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萬存銀行,5年後僅剩34元,2次起訴均敗訴,為何?錢去哪了?

2022-07-07     吳格恩聊歷史

原標題:1900萬存銀行,5年後僅剩34元,2次起訴均敗訴,為何?錢去哪了?

如果手中有一筆閒錢,你願意做投資還是消費?2022年7月5日,銀行發布了2022年二季度儲戶意願的調研報告,根據調研結果顯示,選擇「更多投資」的老百姓占比達到25.5%,同比一季度減少3.1%;而選擇「更多消費」的老百姓占比達到25.1%,同比一季度增加2.8%。

對於消費和投資,老百姓的選擇相差無幾。但是,除了這兩方面,還有另外一種選擇深得老百姓的青睞,那就是「更多儲蓄」。

據悉,選擇「更多儲蓄」的占比遠遠大於消費和投資,達到49.4%,同比一季度增加了0.3%。根據銀行7月11日發布的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7月,人民幣存款總額為225.49萬億元,同比增長8.6%。

銀行作為備受信任的金融機構,盈利能力一直很強勁。以國有6大銀行來說,這6家銀行不僅全部登上2022年7月發布的世界500強《財富》榜單,其中的工商銀行更是成為全球銀行業的第一名。根據計算,國有6大銀行2022年上半年的凈利潤累計收入6348.93億元,平均每天實現35億元的收入。

不過,除了好消息,還有「壞消息」,截至2022年7月1日,銀保機構總共對1420家次銀行發起處罰,累計沒收罰款高達11.55億。據悉,在今年的大額罰單中,銀行理財業務成為處罰的「重災區」,處罰內容主要包括理財業務的信息不合規、管理不到位等。

1900萬元存5年,最後只有30元?

銀行的理財產業一直被不少老百姓詬病,有一則新聞,就是與銀行理財產品有關。曾經有一位儲戶,將自己的1900萬元存到了銀行,原本打算5年後取出來,不料5年到期,1900萬元卻「縮水」到30元,憤怒的儲戶將銀行告上法庭,令人驚訝的是,該儲戶連續起訴了2次,可是2次都以失敗告終,這是為什麼?

根據報道,這位1900萬的儲戶以自己妻子的名義到農銀銀行的浙江青田支行辦理業務,將1900萬元存了9次,存款總額為1928.8萬元。值得一提的是,這位儲戶與銀行某員工是朋友關係,於是儲戶讓員工「管理」這筆錢,用於理財方面。而且,為了「方便」員工管理,儲戶還特別告知了銀行卡的密碼。

但是,理財向來伴隨著風險,而且風險還不低,在「管理」1900萬元的5年內,員工幾乎「虧完」了這1900萬,這就導致5年到期後,儲戶到銀行領錢,發現自己的帳戶僅剩34.76元。

深知自己犯了大錯的員工「逃之夭夭」,但是法網恢恢疏而不漏,最終這位員工被判處15年的有期徒刑,並且要償還1900萬給儲戶。

2次起訴,均敗訴,為什麼?

但是,因為理財而虧掉的錢已經追不回來,而且員工也沒有經濟能力償還如此龐大的數額,對此,心有不甘的儲戶妻子一怒之下將銀行告上法院,經過法院判決後,儲戶妻子的2次起訴最後都以失敗告終。判決結果出來後,很多人感到納悶,雖然說主要責任在銀行員工,但是不可否認,如果銀行監管到位,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銀行怎麼會完全沒有責任?

對此,金融律師表示,當儲戶把1900萬和帳戶密碼交給員工時,就已經屬於違規行為,而且兩人是私下進行,沒有任何白紙黑字的合同證明,所以和銀行沒有任何關係。另外,員工將1900萬元的存款做理財投資,屬於個人行為,而非銀行監管不到位。綜上所述,儲戶妻子的敗訴情有可原。

專家表示,存款「留心眼」,避免「掉陷阱」

雖然銀行有銀保監會的監管,但是對於儲戶來說,到銀行辦理業務時,一定要多留個心眼。

比如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將自己帳戶的密碼告知給任何人,也不要因為與員工「有關係」就將自己的存款交給對方打理,因為這種行為屬於私人行為,如果存款遭受損失,儲戶起訴銀行,很難保證起訴成功。

另外,在達成任何協議之前,一定要一份紙質合同,並且所有簽署的文件都需要有銀行的公章,這樣才能保證法律生效。總而言之,只要儲戶多留心眼,就能預防「套路」和「陷阱」,你說對嗎?

你在銀行辦理業務時有沒有「踩過坑」?

(本文由財經先聲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f13214a65850bdc8feefe3ea4b79e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