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走丟爸爸不報警,而是找「媽」?凡事就找媽的育兒困境如何破?

2022-07-05     孕育島

原標題:娃走丟爸爸不報警,而是找「媽」?凡事就找媽的育兒困境如何破?

眾所周知,帶孩子外出,安全問題絕對是最不能馬虎大意的事情,尤其是人多的地方,家長更是要看管好孩子。不然孩子一旦不小心走失,對於家庭來說,都是難以承受的悲痛。

帶娃外出孩子走丟,爸爸第一反應竟然不是「報警」

說到「爸爸帶娃」,很多人腦海里最先想到的就是各種「不靠譜」。甚至在很多時候,爸爸就是孩子身邊最大的危險。

最近,上海的一位寶爸獨自帶著兩個寶寶外出,結果因為缺乏帶娃經驗,同時也是看管不當,三歲的小女兒就在爸爸眼皮底下跑掉了。

寶爸一邊帶著大寶,一邊十分焦急地尋找跑丟的小女兒,但因為江邊遊玩的人有很多,想要找到一個小孩兒是相當困難,於是爸爸就打算找人求助。

不過令人驚訝的是,這位爸爸在情急之下,第一時間想要求助的人竟然不是警察,而是孩子的媽媽。都說「有困難找警察」,孩子走丟這樣危險的事情,第一時間不報警,而是選擇給孩子媽媽打電話,不得不說,這位爸爸的做法還真的是「一言難盡」。

娃走丟爸爸不報警而是先找「媽」,第一反應說明問題

一個三歲的孩子,在走失了1個多小時後,還是被江邊的路人看到孩子一個人獨行才報了警,而當民警抱著孩子找到孩子的父母時,才意識到孩子爸爸從始至終都沒有想起來求助警察,反而是把孩子媽媽叫了過來。

夫妻倆也是仔細尋找了一個多小時,但對於報警這件事,卻忘得一乾二淨,好在最後孩子找到了,有驚無險。

孩子走失第一時間要報警,這是一個常識性思維,而這位爸爸第一個想到的卻是孩子的媽媽,其實這就很能說明問題。

為什麼孩子出現問題時,第一時間想到的往往都是媽媽?

其實這種的情況很常見,很明顯的一個例子:當一個孩子在學校里調皮搗蛋的時候,老師一般都是第一個通知孩子的媽媽,而不是孩子爸爸。

即使爸爸的時間更充裕,和老師見面的次數也較多,但是老師在第一時間找的還是媽媽。這就說明,在孩子出現問題時,即使同為父母,但媽媽永遠都是那個第一個被想起來的人

從懷孕開始,媽媽似乎就成為了孩子的「主要負責人」。孕期的營養是通過媽媽的攝取的;出生後的母乳也是媽媽喂養的;寶寶哭鬧時,最多的安慰也是媽媽給的......

可以說,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一切成長階段都有媽媽的參與,而對於孩子來說,誰回應他們更多,他們就習慣向誰尋求更多的幫助。自然以後有問題第一時間想到的也是和自己最親近的媽媽,而不是時不時走個過場的爸爸。

很多家庭中雖然爸爸媽媽都在,但孩子的事情都落在了媽媽身上,而育兒壓力嘗試加壓在一方身上,不僅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也會讓另一方習慣被忽視或者依賴對方。

這也就解釋了上文中的那位爸爸,在發現孩子走失第一時間打的電話不是報警,而是給孩子媽媽,想必平時生活中,這個家庭的育兒壓力,想必都是落在了媽媽的身上,才導致了爸爸遇到問題時沒有主見。

孩子凡事都找媽媽,育兒困境如何破?

一項研究發現:家庭中,負責照顧孩子的媽媽,往往要比單親媽媽更累,因為她們在家務和照顧孩子上會花費更多的時間,幾乎沒有享受的時間。

這點想必很多媽媽都感同身受,小島也曾經歷過。還記得娃2歲的時候,我在客廳收拾衛生,孩子就把玩具扔得滿地都是,但孩子爸爸卻在房間裡打遊戲。

看著滿地的狼藉,我頓時就氣昏了頭,衝著孩子喊了起來,而孩子也是被我的態度嚇得滿臉委屈,其實我惱怒的並不是孩子,而是玩遊戲的孩子爸爸。

不過後來,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開始和孩子爸爸平靜地溝通,告訴他自己的期望,慢慢地,在照顧孩子上,爸爸開始參與得越來越多。

其實,很多媽媽都會陷入過多地被孩子和丈夫依賴的崩潰和憤怒中,但是卻忘了自己從來都沒有向對方說出自己想法,說白了,伴侶可能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最後就導致了兩個人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

小島想說:

孩子是夫妻兩個人的,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要互相配合、互相依賴,而不是單純地依靠一個人來完成,這樣對大人和孩子來說,都不是幸福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b2bdf69b237155eaf736d68b0c7b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