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平凡的世界裡,也沒有一天是平靜的。
1988年5月25日,重病纏身的作家路遙為《平凡的世界》划下了最後一個句號,隨後,他把筆遠遠扔出了窗外。
在以後的33年中,歲月交替,時代更迭,可書中那些平凡人的苦痛和焦灼,依然讓一代又一代的人感同身受。
人這一生,大抵要熬過四種苦,才能幸福。
第一苦:家境撐不起理想。
生在貧困之家,孫少平早早就知道了自己的命運。
沒有雄厚的人脈可以攀龍附鳳,沒有富裕的家境讓自己不斷試錯。
他只能在高中畢業後回到農村,和父親、哥哥一樣每日勞作,為了餬口勉強掙扎。
可曾經在書籍和報紙中見識過廣闊的世界,又如何能甘心在黃土地上困守一生。
孫少平孤身一人到城市裡打工,想闖蕩出屬於自己的人生。
可在陌生的地方立足談何容易。
為了餬口,一無技術、二無關係的孫少平只能從小工做起,干最辛苦的活,賺最微薄的錢。
為了迎合包工頭的偏好,主動假裝成文盲,以求能分配到更多的工作機會。
這份心酸,像極了很多人初出茅廬時的困境——雖然嚮往詩和遠方,卻不得不先解決柴米油鹽的煎熬。
貧窮不是原罪,卻是最沉重的枷鎖,它鎖住了少年的輕狂,困住了高遠的理想。
唯一能戰勝它的,就是對未來執著的渴盼。
環境雖然艱苦,孫少平依然積極上進。他努力做好手上的工作,還想方設法創造條件偷偷讀書。
終於,他的勤奮和堅韌得到很多人的認可,被推薦進入煤礦工作,還當上了班長,受人愛戴。
有了穩定的收入可以資助父親,照顧妹妹,還有餘力思考未來。
這進步雖然微小,卻讓他對生活更有底氣。
生活中,有很多個「孫少平」正經歷著同樣的困境:明明志存高遠,卻不得不被糟糕的家境捆住單薄的翅膀。
有人被貧窮磨滅了希望,只會用抱怨哀嘆掩蓋軟弱。
更多的人卻在命運的漩渦中逆流而上,也許力量微不足道,卻從未停頓下腳步。
正如最近刷爆朋友圈的寒門博士黃國平,在論文致謝信中說得那句話:
「這一路,信念很簡單。把書念下去,然後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沒有人可以選擇自己的起點,我們唯一可以把握的是終點的位置。
拿到一手爛牌,唯有靠自己,才能拼出「王炸」的人生。
第二苦:能力配不上野心。
與博覽群書的弟弟孫少平相比,早早輟學的哥哥孫少安也許少了文化,卻絕不缺少野心。
生產承包責任制剛剛露出萌芽,孫少安就敢冒著政治風險,帶領本生產隊的社員闖出一條新路。
社會對商業的控制剛剛放開,孫少安就敏銳地覺察到商機,開辦起磚窯,成為村裡第一批富裕起來的人。
成功滋養了擴張的膽魄,村人的求助又給了他行動的理由。
孫少安大張旗鼓地貸款、買機器,僱人手,搞發布會,野心勃勃地把小磚窯變成大磚廠。
由於專業技能不夠,他必須全盤依賴燒磚師傅。卻不料新請的師傅是個冒牌貨,燒出的全是廢品。
他不會精細管理,只是出於好心,多多招收村民做工。如今不但沒產生效益,反而要想盡辦法,四處舉債來支付大伙兒的工資。
一腔熱情,換得慘澹收場。
這結果讓人唏噓,卻並不意外。
《潛夫論·忠貴》中說,能不稱其位,其殃必大。
找不准正確的方法,越是奮勇拼搏越是遠離目標。
當能力匹配不了野心卻又付諸行動,所有努力就成了災難。
好在痛定思痛後,孫少安又振作起來。
他重新貸了款,找回靠譜的燒磚師傅,認真學習燒磚技術。
這次他只僱傭必需的人,不貪功,不冒進,一步步穩紮穩打,終於讓事業茁壯成長。
其實人活世上,野心和能力本就是雙生兄弟。能力是滋養野心的土壤,野心是指引能力的方向。
不同步是人生的常態,接受並改善才是唯一正確的選擇。
莫言說:
「當你的才華還撐不起野心的時候,你就應該靜下來學習;
當你的能力還駕馭不了你的目標時,就應該沉下心來,歷練。」
千里之外雖遠,也不過是跬步一步步積累。
鴻鵠之志再高,也能拆成一個個小目標,變成一個個小能力。
把小能力補齊,把小目標超越,慢慢走,其實就是最快的道路。
微信搜索關註:愛知教學園地」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教學經驗和學習教育相關的內容!
第三苦:感情敵不過命運。
眼看著孫少安的日子越過越紅火,孫少平與戀人也越來越心心相印,幸福近在咫尺,可命運再次現出猙獰面目。
捐資建學發布會現場,孫少安的妻子咳血倒下。
這個堅強的女人,陪著丈夫度過窮困潦倒的艱辛歲月,撐過創業失敗後的灰暗時光。
她滿心滿意想著和愛人白頭偕老,可積勞成疾讓一切成了泡影。
重遊定情地的約會在即,孫少平的戀人因公殉職。
這個出身高幹家庭的女孩,與出身貧寒的男友一起跨過了階層的障礙,扛住了外界的誘惑。
他們無數次暢想過未來,但一場突然而來的洪水讓幸福戛然而止。
書中說:「在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願望存在或實現。」
生活總是這樣,你永遠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先來到身邊。
再深的感情,也敵不過命運的撥弄。
有時候一次等待,就成了永遠的錯過。一次轉身,就成了一生的永別。
來日方長是最虛妄的謊言,世事無常才是最真實的人生。
生命如此短暫,別給自己有太多機會遺憾。
想愛一個人就全心全意去愛,看見幸福就竭盡所能追逐。
哪怕只能把握現在,至少可以用溫暖慰藉餘生。
微信搜索關註:愛知教學園地」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教學經驗和學習教育相關的內容!
第四苦:回報對不住辛苦。
少年時讀《平凡的世界》,最欣賞孫少安、孫少平兄弟的堅韌不拔。
可人到中年才發現,原來父親孫玉厚的苦苦掙扎,才是大多數人的一生。
他是一個傳統的農民,勤勞,樸實,竭盡所能照顧所有的親人。
每日起早貪黑,拚命勞作,可生活這個無底洞,總能吞噬下他所有的努力。
剛還清了弟弟結婚借的債,馬上又要為大兒子結婚借債。
小女兒考上大學需要學費,大女兒過得慘澹必須長年累月貼補……
總有開銷需要應付,總有意外從天而降。
這就是過日子的真相:從沒有什麼順風順水,誰都是在一路坎坷中咬牙苦撐。
可即使再苦,生活也得繼續;再累,也有責任不容逃避。
幾十年的辛苦和堅忍,並沒有改變孫玉厚自己的命運。
他的家庭,依然是村裡最窮困的家庭。
然而他的品行,卻感染了幾個孩子,他的努力,托舉齣兒女們的新生。
小兒子孫少平成了正式工人,生活得到保障;小女兒考上名牌大學,從此前途無量;大兒子孫少安捐資建學校,村裡人人稱頌。窩囊了一輩子的孫玉厚,第一次終於在雙水村昂起頭,挺起胸。
人生路上,沒有誰的路是一帆風順的,每個人都會經歷黯淡無光的日子,也沒有誰可以一蹴而就,我們總會承受失敗和挫折。
與其抱怨世道不公,不如把自己活成一束光,在無人問津的日子,為自己舉起火炬。
人生是一場曠日持久的博弈,不是每一次努力都能得到回報,但只要死扛過去,人生總有轉機。
路遙說,在這平凡的世界裡,也沒有一天是平靜的。
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生而為人,誰不是在其中備受煎熬。
隨波逐流等不來歲月靜好,只會遭到炎涼世態的大肆欺凌。
挺起脊樑去熬遍苦海,才有機會在萬般艱難里拼出一線生機。
正如書中所說:
「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和奮鬥。
而無論結果是悲是喜,但可以慰藉的是,你總不枉在這世界上活了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