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歷史學家責疑炎帝黃帝的存在,為何立即遭到國人的譴責

2023-11-10     車解讀

原標題:此歷史學家責疑炎帝黃帝的存在,為何立即遭到國人的譴責

在遠古中華的大地上,還沒有形成相對獨立的國家,人們都是以部落的形式存在。那時的部落為了生存,大家都會相互爭鬥,搶地盤搶食物搶女人。

在這片土地上,有兩個部落最厲害。一個是炎帝的部落,一個是黃帝的部落。

先說炎帝。

炎帝,生於姜水(今陝西寶雞市姜河流域)。

炎帝是原始社會後期姜姓部落的首領,號稱「神農氏」。

炎帝是一個勤勞、聰明、賢能的首領,他制耒耜(lěisì),種五穀,促進了農業的發展;開闢市場,以物易物,首開商業貿易先河;他還教民用麻桑製成布做衣裳;又削桐為琴,結絲為弦,做成五弦琴,以樂百姓。

炎帝管理部落很有方法,得到了人民的擁戴,部落也日益壯大。姜氏部落首領因懂得用火,故稱為炎帝,從神農起,姜氏部落共有九代炎帝,傳位五百三十年。

再說黃帝。

黃帝是炎帝後期姬姓部落的首領。

據《史記·五帝本紀》記載:他「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這意思是說,軒轅一生下來就很有靈性,在襁褓中就會說話,幼年時聰明機敏,長大後誠實勤奮,成年以後見聞廣博,對事物看得透徹。

黃帝領導的部落在他的領導下日益強大,他就開始與炎帝的部落不斷地打伏,搶地盤搶食物搶女人。通過三次大的戰役之後,炎帝部落終於投降了。中原的其它各個部落紛紛歸附黃帝,黃帝統一天下。他重新劃分了天下各州,派能臣共同治理各地。他的妻子螺祖發明了養蠶,讓人們都穿上了柔軟的絲綢。他還教人類釀酒、耕地。還特別重視文化,命大臣倉頡造出了文字。而後,他又收服了蚩尤的九黎氏族,中華大地由歸黃帝一人領導。

所以,炎帝黃帝融合後,便形成了早期的華夏族,華夏族人在漢朝以後稱為漢人,唐朝以後成為唐人,一般統稱為「炎黃子孫」,並且一代一代地傳承下來,炎帝黃帝成為我們中華民族的共同的文化祖先。

到了民國時期,有一個有名的歷史學家叫顧頡剛對炎黃二帝是否存在提出過責疑。

顧頡剛(1893.5.8-1980.12.25),江蘇蘇州人,他是中國現代著名歷史學家、民俗學家,古史辨學派創始人,現代歷史地理學和民俗學的開拓者、奠基人。

那是在1929年,歷史學家顧頡剛先生在新編的《國史教科書》當中說:「(黃帝)實在的事跡,還是曖昧難明,……或許是後來的人推想出來的一個奠土建國的古帝」。

顧先生對遠古史中的傳說人物提出責疑,要著從歷史考證的嚴謹科學態度來說,是可以容忍,但對於一個族群共同的文化祖先進行否定的話,肯定會受到國人的譴責。當時的民國教育部長戴季陶對此非常震怒,他批判道:「中國所以能團結為一體,全由於人民共信自己為出於一個祖先;如今說沒有三皇、五帝,就是把全國人民團結為一體的要求解散了,這還了得!」

所以,現在我們對從古到今共同形成的價值觀,如「華夏民族」、「炎黃子孫」、「龍的傳人」這些,雖然無法考證其真實的存在,但這些已經作為我們本民族的精神支柱,還是應當去極力維護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d3824df20ae2b6918adc2f30bc37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