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鑾雄尋退路:華人置業巨虧私有化
10月6日晚,香港富商劉鑾雄的華人置業(0127.HK)宣布了私有化計劃,擬以每股4港元價格回購公開市場約25%的公眾持股,總代價約19.08億港元。完成私有化後,華人置業將從港股退市。
華人置業控股股東為Solar Bright Limited,通過直接與間接方式合計共持股74.99%。該公司是由劉鑾雄第二任妻子陳凱韻(又稱「甘比」)控制的一隻信託基金,華人置業的股票實際都在劉鑾雄未成年的子女名下,陳凱韻是子女的信託人。私有化完成後,陳凱韻將透過Solar Bright Ltd把所有資產收入囊中。
華人置業現在面臨的問題是:私有化要約價格是否會獲得中小投資者認可?
華人置業近幾年的股價高位是2016年8月中旬的16.14港元,此後多年持續呈波浪下行趨勢。截至10月8日收盤,華人置業股價為3.78港元,4港元的要約價溢價1.54%,但較6月底時每股資產凈值的12.99港元折讓69.2%。
被掏空的上市公司
華人置業創立已近百年。1922年,馮平山和李冠春兩大家族創立並控制華人置業,掌權至20世紀80年代。隨後因馮、李兩家不和,華人置業陷入內部鬥爭,彼時有「股市狙擊手」之稱的劉鑾雄先在二級市場掃貨,又先後從李、馮兩姓手中拿下控制權。不過,當時華人置業的話事人還是持股29.5%的韋理,其出任董事局主席,而持股43%的大股東劉鑾雄只做董事總經理。
雙方交戰數回合,未分勝負。直到1987年股災前夕,華人置業大手筆向香港置地收購銅鑼灣皇室大廈、灣仔夏愨大廈及海軍大廈,需要集資30億港元。韋理難以負擔突如其來的大額開支,於是賣出手上股份並辭任董事局主席,將華人置業徹底交到劉鑾雄手上。
此後華人置業變成了劉鑾雄商業帝國的旗艦平台,後者不斷將其手上資產置入上市公司。鼎盛時期,華人置業坐擁皇室大廈、夏愨大廈、美國萬通大廈(原海軍大廈)、新港中心、銅鑼灣地帶等多處香港物業,不乏地標性建築。
不過從澳門事件開始,劉鑾雄健康每況愈下,逐漸退出了華人置業的管理,後者的商業版圖也不斷收縮。
2014年,華人置業將價值141億的物業賣給了劉鑾雄,包括了九龍尖沙咀廣東道30號新港中心的商鋪、食肆及咖啡廳等一攬子物業,以及地庫共14個車位,另外還有澳門的一個地產項目。
2015年華人置業又把著名的THE ONE商場和香港皇室大廈賣給了劉鑾雄,涉及資金近200億。
通過左手倒右手的生意,劉鑾雄為上市公司獲得了大量的投資收益,並由此進行特別派息,作為公司大股東,劉鑾雄一家無疑是派息最大受益者。
多次剝離地產項目後,華人置業在手商業地產項目大多只有管理經營權,享有控制權的只有位於香港的夏愨大廈、興偉中心、廣建貿易中心、鴻圖道1號,以及位於北京東方國家大廈和北京希爾頓酒店,還有位於英國的三個項目。
受疫情影響,華人置業近兩年租金收入下滑明顯。2020年,華人置業實現租金收入3.74億港元,同比下滑28.6%;今年上半年租金收入1.61億港元,上年同期的2.12億港元再度大幅下滑。
虧損百億隻是噱頭
最近幾年,華人置業基本僅以金融投資為生,尤其以重倉恆大最為知名。
作為許家印最堅定的夥伴之一,劉鑾雄與許家印相識於牌桌,真正合作還要等到恆大2009年赴港IPO。恆大IPO時,劉鑾雄為許家印助威,認購5000萬美元的原始股,成為基石投資者。
其後,劉鑾雄也多次為恆大慷慨解囊。2010年,房地產新政施行,地產股普遍下跌,劉鑾雄出資6億美元為恆大「輸血」;2011年,恆大拋售江蘇一項目,劉鑾雄出手38.75億港元接盤;2017年上半年,恆大遭受空頭機構襲擊,劉鑾雄再度增持。高峰時,劉鑾雄夫婦在恆大持股占比達到9%,僅次於許家印,是最大的外部股東。
除此之外,劉鑾雄還多次為恆大系企業站台。2016年,恆大因監管要求向華人置業轉讓了5.77億股盛京銀行股份,次年,這筆股份再度由華人置業轉讓給陳凱韻,讓後者成為盛京銀行H股最大股東;去年8月,恆大物業赴港上市前夕,陳凱韻還斥資45億港元,認購了5.37%股份;今年初恆大汽車定增,陳凱韻同樣豪擲30億港元。
2017年,恆大股票大漲,華人置業和劉鑾雄夫婦持有的股權最高浮盈百億元,陳凱韻也以近400億港元的身家,登頂香港女首富。
除此之外,恆大也多次接盤華人置業旗下項目。2015年7月和10月,華人置業將旗下位於四川和重慶的項目分別以65億港元和70億港元出售給恆大;2015年11月,恆大又買下香港地標性寫字樓美國萬通大廈,交易價格達102億元,刷新香港當時寫字樓整體收購紀錄,這棟樓後成為恆大的香港總部。
可以說,一定程度上,恆大的命運,也關係著華人置業的走向。恆大最近的狀況,也是促使華人置業退市的導火索。
今年以來,恆大遭遇股債雙殺,導致華人置業投資收益大幅縮水。今年上半年,華人置業來自股息收入、債券及結構性產品的利息收入以及持有股票投資收入約5.3億港元,而2020年同期約為17.15億港元。
加之疫情對商業地產的影響,華人置業今年上半年由盈轉虧,虧損3700萬港元。
在此背景下,華人置業也不得不對恆大「斷腕」。9月23日,華人置業公告,從8月30日至9月21日期間,出售了1.08億股中國恆大股份,總代價約2.46億港元,並打算後面全部清倉中國恆大股票。以恆大最新股價計算,華置投資恆大股票5年,斥資近136億港元「捧場」,最終可能以浮虧超100億港元收場。
不過,玩轉資本市場的劉鑾雄真的在恆大身上虧損了這麼多嗎?數據顯示,2009年上市至今,恆大累計派息超過800億。2018年之前劉鑾雄及華人置業持股較少,分紅比例並不清晰,2018年至今,華人置業就從恆大分得股息32.3億港元,此外,陳凱韻通過直接持股亦有相應分紅。
除此之外,華人置業還持有大量恆大債券。半年報顯示,截至6月末,華人置業共持有7隻恆大債券,投資成本近6.72億港元,未變現虧損約1.03億港元。由於深陷流動性危機,恆大多只債券價格已於近期暴跌。不過,這些債券自2019年到今年上半年已經給華人置業帶來了2.22億港元利息收入。
除了「踩雷」恆大,華人置業還持有佳兆業的債券和股票,總投資成本接近20億港元,由於股價波動,這部分投資已經出現帳面浮虧,但仍在上半年為華人置業貢獻近5900萬港元利息收入。
私有化還有變數
對於華人置業來說,此時選擇私有化可能不是被迫,而是當下最好的道路。
1951年出生的劉鑾雄,今年已70歲,近年飽受疾病困擾,已經退出華人置業的日常管理。
劉鑾雄最開始選定的接班人是與前妻所生的長子劉鳴煒,其畢業於英國倫敦大學,2006年起擔任華人置業執行董事,於2014年接任行政總裁。但不到一年,劉鳴煒便辭去總裁職位,只保留一個主席職位,之後「棄商從政」,去香港海洋公園任主席。
2017年,劉鑾雄分家產時,將華人置業股份分別向劉鳴煒及陳凱韻子女分派24.97%、50.02%。但2020年,劉鳴煒又將持有的股份全部轉讓給了陳凱韻,自此,陳凱韻方持股達到了75%。2021年2月,她接任行政總裁,成為實質掌舵人。
有觀點認為,在陳凱韻領導下的華人置業或許以大灣區作為突圍的新方向。2019年6月,甘比代表劉鑾雄慈善基金會及劉太身份出席中山大學附屬醫院「劉鑾雄樓」奠基儀式。
如果陳凱韻想要調轉華人置業的船頭,本次私有化至關重要。華人置業的私有化要約價格並不算高,相比今日收盤價僅溢價1.54%,華人置業在公告中明確稱,不會提高既定私有化價格。這就給中小投資者能否同意增加了幾分變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94021637_100011510-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