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受美國鼓動慫恿影響,菲律賓長期拒絕拖走其在仁愛礁的坐灘船、拒絕與華就妥善處理此事進行對話。並在近日派船試圖抗拒中國執法行動,強闖仁愛礁水域。中國海警船動用水炮對其驅離,驅離過程中中方保持專業克制。中國海警局敦促菲方應立即對其坐灘船進行處理,使仁愛礁恢復原狀。中國外交部24小時內兩度發聲,闡明事件原委,要求菲方拖走坐灘船隻。中國駐菲大使黃溪連8月7日同菲副外長拉扎羅會見時指出,中方此前已多渠道警告菲方,不得向非法坐灘船輸送建築材料。菲方對此置之不理執意行事,中方做出反制是不得不為之舉。黃大使警告稱,對事件進行炒作及引入外部勢力沒有作用,會加劇事態複雜性。菲方應儘早同中方商談如何妥善處理此事。
中菲緊張局勢再起背後,是美國的持續慫恿、炒作。美國方面以其口頭禪揚言,與菲律賓站在一起,又聲稱美菲間簽訂的共同防禦條約能確保菲安全。對美國這一姿態,應警惕一點。那就是美國以炒作中國威脅為藉口,採取威脅利誘方式,繼續向菲律賓進行滲透,藉機迫使菲方向美國開放更多軍事基地。美菲間也正籌劃在南海聯合巡航事項,這一態勢下,菲方在處理此次仁愛礁事件時,面臨著兩項選擇。菲方選擇的方向,將難以避免地對中菲關係及區域局勢構成影響。
一,依循馬科斯上台以來傾向於美國的原有方向,以8月5日的中菲海警交鋒為藉口,加大引入美國海警、海軍力量,充當中美交鋒的棋盤陣地。這一角色是美國有意讓菲方扮演的,美國為此也在菲投入資源並培植代理人勢力。
目前中菲關係尚未到攤牌時刻,菲方對其挑釁背後的危險性,恐怕尚未有足夠認知。而在美國極力鼓動間雜威脅情況下,菲律賓集結更多美軍兵力是大機率事件。
二,順應中方正告,與華基於協商妥處事件。如果沒有美國這一外部勢力的介入,菲方選擇這一行事方向是可能的。但美國發動其主導的輿論體系、政治體系、軍力體系對菲施壓背景下,菲方與華協商處理分歧的空間狹小,被美國大量壓縮。中國是菲方第一大貿易夥伴,但菲方在處理中菲分歧上的表現,並無與中菲密切關聯相應的慎重。類似的情況不止發生在菲律賓,也發生在韓國、澳大利亞。審視這些並發性現象背後的聯繫時,能看到美國對華發難加劇在其中占據了主導因素。中美關係正由以合作分工為主體的關係,轉向以競爭交鋒為主體,由此帶來雙方在軍事、金融、經貿、科技、地緣、輿論、政治等方面的全域碰撞。
地處於中美交鋒緩衝帶中的各國,難以避免受到中美交鋒的氣氛擠壓。表現得分裂、反覆、迷惘,中國駐韓大使曾向韓方警醒稱,賭美國贏、中國輸,這樣的人會後悔。
這一點對於菲方也同樣適用,菲方部分人士如果基於其與美國在個人利益上的關聯,便押注美國贏,這註定使其難以看到驅動中美交鋒勝負走向的底層要素。這一要素,是中美民眾整體的素養、組織性,是民眾生產實體物質的能力及由此積聚起的國家實體國力。這些底層要素髮揮作用,不因美菲部分人士是叫囂、沮喪或是瘋狂而發生改變。中國崛起的趨向,也建立在每位中國民眾的自主奮鬥上。時代轉折的節點,菲方應有拋開對美國霸權舊的認識、睜眼看看新形勢的決斷。以免下注良多賭美國贏,最後卻全盤盡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