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努力經營的婚姻,一定能收穫幸福嗎?
年輕時總以為:
只要相互包容,多為對方著想,感情就能長久幸福下去。
長大後,無論是公號推文、短視頻還是直播,也都在告訴你:
婚姻是需要「經營」的。
還有著這樣那樣的小技巧:
吵架了該怎麼緩和矛盾?
冷戰後該怎麼迅速回暖?
甚至,對方出軌了該怎麼挽回?
以前我也覺得,這些很有道理,於是一旦婚姻出了問題,就到處去找「解決辦法」。
可直到閱歷漸長後,才知道:「努力經營」不是萬能的。
很多時候,哪怕你再用心、再優秀,也無法留住一顆變質的心。
最近的熱播劇《不完美受害人》里。
陳數扮演的辛路,是一名方方面面都無可挑剔的妻子。
她曾和丈夫一起創業,共同打拚,成立了大成集團。
之後功成身退,專心在家養育孩子,給了丈夫一個安穩的大後方。
可誰能想到,事業成功後的丈夫,卻在外頭拈花惹草,惹下了一身風流債。
但辛路考慮到公司形象,每次都忍下委屈,配合丈夫做危機公關,讓他免於輿論壓力。
按理說,妻子都這麼「識大體」了,丈夫應該迷途知返吧?
並沒有。
在丈夫看來,妻子的一次次忍讓,無異於一次次默許。
他變得更加肆無忌憚,不斷騷擾女下屬,直至惹上官司。
而這次,辛路也在忍無可忍之下,提出了離婚。
你看,在一個不珍惜你的人面前,所有的包容、付出和忍讓,都是無效的。
那些相濡以沫的願景,在赤裸裸的現實面前,都變得不堪一擊。
荊棘叢中下足易,明月簾下轉身難。
人的本性,是很難改變的。
這個時候,再怎麼苦心經營,都很難逃脫破碎的結局。
前段時間的一個視頻,惹得全網憤怒不已。
河北石家莊,一名女子發現丈夫帶著小三坐在自家車裡,忙上前抓包。
可丈夫卻在妻子把手伸進車裡的當口,把她飛速拖行了幾十米。
若沒有路人阻攔,妻子很可能命喪輪下。
從妻子的哭訴中,我們不難還原出,她為家庭辛苦操勞的前半生。
為了減輕家庭壓力,她一邊上班,一邊擺夜市掙錢。
家裡的車,是她掏錢買的;兩個孩子,也是她帶大的。
而丈夫,則一直心安理得地吃著軟飯,從來沒給過她一分錢貼補家用。
「我早就發現他不對勁了,可是一直想著給他次機會吧,他萬一改了呢。」
可丈夫卻蹬鼻子上臉,不僅對家庭不管不顧,還開著妻子買的車和情人幽會。
即使被抓包,也是滿臉寫著冷漠,任由妻子在一旁哭訴落淚。
很多人看完視頻,都很疑惑:
她明明一個人也可以過得很好,為什麼要屢次受渣男的氣?
這都不離婚?
有人會說,可能是為了一雙兒女,也可能是因為她希望能「感化」對方。
可這樣的堅持,真的有用嗎?
真正把女性困在「喪偶式婚姻」里的,似乎從來都非「母職」。
而是一種約定俗成的慣性。
推著她們咽下一肚子委屈,然後費力地把「千瘡百孔的婚姻」經營下去。
我想起馬雲在創業者大會上說的:
在各大購物平台上,女性買的東西,專注在兒童用品、家具和家庭消費,而男性喜歡購買的,是外賣、手機、電腦、車和網絡遊戲。
女性考慮的是家庭和別人,男性都考慮自己。
在各大購物平台上,女性買的東西,專注在兒童用品、家具和家庭消費,而男性喜歡購買的,是外賣、手機、電腦、車和網絡遊戲。
女性考慮的是家庭和別人,男性都考慮自己。
在很多人看來,經營婚姻,好像成了女人天生的責任。
所有文章也在教女性要怎麼怎麼做。
以至於,一些男性會更理所當然地,把精力放在家庭之外。
眼看著一個個女性為了家庭,犧牲了大部分自我。
當然,這樣的「性別分配」並不是絕對的。
更多的情況是,夫妻雙方中「更在乎」的那一方,成了單向付出的人。
努力為家庭再多付出一點點;
努力把對方再拉回到家庭一點點。
誠然,這樣的犧牲,對穩固家庭,有一定的助益。
但一味付出,婚姻就一定能變好嗎?
當然,在一定程度上,「努力經營婚姻」肯定是有效果的,但前提是:
遇見那個對的人。
復旦教授沈奕斐,與丈夫的關係一度很緊張。
原因是在沈奕斐讀博時,丈夫既要承擔家務,還要掙錢養家。
時間久了,難免埋怨沈奕斐「不賺錢」。
為了避免類似爭吵,沈奕斐主動提出和丈夫「約法三章」:
丈夫不能說傷她自尊的話,她也要體諒丈夫的難處,多陪伴家人;
做學者期間,沈奕斐給自己限定,一周要有六天,在家裡吃飯;
到了節假日,也要抽空陪孩子們玩。
感受到沈奕斐的用心,丈夫也少了很多埋怨,對她多了尊重和體貼。
兩人的感情,也越來越好。
你看,遇到能理解你的人,「努力經營」就是有用的。
你所有的付出,他都會報以對等的愛意,促使感情在時光的發酵下,歷久彌新。
但「努力經營」,從來都不是萬能的。
如果遇到的人是錯的,那即使經營得再認真,婚姻也依舊有破裂的風險。
網上有個提問:
哪些瞬間,讓你覺得自己的婚姻可悲?
一位網友的留言,讓人心酸。
由於結婚前,男方的父母嫌她大小姐脾氣。
所以,婚後她一直努力,讓自己變得溫柔體貼。
不僅經常買禮物,送給公公婆婆,而且承包了基本所有的家務。
坐月子時,老公在外出差,沒法過來照顧。
她也沒有半句埋怨,還反過來心疼老公工作辛苦,讓他不要擔心自己。
一開始,老公還會為她的付出而感動。
但後來,他就習以為常了。
不僅從來不幫襯著做家務,還總是指責妻子做的飯菜不好吃,房間打掃得不幹凈。
好幾次,她想讓老公搭把手帶孩子。
可老公每次都藉口打遊戲,推脫道:
「再等幾分鐘,我把這個怪打完。」
留她一個人,又是換尿布,又是洗奶瓶,累得夠嗆。
是她做的還不夠多不夠好嗎?
當然不是。
是她遇到的人不對。
總有人,只想享受婚姻的既得利益,卻不願真正承擔愛一個人的代價。
寧可讓另一半苦著累著,也不願意給自己添一點麻煩。
遇到這樣的人,再怎麼用心經營,也是對牛彈琴。
倒不如放下執念,及時抽身。
別困在內耗的婚姻里,把自己的路一步步堵死了。
還記得「離家出走」的蘇敏阿姨嗎?
3年前,她獨自一人,自駕遊了大半個中國。
這麼做的初衷,是為了從窒息的婚姻里擺脫出來。
蘇敏的丈夫,是個極其挑剔的人。
他經常挖苦蘇敏,說她長得不好看,嫌她給自己丟面子。
氣急時,還會揪她頭髮,扇她耳光。
曾經,蘇敏也一度渴望,得到丈夫的關心和認可。
她兢兢業業,像保姆一樣,伺候著一家人的生活起居。
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她還去做諸如搬磚、送報、掃大街之類苦工。
可丈夫依然沒給過她好臉色。
56歲時,蘇敏終於決心逃離婚姻。
她開著房車,自駕遊了兩年多。
曾經丟失的快樂,因為旅途中的美景,重新被找回。
這期間,蘇敏對婚姻,一直還有著一絲念想。
她希望兩年過後,丈夫對她的態度,能有所緩和。
於是回家的第一天,蘇敏給家人做了豐盛的家鄉菜。
可迎接她的,依然是丈夫刻薄與挖苦:
「你還知道回來嘞,在外頭混不下去了吧。」
那一刻,蘇敏關於婚姻的期待,全部破滅。
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就像你永遠感動不了一個不愛你的人。
再三權衡下,蘇敏決定離婚。
正如宮崎駿所說:
「有時你不得不放棄一些人,不是你不在乎,而是他們不在乎了。」
壞掉的婚姻,再怎麼修復,也無濟於事。
與其勉強遷就,不如及時止損。
我們所追求的婚姻,是可以得到愛與滋養;
而非在折磨與消耗中,變得面目全非。
誠然,有把婚姻經營好的願望,是好的。
但也請你知道:
婚姻也好,愛情也罷,都不是女人最後的容身之所。
正如離過3次婚的美國學者麥克米倫,在TED演講時說的:
如果我不學著去愛自己的話,我永遠都不能感覺到完整。
如果選擇結婚,那我必須先嫁給自己。
如果我不學著去愛自己的話,我永遠都不能感覺到完整。
如果選擇結婚,那我必須先嫁給自己。
感情里最好的姿態,是在愛別人前,先安頓好自己的心。
嘗試與更多人和事建立連結,或者給愛好和事業騰出空間。
而不是急於將滿腔熱忱,全部寄託於婚姻。
當然,不是說你必須要走到「離婚」這一步。
相較於形式上的離婚,將注意力拿回到自己身上,才是根本。
該放棄放棄,該追求追求,把更多時間和精力,放在自己的感受上。
要相信,你若活得精彩,上天自有安排。
很喜歡作家王瀟的一句話:
婚姻需要智慧,不是馭夫十八般武藝,而是對自己的清醒,和必要的自私。
無可挽回時,不要對自己的逃生抱有內疚感。
婚姻需要智慧,不是馭夫十八般武藝,而是對自己的清醒,和必要的自私。
無可挽回時,不要對自己的逃生抱有內疚感。
感情是強求不來的,有時婚姻不幸,並不是你做的不夠好。
而是你再好,也會有人棄之如敝履。
我相信步入婚姻的最初,沒有人會希望分開的一天;
但如果,一再讓步後,得到的依然是無窮無盡的打壓、喋喋不休的抱怨,就不要繼續委屈自己了。
不是所有人,都值得你的好。
你想要的愛與安全感,自己同樣能給自己。
去旅遊,去交朋友,去用自己的熱愛,干一番事業。
世界之大,總有婚姻之外的立足點。
當你找到自洽的自己,你會發現,對的人和對的事,都在趕來的路上。
點亮【在看】,願我們都能牢牢掌控命運的主動權,全力以赴地,活出自己的幸福。
作者 | 竹西,愛讀書,愛生活。
主播 | 聞悅,愛唱歌的主持者,公眾號:聞悅來了。
圖片 |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
十點讀書開福利社群啦!
每天分享一個高性價比好書、好物;
一手降價消息、上新福利、各種知識小課堂……
現在加入,還有新人5元購物券
長按識別二維碼,快來進群玩兒吧!
點擊下方卡片 發現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