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老師離人民很近,影視圈離人民很遠

2023-11-21     平原公子

原標題:張老師離人民很近,影視圈離人民很遠

張老師離人民很近,影視圈離人民很遠

希望大家搞清楚。

張桂梅老師的故事本身就足夠偉大,不需要任何「藝術手法」來改編、演繹、創造。一切無中生有的東西,都是對她本人精神的歪曲和侮辱。

張老師的信仰是共產主義,是天下大同,這是她無數次對外表達過的,華坪女校的建立和發展,源自於一個堅韌不拔的共產黨人團結基層黨組織、長期奮鬥、為人民服務的實踐結果。

張老師最初的那個班子,是在黑板上畫黨徽,唱著《國際歌》,重溫入黨誓詞建立起來的。

張老師的偶像是江姐,在她遇到困難的時候,她眼前浮現應該是英雄烈士,耳邊響起的應該是《紅梅贊》,而不是胡歌那張臉。

如果你的電影不表達這個,或者遮遮掩掩顧左右而言他,把偉大理想弱化成個人的小情懷,這部電影就沒有靈魂,你是在指鹿為馬。

張桂梅老師離我們很近,近到大家都能記得她的話語,近得大家都目睹過她獲得共和國「七一勳章」,近到當代很多年輕人的共產主義理想就是從她而來,我們每談到她,心裡都會燃起一團火,覺得自己還年輕,還可以奉獻,還可以做共產主義的接班人。

然而就是離我們這麼近的人物,他們也敢「藝術化」到面目全非。

觀眾不是不讓你們「原創劇情」,不是不讓你們「刻畫任人物」,這個人物,可以是任何人,但決不能是張桂梅。

你們買多少水軍、多少營銷號都沒用,你們解釋不了為什麼電影里的「張桂梅」,根本就不是真正的共產黨人張桂梅。

今天坐井觀天的影視圈人士,確實理解不了什麼是高山,你們不懂錢學森、不懂黃繼光、不懂雷鋒、不懂焦裕祿,自然也不會懂得張桂梅……這叫「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你們沒有「解放全人類」的理想,就以為所有人都沒有,你們沒有黨性、信仰喪失,就覺得所有人都跟你們一樣。

你們是不相信這個世界上有如此純粹的人,有如此偉大的理想,不相信一個人內心自我驅動的力量如此強大,這讓你們自慚形穢,不符合你們的價值觀,所以你們非要給她安排一個「外力」,一個庸俗主義的「幻象」。

他們是故意把張老師拍成了「武訓」,辦學的起源,一定不能源信仰和理想,必須源自個人的痛苦和執念;底層的學生則一定是不爭氣的,貪圖享樂不務正業的;最後的勝利也不是靠奮鬥、爭取來的,而是靠上層的「施捨」和「同情」……這就是他們的套路。

影片中,山區輟學女孩被改編成了逃學曠課染頭髮吃燒烤的問題少女,學生的母親被改編成了一個終日酗酒不管孩子的婦女……這些形象根本不是來自於貧困、匱乏、閉塞的中國農村,而更像是「美國社會」,一個貧困家庭,沒錢上學,卻有錢染頭髮吃燒烤?有錢終日酗酒?

現實中,張老師對這些基礎差、輟學多的孩子,是從實際出發,給她們制訂了詳細周密的補課計劃的,她是動員所有老師,從初中課程開始給她們補基礎課、刷題,來提高她們的基礎水平,從而可以跟得上高中的教育……這是一項艱難的工作,電影中卻根本沒提,反而用喊口號、開動員會等「精神原子彈」式的形式主義敷衍過去了,似乎喊幾句口號,就能提高成績,讓孩子們上大學一樣。

你看,到底是誰不講「實事求是」啊,到底是誰在搞「假大空」啊?

他們不但不明白共產黨人的信仰和理想,他們更不理解共產黨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水平。

今天,但凡吹捧這部片子的……普通群眾我不管,但凡是共產黨員,都摸摸自己的前胸,看看黨徽還在不在?回憶一下入黨誓詞,問問自己的黨性還在不在,理想還在不在?

某些人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實際上中國大地上到處都是張老師一樣的共產黨人,他們忘了犧牲在脫貧攻堅一線的1800名幹部,他們忘了那個犧牲在大山裡的黃文秀,忘了她在《西行漫記》書籤上寫下「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偉大不是只有如山一般高大的功業,是黃河奔流到海不復回一樣春秋不改的堅定,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是「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心甘情也願」......

他們更忘了面對疫情、洪水、災難,那些衝鋒在前不計生死的黨員幹部,今天夏天,那位犧牲在洪水中的副縣長和政委,離我們根本沒多遠……天下的高山多的是,只有他們自己躲在枯井裡不見天日。

《我本是高山》這部電影的營銷團隊是非常無恥的,他們不是要還原張老師這位共產黨人,而是要借這位奉獻一生滿身傷痛的老人去宣傳他們的電影,牟取他們的利益,他們甚至還把身患重病的張老師請到鬧哄哄的電影院坐兩個多小時,還要和那些觀眾、記者互動,完全不顧她的身體狀況……無下限的娛樂資本,甚至在榨乾一位共產黨人的價值。

張老師為什麼拒絕評價電影?她的學生為什麼說「張老師根本不是電影里的那樣」?你們真的是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嗎?

水軍營銷號還試圖甩鍋給審核,說「真實的情況拍不出來」……放屁,央視當年的紀錄片拍得清清楚楚,每一個細節都沒有放過,就你們拍不出來?非要無中生有?

「主旋律」的電影,實事求是地拍,就拍不好嗎?非要用你們窄小的腦仁和貧瘠的思維去夾帶自以為是的私貨?非要用個人主義去取代「宏大敘事」?

主旋律的好作品太多了,不說那些更早的作品,就說比較近到:1999年的《橫空出世》,主角說「幹什麼?幹革命」!2009年的《袁隆平》中,袁老說:「作為一個學農業的人,我覺得我有權利也有義務讓這個地球上有限的土地,收穫更多的糧食,讓人類遠離飢餓!」;2012年的《錢學森》,錢老說:「在我的祖國,我做什麼都行,如果我想,我可以去種蘋果」「手中無劍,和有劍不用,是不一樣的」;《李延年》中,主角做戰前動員、開戰鬥會議的時候,告訴了大家「為什麼而戰,該如何作戰」;《戰火熔爐》片尾講出「在平等沒有實現之前,我們會繼續戰鬥一百年」……

可惜,珠玉在前,有些人就是學不會,說到底,是他們不信,他們嘴裡只有「兄弟」,沒有「同志」;他們心裡只有個人情感,沒有集體主義的大愛。

真正的共產黨人,都是深入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他們的心,和群眾的心是相通的,他們懂人民群眾,人民群眾也懂他們,「張老師」們離人民群眾很近,而影視圈的「貴族」們,離人民群眾很遠。

在資訊如此發達的今天,這些影視圈的人士們不可能不知道事實真相。然而他們就是要把大我變成小我、大愛變成小愛、大家變成小家、大善變成小善,把張老師,變成另外一個「武訓」。

因為武訓對他們無害。

而張老師,其實是他們最害怕的人。

是的,他們一聽到共產主義,一看到鐮刀錘子,就控制不住地發抖,他們像得了PTSD一樣,恐懼所有的紅色。

他們不敢直面太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89693149a47a6e3e82faf6a67e40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