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在北亞馳騁多年,為何最終選擇臣服在滿清腳下?

2020-12-03     左岸楓

原標題:蒙古族在北亞馳騁多年,為何最終選擇臣服在滿清腳下?

蒙古人,或者說在蒙古高原上生活的游牧民族,一直以來都是生活在中原地區的漢人,最頭疼的敵人。游牧民族野蠻粗暴,憑藉自己速度上的優勢,經常南下劫掠中原地區,給中原地區漢人造成了巨大的損失。為此,中原地區的政權沒少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用於對游牧民族的防禦或者是征伐戰爭

但是,當努爾哈赤的滿清崛起之後,整個蒙古地區都被納入到了滿清帝國的版圖當中,並且從未爆發大規模的叛亂。直到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蒙古在分裂勢力以及沙俄的支持之下,才獨立出去。滿清憑什麼能夠控制游牧民族近三百年之久

一、游牧民族的興盛

1.廣大的地域,游牧民族的天堂

要說游牧民族為什麼數千年來,一直是中原政權的心腹大患,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廣大的北亞地區,都在游牧民族的控制之下。游牧民族不同於中原地區的農耕文明,游牧民族常年「逐水草而居」,水和草是他們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資。同時,為了保護草原,游牧民族往往選擇在不同的地區來回遷徙,也就是轉場。

轉場就意味著需要廣大的地區。草原的面積越大,可以供給的游牧民族規模也就越龐大,游牧民族的實力也就越強。這也就是為什麼在清朝以前,北亞的游牧民族實力如此強勁,尤其是秦漢時期的匈奴,隋唐時期的突厥和明朝時期的瓦剌。

2.天然的騎兵優勢

游牧民族和中原的農耕文明另外一個非常大的區別,就是游牧民族又被稱為是馬背上的民族。常年需要趕牛羊的游牧民族也就經常以騎馬的形象出現。而中原地區的農耕文明下人們的形象往往是扛著鋤頭的農民,這一點,對兩個文明之間的軍事力量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游牧民族善於騎術和射箭,而中原的軍事力量以步兵和戰車為主。

騎兵相對於步兵最大的優勢在於,騎兵的速度優勢和強大的衝擊力。中原根本沒有能夠與之相對抗的軍事力量,只有通過戰術來彌補軍事上的優勢。比如說趙國就曾經依靠步兵和戰車,成功殲滅了大量的游牧民族騎兵。但隨著歷史的發展,騎兵的優勢還是得到了中原政權的重視,在中原地區的軍事力量構成當中,也出現了騎兵的身影。

二、成功控制蒙古,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

1.軍事上的打擊

軍事上的威脅是後金崛起時最大的問題。明帝國雖然在當時已經日薄西山,但是實力尚在。明朝統治階級對後金的威脅也是心知肚明,於是選擇與蒙古各部結盟,力求限制後金的擴張。後金對蒙古與明朝的聯盟表示不滿,對蒙古的多次拉攏也成效甚微,於是雙方之間的戰爭不可避免

蒙古當時分為多個部落,雖然有大汗的領導,但是實際上卻是各自為政。這一點被後金髮現,並且被加以利用。大明天啟六年,後金開始進攻蒙古部落,同年四月,後金進攻明朝的軍事重鎮寧遠。緊接著,後金趁機先後進攻巴林部,扎魯特部,喀喇沁部,同時運用其巨大的軍事優勢來對林丹汗的近族敖漢以及奈曼部

成效是明顯的,蒙古各個部落在後金軍事力量的打擊之下,損失慘重,不得不選擇投降。對於這些投降的蒙古族人,滿清皇族非但沒有進行屠殺,甚至還優待他們,讓他們加入到自己的八旗軍當中。

2.民族同化

滿清的最高統治者是東北地區的女真人。作為歷史上唯一一個兩次入主中原的游牧民族,女真族在統治上有著自己獨到的方式。和明朝相比,最大的成就就是,對生活在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形成了有效的統治

那麼滿清皇族是怎麼做到的呢?民族同化是非常成功的一種手段。在進行大規模的軍事打擊之後,蒙古族已經無力和清朝進行抗衡。為了將蒙古納入到自己的統治範圍當中,滿清皇室做出了明朝從未有過的壯舉——與蒙古族聯姻雙方成為親家。這種方法中原政權用得不少,但是從未有像滿清皇族一樣,使用得如此成功。

滿清皇族之所以能夠將聯姻使用得如此成功,在於持續的和親將兩個民族逐漸融合成為一個民族。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一直想要獨立建國。滿清皇族與他們聯姻,滿清皇帝當中有蒙古族的血統,相當於實現了建國的目標。

但是,僅僅是聯姻可是不夠的,蒙古貴族可不僅僅因為聯姻,而在政治上與女真站在一起。滿清皇族除了對蒙古族進行聯姻以外,還對蒙古貴族進行大量的賞賜,授予爵位,讓他們享受和滿清皇族同樣的生活條件

3.沙俄的擴張,限制了蒙古族的生存空間

沙俄的擴張是蒙古族實力下滑的另一項因素。在蒙古帝國時期,整個亞洲幾乎都在蒙古鐵騎的馬蹄之下,從最東邊的太平洋,到克里米亞半島都是蒙古騎兵的草原。但是隨著莫斯科公國的蛻變,東歐平原上開始出現了一個強大的斯拉夫人政權——沙俄帝國

沙俄帝國對土地的渴望之強烈,在向東擴張的進程當中,和蒙古族就有數次規模不小的戰爭。沙俄帝國崛起之後,非常需要一個永久的不凍港,這成為了沙俄擴張的最主要動力。

當時在沙俄向東擴張的道路上,最大的敵人就是曾經蒙古帝國留下的一些汗國。那麼滿清徹底控制蒙古和沙俄有什麼關係?因為雙方在戰略上,無意中形成了包圍

和明朝時期相比,對清朝來說蒙古的實力也削弱了非常多。一方面是因為明朝數百年的時間內大量的人力,物力被投入到與瓦剌的戰爭當中,數次戰爭讓瓦剌的實力嚴重受損。尤其是在土木堡之變的北京保衛戰當中,瓦剌主力損失慘重。從此之後,瓦剌再無與大明的大規模戰爭。

另一方面就是因為沙俄的擴張限制了蒙古族的實力。明朝時期,瓦剌一旦受到損失,就可以將主力向西向北撤退,休養生息,恢復實力,然後捲土重來。但沙俄的擴張嚴重限制了瓦剌的生存空間

明末清初時期,滿清皇族打擊蒙古時,沙俄也在西方對蒙古帝國的殘餘勢力發動戰爭,沙俄與滿清正好從東西兩個方向,對蒙古族進行了戰略上的擠壓。這從根本上對蒙古的實力進行的永久性的削弱

三、總結:

對滿清來說,蒙古族最終臣服在他們的腳下並且成為自己八旗的一部分再無任何反叛之心,這對於滿清皇族來說是再好不過事了。因為滿清皇族建立的清朝政權,將避免類似於北魏的局面再次發生。曾經的游牧民族入主中原之中,竟然會像中原的漢人政權一樣,防範其他游牧民族的南下進攻。

而對沙俄來說,滿清皇族也間接幫助自己,成功削弱了向東擴張的障礙。但是滿清皇族或許永遠不會想到,自己的戰爭竟然會改變自己政權的歷史走向。這是當時的清朝皇帝不會想到的,也是清朝晚期皇帝無力面對的悲慘事實。

參考文獻:

1、《清史錄》

2、《清朝前史》

3、《大明亡國史崇禎皇帝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li9KHYBjdFTv4tAeEm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