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對大家來說一定不陌生,它幾乎是每家每戶的家常菜食材。因為與牛羊肉相比,豬肉的價格較低,味道也不錯,是很多家庭買菜的首選。雖然去年因為疫情,豬肉的價格大幅度上漲,人們大呼:「吃不起豬肉了!只能買雞鴨魚肉代替豬肉上桌了!」但現在豬肉的價格基本上已經回落了,大家又可以歡快地跑到超市去買豬肉進行烹飪了。不過,豬肉人人都愛吃,但並不是人人都會買,做不同的菜式要買的豬部位也是不同的。
豬肉出在豬身上,一頭豬的食用價值極高。別看市場上的豬肉好像都差不多,實際上大有乾坤,我們要好好做菜就要分清楚豬的不同部位適合做什麼菜。比如豬耳朵、豬鼻子和豬頭肉可以做滷肉,豬手可以白切,豬腳可以燉黃豆也可以紅燒,豬排骨可以煲湯也可以清蒸……聽上去,豬肉的做法實在太多了,菜式豐富又美味,讓人迫不及待想買上一塊豬肉。跑到廚房大顯身手呢!那麼,我們買豬肉時,到底應該怎麼買呢?對於這個問題,我特地去諮詢了老屠夫,他說:如果不會挑只能吃啞巴虧,今天就給大家講講買豬肉時,挑前腿肉好還是後腿肉好。
當我們要做豬肉炒菜時,豬身上哪一個部位的肉最好吃呢?答案是豬前腿。很多人可能不理解,為什麼豬前腿的肉最好吃,豬後腿或者是豬身上其他部位的肉遜色在哪裡?其實是這樣的,一隻豬運動量最大的部位就是前腿,使得前腿肥瘦相間,肉的口感更加有嚼勁,也更細膩。所以,別看豬前腿和豬後腿都是豬腿,豬前腿的肉就是比豬後腿的肉好吃呢!
用豬前腿做菜,我們可以選擇做炒菜或者是餃子餡,吃起來更Q彈和入口。值得一提的是,我最喜歡吃的紅燒肉也是用豬前腿製作的,前腿肉雖然肉質是肥厚的,但總體的瘦肉比較多,質地也更細膩,在做紅燒肉時入味快,吃上一口能吃出香甜鬆軟的味道,讓人回味無窮。
豬後腿肉肉質較硬,筋膜少,瘦肉是發柴的,炒菜口感不佳。如果大家想吃豬後腿肉,可以選擇用來涼拌、腌鹵或燉湯。我喜歡用豬後腿肉燉湯,製作時加入一些營養蔬菜,比如蓮藕或蘑菇,健康又美味,給身體補充滿滿的能量。豬後腿肉因為比較緊實,可以選擇攪碎做成肉丸子,會非常有彈性和嚼勁。
而豬後腿的豬蹄部分,當然是最適合做醬肘子了,酥爛香醇的醬肘子是很多人的心頭好呢!醬肘子是我奶奶的拿手好菜,奶奶做的醬肘子不僅看起來秀色可餐,吃起來更是肥而不膩、色濃味厚。小時候每次家裡做醬肘子,那誘人的香味飄得老遠了,能讓在鄰居家貪玩兒的我屁顛屁顛地趕快跑回家,恨不得馬上大快朵頤!
看了這篇文章,大家知道豬肉各有不同了嗎?即使同為豬腿的豬前腿和豬後腿,也有很大的區別呢,所以製作不同的菜式就要買不同的豬部位,可不能胡亂就買回家,胡亂買豬肉做出來的菜也牛頭不對馬嘴,那豬肉可就白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