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晶晶奧運照曝光,霍啟剛炫妻:「看,這是我老婆!」

2021-08-09   愛知教學園地

原標題:郭晶晶奧運照曝光,霍啟剛炫妻:「看,這是我老婆!」

窮養物質,富養精神,這樣的孩子,長大一定不會差。

這幾天,又被霍啟剛撒了一波狗糧!

霍啟剛帶著三個孩子在家看奧運跳水比賽,出現郭晶晶鏡頭時,霍啟剛開心地指著電視說:「看,這是我老婆」!

定睛一看,郭晶晶正坐在奧運裁判席上。別人奧運看跳水,你在裁判席找老婆。這波狗糧,我們吃了!

比起秀恩愛,火眼金睛的網友還發現一個小細節:他們家竟然這麼樸素?

算不上大的電視機,電視櫃里塞著茶葉包、紙巾,看起來還有些雜沓……

和想像中的豪門不一樣!

客廳還有另外一個視角 在照片左上角,客廳的空調甚至已經發黃。

一家人吃飯的餐桌,坐一家五口,怎麼都算不上敞亮。仔細看,這還是可摺疊桌

小而溫馨當然也不錯,但也打破了大家對「豪門」的想像。

要知道,霍家是真正的豪門,水立方建設最大一筆2億的捐款,就是來自霍家。

郭晶晶孩子班上一個同學的家長,曾經和郭晶晶坦白:「以前,我覺得你節約是作秀,直到孩子告訴我,你真的一直如此,這讓我非常敬佩。」

身處豪門,卻活出了素與簡。比起婚姻,他們的育兒觀也是一股清流。

最好的教育,是精神富養

豪門生活什麼樣?

無非是豪宅豪車奢侈品。

郭晶晶夫妻二人,身在豪門,卻不似豪門。

帶孩子出門,他們儘量坐地鐵。

剛結婚不久,他們就從3000平米的霍家豪宅搬了出去,住進了185平米的公寓。

連搬家都親力親為。背著編織袋,大包小包往回拎。

夫妻倆不僅嚴格要求自己,也帶著孩子參與勞動。

為了讓兒子知道糧食的來之不易,

帶6歲的兒子到農田體驗插秧。

頂著烈日,一家人挽起褲腳,在泥濘的稻田裡賣力勞作。

幹完活,吃頓香噴噴的農家飯;

霍啟剛說,這是為了教育孩子珍惜糧食:

「現在的孩子們成長在幸福的時代,沒餓過肚子。挑食和浪費變成了習慣,他們更需要知道食物從哪裡來,學會珍惜,學會知足。」

有人說,對於豪門家庭,這大概只是體驗生活,一時新鮮吧!實際上並不是。

郭晶晶說:「讓孩子形成一種習慣,他們就知道自己會做的事情要自己做。從小培養好習慣,等大了再教就晚了。」

所以,他們教孩子從小做家務。

手把手教兒子做飯

幫爸爸洗車

一位作家說起教育兒子,他說希望兒子未來有一天在女朋友家做客,既能把一整隻龍蝦吃得乾乾淨淨,讓對方知道孩子見過世面;而當女朋友家龍頭漏水時,又能立刻拿起扳手修理,讓對方知道自己絕非嬌生慣養,而是有責任擔當。

對於郭晶晶霍啟剛一家,也是如此。

即使他們的孩子選擇躺平,也一輩子不愁吃穿。

但是郭晶晶和霍啟剛不希望孩子養尊處優。富養孩子,絕不在物質上驕縱。

別看他們在生活中非常簡樸,但是國家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卻非常大方。

疫情期間,郭晶晶和霍啟剛捐了7000萬!

富養孩子,不在物質,而在精神和見識。

教育,是一顆樹搖動另一顆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不一定要家財萬貫,卻始終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薰陶,感受到精神上的富足。

目光長遠,不拘泥於眼前,懂得克制對孩子的愛,捨得讓孩子適當吃苦,更明白如何放手讓孩子去成長。

就像教育家斯賓塞說的:「我們終其一生,也許不會積累太多的財產,也沒有什麼名望,但每一個父母都通過生活積累了一些好的經驗和品行。把這些給孩子吧,他們會用新的生命去放大,發出光芒。」

夫妻關係第一,孩子更幸福

眾所周知,霍啟剛是郭晶晶的頭號「粉絲」,

婚前如此,婚後也是如此。

記者問他:最喜歡內地哪個城市?霍啟剛毫不猶豫回答:「河北保定。」

這是郭晶晶的老家。

最喜歡的體育項目必須是跳水;

被問到如何評價郭晶晶,

第一句的回答永遠是「我太太當然很好」。

有網友說「嫁人就嫁霍啟剛」,

他連忙回答:「沒機會了,我結婚了。」

有一次夫妻兩人一起接受採訪,自我介紹,霍啟剛說:「大家好,我是霍啟剛。」郭晶晶說:「大家好,我是霍啟剛的老婆郭晶晶。」

霍啟剛一聽就立馬改口了:「我是郭晶晶的老公霍啟剛。」

微信搜索關註:愛知教學園地」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教學經驗和學習教育相關的內容!

做戶外遊戲,看郭晶晶凍得發抖,他毫不猶豫把外套脫給老婆穿。

在生活中,

「親親抱抱拉手手」是夫妻常態。

知乎有一個提問:「原生家庭非常幸福是怎樣的體驗?」

其中一個高贊回答是:「小學的時候,同學的父母挽著手來接我同學,讓我們其餘一干人等艷慕不已,那個同學的家就成了我們心中最美好的家庭。」

心理學家曾奇峰曾說,夫妻關係,是一個家庭的定海神針。

很多家庭,父母會優先考慮孩子,無條件為孩子付出。

結果忽視了與另一半感情的經營,導致矛盾重重。

但其實,只有處理好了夫妻關係,才會有好的親子關係和父母關係。

結婚 9 年,郭晶晶和霍啟剛在孩子面前也絲毫不避諱,秀恩愛已經變成了生活常態。

每年的結婚紀念日,兩個人都要拋開孩子單獨慶祝。

他們的孩子,也成長得健康且快樂。

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說: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父母相處的模式就是孩子學習的模式。

父母的婚姻里,往往藏著孩子的未來。

因為父母恩愛,孩子便有了幸福參照模板,愛便在孩子心中悄然生長,這是孩子一輩子的鎧甲。

父母相愛,是對孩子最好的養育。

最好的教育,是爸爸懂陪伴,媽媽有遠見

大多數的家庭里,爸爸總是在忙:我也想照顧孩子啊,可是真的忙,工作太多了。

要給家裡賺錢,當然陪孩子的時間就少了,這是沒辦法的事。

孩子有他媽媽陪還不夠麼,再說我脾氣不好,把孩子惹哭了又要怪我了。

霍啟剛工作也忙,與朋友成立了一家企事業顧問公司,擔任家庭集團的副總裁、還兼任了好幾個職業。

儘管如此,他也儘可能陪伴家人。

只要沒有應酬,就會回家吃飯。

哪怕有一個小時休息,也會回家先看看孩子。在香港記者的攝像頭下,出門抱寶寶的不是保姆,常常是霍啟剛。

孩子要上幼兒園,霍啟剛擔心孩子不適應新生活,忙前忙後給孩子跑手續。

郭晶晶希望孩子周末多學習些技能,霍啟剛一臉委屈地說:「我工作日上班就很難陪孩子,難得周末,就讓我帶他們吧。」

一家五口,有空了就去郊外踏青、爬山。

帶娃去做手工、博物館,體會成長的樂趣。

微信搜索關註:愛知教學園地」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教學經驗和學習教育相關的內容!

為了陪孩子,霍啟剛養成了把周末工作推掉的習慣。經常會對同事說,「周末別安排事情,給小朋友留時間了。」

霍啟剛曾在接受採訪時說:「我希望儘量把孩子帶在身邊,我們的孩子都是三歲,也都知道這三年是過得很快的。

孩子肯定會長大,但成長的過程不能忽略。

說忙,大家都忙。現在我也是早點起來陪孩子上學,這20分鐘裡面可以聊一聊、理解他,多一點相處的時間。我儘量爭取早15分鐘下班,然後晚15分鐘去應酬,這樣起碼可以陪孩子吃個飯,或者我回家換個外套再出去(應酬)。

交給保姆孩子也能長大,但就像你說的,親子關係就像存錢一樣,一點一滴去積累,父母需要知道孩子怎麼長大、每天在學校學了什麼東西。」

為陪伴孩子減少了工作應酬,霍啟剛還因此「惹惱」過父親。

被問如何平衡事業和家庭,他說:「每天我都堅持早起,一定陪兒子吃早餐。」

「我今天也是陪他吃完早餐,送他上學之後才來南沙。

如果不珍惜這些時間,小孩子很快就長大了。」

一邊陪伴孩子,霍啟剛還不忘照顧郭晶晶的身體和情緒。在哺乳期,他每天給妻子煲湯、做飯。

對孩子來說,最好的家庭教育,不是父母有多大成就,給予孩子多少金錢和資源。

而是父母的相愛、陪伴、遠見。

對於霍啟剛來說,陪伴孩子是有有效期的:「人生有3個波,即是事業、朋友、及家庭。始終會彈上來,朋友如是,事業如是。但是家庭關係做錯了或錯過了,好似玻璃球般,跌落地就碎了,就沒有了。」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家庭教育是教育的第一篇章,而在家庭中,家長是最細緻、最有才幹的雕塑家。

教育不是揮著手,喊口號,也不是表決心,教育要滲透在家庭中的每一處。

父母的恩愛和相敬如賓,父母的言語行為和處事三觀,父母對教育的認知和施行。

教育是全方位包裹的成長,郭晶晶和霍啟剛身體力行地在孩子前面,踏踏實實地走好了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