚至不記得是第幾次花這種「冤枉錢」了——沒辦法,手機上總得玩點什麼,每局能控制在10至20分鐘內的《王者榮耀》再好不過了。說起來,我大概就是那種鄙視鏈底層的Moba玩家,以前玩《英雄聯盟》《Dota》,然後在某一天徹底棄游,轉戰手游,還樂在其中。
到底是什麼時候,我們遠離了更全情投入的休閒體驗?
當一個人無所事事、不必等待工作事務隨時找上門的時候,遊戲癮是很容易爆發的。成為標準「社畜」之前,為了勝利,為了段位,我經常和朋友在網吧包夜,一天不上分就心裡難受。不過,棄游比戒煙戒酒容易得多,幾乎就是一瞬間的事。
「算了,還要開電腦,打開電腦只能玩一兩局,還不如不玩呢。」一旦某一天腦子裡冒出了這句話,就很難回頭了。更不用說那些殺時間的MMO遊戲,離線天數越長,就越不想回歸,再上線也不知道幹什麼。端游也是一樣,感覺只要是需要特意打開電腦、端坐在桌前超過2小時,我就會覺得它太「重」了。《艾爾登法環》剛發售的時候,我也曾立下豪言壯語,要每天花1到2小時、細水長流地征服交界地。然而事實是,我大概玩了十來個小時,就把它擱置了,
就在這樣的節點,我猛烈地愛上了手游。我給自己定下的底線是不抽「648」,但實際上也沒少買皮膚充月卡。和端游比起來,手游太「輕」了,在哪裡都可以拿出來玩,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廠商們也很爭氣,各種遊戲類型都被挪到了移動設備上。面對越來越難集中精力的玩家,廠商也挖空了心思,儘可能給予玩家輕鬆的遊戲體驗。
但手游也有手游的壞處,其實它們悄悄地偷走了你更多的時間。我是哪天猛然醒悟的呢?大概是第無數次被系統提醒當天遊戲時長過長、強制要求下線的時候。我一度忿忿不平,為什麼一個30歲的成年人還要被「防沉迷」?我為什麼不能打一整天呢?
不知不覺間,我每次掏出手機,都覺得自己只是淺玩了十幾分鐘,結果一個又一個「十幾分鐘」加起來,還是消耗了一整天。這件事確實值得我反思。我在手游里活躍度最高的時候,基本上都和工作最忙碌的時間段重合,越忙、越累,就越想摸魚——午休要玩一會兒,幹活的時候也想上線看一下,加班的話,那一定要先玩半小時再開始奮鬥。
翻看自己的遊戲記錄,那些沒有打卡賽季段位的月份,我都沒上班
看來,我們也不能把鍋都推給工作,推給生活。不光是外部世界壓縮著當代人的自我空間,可能我們自己也在無意識地進行自我壓縮。但……事已至此,為了不浪費最新一筆「冤枉錢」,我還是再接再厲,加油打個國服排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