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手」工行背後:復星的韌性和彈性
7月19日,復星與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分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高新技術、先進位造、生物醫藥、幸福產業等領域深入合作。工商銀行上海分行行長付捷、復星國際董事長郭廣昌以視頻方式出席了簽約儀式。
上海是科創中心,復星的定位是一家創新驅動的全球家庭消費產業集團。在今年穩經濟大盤的背景下,工商銀行和復星分別作為國有金融、民營經濟的代表,在長期良好合作的基礎上再次攜手,不僅意味著國有大型金融機構正在為優秀民營企業的產業升級保駕護航,更重要的是共同釋放出對中國經濟長期發展的信心。
2022年是復星創立30周年。伴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大周期,復星曆經蛻變、發展成為一家深度全球化的企業,圍繞「健康、快樂、富足、智造」四大業務板塊進行了深度布局,依託全球化運營投資能力和持續科技創新投入,迸發出強勁的商業能量。但接下來,復星的生態系統如何持續釋放出更大的價值,將考驗其把握市場波動穩健前行的智慧。
復星的韌性
今年6月,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將復星國際的評級展望納入觀察名單,一度導致相關美元債受到衝擊。面對意外事件,復星國際很快宣布對兩筆年內到期的境外債券進行全額回購。回購完成後,復星國際今年內已再無到期的境外債券。復星高科還提前劃付了超10億元債券兌付資金,用實際行動有力恢復了市場信心。
復星在經濟動盪周期展現出的穩健與韌性,贏得了更多國際評級機構和投行的持續看好。今年6月,標普罕見地兩次發布報告肯定復星的財務能力。
6月1日,標普發表報告,維持復星國際BB(穩定)評級。在近期波動的市場環境里,復星國際仍能獲國際評級機構標普「穩定」展望,充分肯定了復星控制債務的努力和內生式增長的戰略。
在復星國際宣布全額回購兩筆年內到期的境外債券,展現出的強韌財務基本面後,標普於6月23日再次發布報告,認為復星國際擁有足夠資源管理到期的債務。標普認為,復星能夠使用包括擔保債務、銀行借款以及出售資產來償付到期債務,復星有效管理好到期債務的能力毋庸置疑。同時,標普表示,復星今年的離岸和在岸銀行融資都有所增加,而且復星與銀行業務的關係合作良好,不會有受到衝擊的可能。
摩根史坦利則直言,市場對穆迪報告存在過度反應,並且重申對復星的「買入」評級。摩根史坦利指出復星在全球擁有超過100億美金的較高流動性的資產,即使大市受壓,債市場環境轉差,復星的融資能力並不受限。瑞銀、高盛也相繼發布報告,認可復星的財務安全性。
今年以來,全球經濟波動加劇、疫情反覆衝擊,中國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考驗。面對不利的市場形勢下,復星長期堅持穩健的經營策略,產業深度運營能力不斷溢出,凸顯出穿越周期動盪、應對意外衝擊的韌性。這也是宇宙大行及國外標普、大摩等評級公司和投行看好復星的深層邏輯。
2021年,復星國際擺脫疫情陰影,營收人民幣1613億元、同比增長18%;歸母凈利潤人民幣100.9億元、同比增長26%。 以最近10年的較長周期觀察,復星國際營收、凈利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都保持雙位數增長,體現出「深度產業運營+產業投資」的優秀管理能力。
穩健增長的業績,為復星提供了充沛的現金流。近兩年,考慮到經濟下行、風險上升,復星的資金管理更為穩健,進一步增持現金保障經營安全。截至2021年末,復星國際持有的現金、銀行結餘及定期存款接近千億元規模,同時還持有600多億元的高流動性金融資產和投資。
值得一提的是,復星國際的多元化產業中包括保險和資管等金融業務,受金融業務吸收資金計入負債的影響,通常而言的資產負債率並不能真實反映其財務槓桿水平,以總債務/總資本比率來衡量更為客觀。
過去數年,復星國際的總債務/總資本比率始終保持在50%-60%之間,截至2021年底,復星國際的總債務/總資本比率為53.8%,穩中有降;平均債務成本則為4.6%,處於歷史低位。
再考慮到復星擁有在全球資本市場通過債券發行、IPO等多形式、多渠道融資的能力,以及全球金融機構對復星的授信額度仍較為寬裕,復星還有相當大的財務騰挪空間。
全球化布局優勢凸顯
復星自2008年啟動全球化進程至今,多年積累下來深厚的全球化產業運營+產業投資的能力,這兩年來正在幫助其順利通過疫情「大考」、熨平周期波動。
受益最明顯的應該是深耕文旅、商業零售的復星「 快樂」板塊。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復星旅文(1992.HK)的海外業務率先快速反彈,體現出全球化布局的優勢。
最新的復星旅文上半年業績預告顯示,受益於全球業務的強勢反彈和復星的穩步布局,預計旅遊運營營業額同比增加約200%,已經達到疫情之前的水平。其中,復星旅文的度假村業務已經恢復運營,旗下Club Med地中海俱樂部上半年營業額達到57億元以上,同比增長超過300%。國內業務方面,復星旅文持有的三亞亞特蘭蒂斯從6月份開始也已經出現明顯反彈,訂房量爆滿。
不過,正如郭廣昌在2021年致股東信中所言, 復星的生態系統絕不只是一個簡單的風險對沖機制,而是在充滿挑戰的環境中,復星能夠調配全球資源,同時利用自己內部生態系統形成的「乘長」效應,創造更多的價值。
全球化布局是一個需要長時間積累的過程,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復星旗下多數全球業務已經度過了布局階段,進入收穫期。
2021年,復星國際42%銷售收入來自海外國家和地區,在近30個國家和地區擁有深度產業布局。其中,復星2014年收入麾下的葡萄牙保險,已經成長為「富足」板塊的核心力量之一。2021年,復星葡萄牙保險在本地的市場領導地位不斷增強,當年實現保費收入49.12億歐元,同比增長38%。
需要注意的是,復星全球化能力的核心,是全球範圍內的資源配置,利用復星強大的國際化團隊,將不同地區的優勢資源,傳遞至全球的消費者手中。復星在這一過程中,為消費者提供健康、富足、快樂的服務和體驗。以日本北海道的Tomamu度假村為例,其在擁有日本最好的滑雪場的同時,還具備Club Med的管理能力,可以承接全世界的遊客。健康也是如此,面對疫情衝擊,復星醫藥與德國BioNTech合作開發了復必泰(mRNA新冠疫苗)。
科創提供「硬核」支撐
市場越充滿挑戰,越需要企業紮根向下的力量。復星信奉:要穿越周期,必須「做對的事,做難的事,做需要時間積累的事」,其中很重要的就是科技創新。
復星持續30年的科創投入,為創新發展提供了「硬核」支撐。2021年,復星科創總投入達到89億元,截至當年末擁有超過1500項授權發明專利,這些專利將源源不斷地轉化為復星的生產力,為復星「健康、快樂、富足、智造」四大板塊業務長足發展提供連綿不絕的動力。
得益於研發創新的持續投入,從創新藥到仿製藥,復星醫藥不斷傳出好消息。復星醫藥的重磅抗癌新藥漢利康去年銷量實現翻倍,奕凱達則成為國內首個獲批上市的CAR-T 細胞治療產品,mRNA新冠疫苗復必泰在港澳台地區累計接種超2400萬劑(截至2022年3月末數據)。2022年以來,復星醫藥還分別獲得授權許可,向全球簽約地區的中低收入國家地區供應默沙東新冠口服藥物Molnupravia和輝瑞新冠口服藥奈瑪特韋(Nirmatrelvir),為全球抗擊傳染病做出貢獻。
復星的科創能力不僅僅應用在健康領域,智造板塊核心公司之一南鋼股份的科創成果——特種耐候鋼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雪游龍」(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得到了廣泛應用。
行穩致遠。復星善於與周期共舞、逆周期成長,在市場波動中抓住產業投資的獲利機會,但歸根到底,消費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才是復星從容穿越周期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