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前茶當配清明蝦

2022-04-27     美食導報

原標題:明前茶當配清明蝦

導報君語

當下,水鄉的漁民就會在各大河涌捕撈河蝦,水埗頭、村落圍欄掛滿蝦籠,不失為一道獨特的風景。古諺有云:「三月黃魚四月蝦。」清明蝦,也可謂是此時最應季的食材之一。

在廣東人眼裡,清明蝦以白焯或清蒸最佳。而今天要介紹的,卻是另一樣做法——茶葉蝦。那麼這種做法,到底好吃在哪?

嘗鮮,必嘗清明蝦

關於清明蝦,曾經有詩句描述:「一夜東風吹雨過,滿江新水長魚蝦。」說的正是清明春雨淅瀝,河鮮生長讓人垂涎的景象。現在,清明蝦正處於新舊交替的時候,雨水足,此時新蝦剛剛長成,最為肥美。在廣東地區,則以西江蝦為首選。

本地老饕吃清明蝦,大多是白焯或清蒸,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持蝦的原味:一個青碧的竹籠上鋪滿了蝦,蓋上竹罩子,旺火3分鐘,那一陣極致的蝦的鮮甜,會讓你回味無窮。除此之外,炒河蝦也是春天裡頗受歡迎的一道平民小菜,既應時又味美。

南沙河鮮專家郭英傑介紹,炒河蝦這道菜之所以說是應時,主要是因為炒蝦需要不大不小的新蝦,這是由於大蝦容易炒不透或炒過火,而小蝦只適合用來做「小炒王」之類的小菜,因此體態適中的新蝦,合適以主料角色進行炒制。

不過,很多食肆為圖快捷,甚至掩飾欠新鮮河蝦的味道,常常先把河蝦做油炸處理,這樣會導致河蝦失去了原本的滋味。郭英傑表示,炒河蝦除了一定要挑選新鮮的河蝦外,最關鍵的要點是動作要快,不然會很容易過火,一般來說1分鐘就足夠了。

而炒河蝦,尤其是炒清明蝦,配料一般用韭菜、蕎菜等,此外,還有一道配料是值得一提的,那就是我們常見的茶葉。

其實茶葉配蝦的食俗,源遠流長。蘇杭的龍井蝦仁、龍井青蝦湯,福建的茶湯蝦,都是這個搭配的經典之作。

茶葉,清明蝦提味法寶

郭英傑認為,粵菜的茶葉配蝦,味道會比白焯蝦、清蒸蝦的味道更濃,但並不違背「以鮮入饌」的粵菜宗旨,而且還是粵菜「不時不食」的典範。

首先是季節性的選材。當清明將至,清明蝦自然是當造的食材之一,而明前茶也是同樣當造。從這一點上看,體現了「不時不食」的食俗。

其次是搭配入鮮,茶葉與河蝦的確是風味絕配。茶葉入菜,古已有之,通過精湛的烹飪技藝將茶葉與食材互相融合,一可祛腥,二可增香,三可提色。

而蝦尤其是河蝦,剛好就有「水腥、香淡、色薄」這三個小缺陷,所以白焯清明蝦雖好,但多要蘸辣椒豉油,才能更香、更好吃、更好看。不過,用茶葉搭配的話,茶葉的特性就剛好能彌補這些缺陷,可謂一舉多得。

所以,無論是蘇杭名菜龍井蝦仁、茶香蝦,還是廣東的茶葉蝦等,其實都利用了茶葉的這一特性,蝦肉變得更有風味的同時,還不會失去自身的鮮味。所以,茶葉與蝦的搭配,才會盛行和流傳。

入饌,不同茶葉有不同效果

說到茶葉配蝦,不同的茶葉,搭配起來是有不同的效果。

最佳的搭配,大家普遍認為是綠茶。因其色澤和清香偏淡,茶香透徹,可增色增香的同時,也不會把蝦的鮮味奪走。

其次是黃茶,其滋味醇和爽甜,可與各式的水果類甜品搭配;而搭配河蝦的話,味蕾感受會更加豐厚。

再者是白茶,因其毫香清鮮、清淡回甘,與同樣清爽的魚類、蝦蟹類、蔬菜等搭配顯得相得益彰。

紅茶的湯色紅亮、滋味醇厚和,味道稍濃而帶甜,適合和滋味口感濃郁的肉類搭配烹調,而與蝦同烹的話,則要控制好茶葉和茶湯的分量和比例。

烏龍茶的味道醇甘、香氣濃郁,但因其滋味、香氣的迭起多變,對口味清鮮的蝦肉就不那麼友好,反倒是和煙燻肉類、油膩的肥肉,以及一些微帶酸甜的水果入饌較佳。

茶葉蝦

材料:

清明蝦500克,茶葉10克,鹽適量。

做法:

1、新鮮活蝦過一下油;

2、茶葉用開水泡洗一下,不能泡太長時間,茶味才能保留著,擰乾水分,再過一下油;

3、蝦和茶葉一起下鍋,翻炒2—3分鐘,放少量鹽即可。

圖文 | 廣粵文化·美食導報全媒體記者 馮睿峻

部分圖片來源 | 綜合網絡

編輯&排版 | 廣粵文化·美食導報全媒體編輯 某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094218a57c5a159332f284025e8b80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