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超:當演員是我一直要做的事

2022-03-20     南都娛樂周刊

原標題:牛超:當演員是我一直要做的事

牛超在電影《如果有一天我將會離開你》中飾演趙青木,看似倔強冷漠實則痛苦脆弱的中日混血兒,他不但需要攻克語言關,流利地在普通話、日語和重慶話間轉換,更是為了將自己浸泡在人物之中,曾在酒店裡獨自生活了近兩周的時間,感受著侷促孤獨的氣氛。談及這部三年前拍攝的作品,他表示自己盡了最大的努力,三年來,他自認「更習慣在鏡頭前表演了」,而成為演員的方向也逐漸明確。

采寫_本刊記者 陸茜

錄音整理_實習生 商立輝

牛超買了泡麵和飲料,將自己關在狹窄的酒店房間裡,吃泡麵、看電視、聽相聲……窗外有一層鐵絲編織成的安全網,他說,這很像監獄。

酒店在淵野邊,東京附近的一個小縣城,不算繁華。牛超本身不愛熱鬧,他的日語水平也僅限於把台詞說到位,無法流暢地日常交流,他敏銳地捕捉到了自己與這座城市的距離、與當地人的邊界,人在異鄉的漂泊感油然而生。而將近兩周的獨處時光更是加深了這種孤僻。

青木的最後兩場戲就是在這之後拍攝的。在電影《如果有一天我將會離開你》中,牛超飾演的青木因為偷父親的錢被警察審訊。燈光照向他,特寫鏡頭對準他,青木看似倔強漠然,自述被酒鬼父親家暴的慘痛經歷,說著說著卻也濕了眼眶,徹底放下偽裝,他的脆弱在這一刻展露。故事的結尾,青木將被遣送回國,在獄中和李小李做最後的告別。

牛超始終將自己沉浸在孤獨的狀態之中,活在青木的世界裡。在南國亭料理店的店員中,青木有些惹眼,頂著一頭黃髮,幹活老練,對「情敵」不甚友善。不好惹的外殼下也有柔軟一面,默默守護喜歡的女孩、為同事介紹兼職、贈送拮据的老人杏仁豆腐……

牛超不信星座,但他莫名覺得青木可能和自己一樣是巨蟹座,「外表堅硬,內心柔軟。」他非常能夠共情,「我原來很瘦很小,為了不讓別人欺負我,我表面上會裝得很強勢,讓人不敢靠近我,但內心還是有點怕。青木也是這樣,不管他心裡有多難受,多想找人幫他,他也不會告訴任何人。」

青木是中日混血兒,片中他常常會在普通話、日語、重慶話間無縫轉換,三門語言都是母語,這就需要牛超更熟練地掌握所有台詞。攻克語言關也是李亘導演對他提出的首要任務。牛超提前兩個多月開始學習日語,從五十音圖學起,也用了一些「笨辦法」——用中文標註讀音,先讀通順,再一遍遍練。到了日本後,沒戲的時候,他就和老師找一家咖啡店對一整天詞。找重慶話的語感則相對容易一些,牛超高中學習美術時曾在成都集訓過幾個月,周圍有不少老師和同學說方言,他偶爾也會模仿,再來他愛聽四川方言說唱,對他的學習也很有幫助。

《如果有一天我將會離開你》是一部關於離別的故事,那麼對青木而言,離別意味著什麼呢?窗戶,是牛超對電影印象最深刻的一個意象,除了酒店帶有鐵絲網的窗,影片中青木似乎總是被四四方方的窗戶框柱了。在KTV打工時他邊吃過期的飯糰邊擦窗戶,餐廳大堂與後廚中間隔著一面透明玻璃,他在窗戶裡面端菜倒酒,而被警察逮捕時的畫面是透過窗戶拍攝的,最後一幕也是走向監獄封閉的門窗。而在牛超看來,青木是「破窗而出」了,他即將開啟一段新的旅程。

對於自己的大銀幕首秀,牛超不知道該如何評價自己,「我只能說那會兒我真的盡力了。」

表演和遊戲

牛超從小學美術和街舞,表演算是半路出家,但對此的興趣倒是由來已久。他小時候就喜歡看電影電視劇,「喜歡看鏡頭裡的人做各種各樣的事,我也想體驗不同的生活,但在現實生活中這是不可能的。」

「世界變成了一場遊戲,你是不同的角色,在完成不同的任務。」牛超將演戲比作打遊戲,表演帶給他最大的爽感就是可以在不同平行時空里體驗不同的人生。而他投入表演和遊戲時的狀態也一致,「樂觀的、好玩的、有趣的」,他認為這是做一件事的前提,「帶著興趣才能去探索,如果把它當成一個極其艱難的任務,那演起來肯定很難受很痛苦。」

牛超作為演員的履歷並不長,初見是在《沉默的真相》中的警官小馬,回憶起人生中的第一場戲,他仍記憶猶新。那是一場小馬跟著嚴良在麵攤吃飯的戲,「只有我和凡哥(廖凡)兩個人,那天我太緊張了,話都不敢說。」當時的牛超連何時才需要真正開始還搞不明白,「rolling」「321開機」「人走」……片場有各種「黑話」,剛聽到一個指令他往往就開始演了,實際上「人走」是讓群演先走的意思,後面那句「開始」才是給他的命令。

起初牛超還是手足無措的,會道歉說「對不起」,後來就在大家的鼓勵中漸入佳境了,「前輩老師沒有給那麼大壓力,會讓我放鬆,不用緊張。」從合作的前輩中,他也學習了很多「每位老師都對我很好,他們都會和我說表演的問題,好的不好的都會跟我說。」除此之外,談及學習表演的方法,牛超直言自己「沒什麼演技」,更多的是認真對待每個角色,好好琢磨劇本,和導演多溝通、多提問,平時也要多看戲,從優秀作品中汲取經驗。

今年,牛超與觀眾見面的機會多了起來,除了電影,還有收官不久的《你好,神槍手》和《我要和你做兄弟》兩部電視劇。從他的演員路徑來看,是相對穩當的,一步步從配角演起,我們向他拋出了一個稍顯犀利的問題,是否想過走捷徑,接男一號或是更受市場追捧的也更容易成名的角色?牛超坦誠作答,演的角色首先要喜歡,不喜歡的角色自己也演不好,「還是從自己能力所及,比如說現在真要給我一部投資很大的男一號,我能演好嗎?我覺得我現在沒有那個能力,有什麼樣的能力就幹什麼樣能力的活,對吧?」如果有選擇權,牛超希望能演反派,因為離生活最遠。但當下他想一點一點來,腳踏實地先把最基本的做好,再談別的。

可以肯定的是,牛超正在自己的職業道路上堅定前行,目標清晰——成為演員,「是我一定要做的事」。

南都娛樂×牛超

「我的目標是拿影帝。反正是想嘛」

「不敢看自己的戲」

南都娛樂:讀完劇本之後對青木這個角色的第一印象,或者你的第一感受是什麼?

牛超:第一印象,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有性格的人,而且在這個劇本當中,我覺得他是非常不一樣的,因為他有反叛的性格存在。

南都娛樂:你在演的過程中,包括演完之後,你對他的印象有沒有一個變化?

牛超:有,因為一開始可能因為初讀劇本,那會兒也沒什麼經驗,可能只是看到文字裡面有的信息。演的過程當中,包括你在那兒體驗生活,然後拍的過程當中,你會慢慢發現他為什麼會這樣做,或者為什麼選擇某種選擇。

南都娛樂:你之前在採訪里提到說你和青木一樣都挺倔的,你能說說自己倔在哪兒嗎?

牛超:就是對自己喜歡的事情比較執著吧。比如說我要畫一個畫,沒畫到我自己想要的,我就想一直畫一直畫,可能有時候能畫五六個小時,不拍戲的時候就躺床上五六個小時一直畫。跳舞就是要達到自己想要的狀態,跳成什麼樣,把那個歌跳成什麼樣。演戲也是一定要首先導演能滿意,我自己也能過得去。這些事情都不要留遺憾吧。

南都娛樂:作為新人演員,《如果有一天我將會離開你》是你的第一部大銀幕作品,有壓力嗎?

牛超:當然,非常有壓力,我甚至都不敢看,真的。第一次看的時候「我要出來了,完了完了」,不知道我演的啥樣,我真不敢看。

南都娛樂:現在能習慣在螢幕上看到自己嗎?因為也有幾個戲了。

牛超:還是不太習慣。比如說我拍一個戲,我可能自己都不敢看,會有那種感覺,不知道為啥。

南都娛樂:那你會看觀眾的反饋嗎?觀眾的反饋。

牛超:偶爾,偶爾會看。比如說有個戲播了,然後正好今天有我的戲,我就可能會搜著看一下,看到(觀眾)說「還行還行」,就可以給自己一點信心。

南都娛樂:剛剛提到有壓力,你緩解壓力的方式是什麼?

牛超:如果拍戲的話我覺得有壓力是好事。因為我沒拍過什麼戲,沒什麼經驗,更別提什麼能力了。有壓力就有動力,就像這句話說的,任何事都不可能很輕鬆地完成。

南都娛樂:你不是那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類型?

牛超:你也肯定得要有這個勁,你不能「哎,怎麼辦?」拍的時候必須得什麼都別想,就使勁演,演到你跟導演認為最好的狀態。但肯定還是會有需要準備的時候。

「天賦不重要」

南都娛樂:你之前學過美術也學過跳舞,都說藝術是相通的,你覺得過去的學習經歷對你的表演有幫助嗎?

牛超:或多或少吧。不是說你能把畫畫用到演戲裡,當然可能某個角色有一天會需要畫畫,或者跳舞也是。更多的是這些東西帶給我的感受,比如說我聽歌,我對音樂有一個感受,我畫畫會對顏色有感受,那麼演戲的時候也會有變化,比如今天是陰天,可能我要演的人比較喪;今天是晴天,我要演的是一個非常開心的人。或者我走到哪兒聽見開心的音樂,會讓我演戲的狀態非常開心,我覺得就是這些東西。

南都娛樂:你會覺得自己在藝術上是有天賦的嗎?

牛超:說實話,我覺得天賦不重要。可能就是你比別人稍微快那麼一點點,比如說一個繞口令,我花10分鐘背完。舉個例子啊,不是真的。比如說我10分鐘背完了,他可能要15分鐘或者20分鐘,你說這算天賦嗎?其實也不重要。但是也許我練了10分鐘之後,我說,行,我背會了,我不練了。那個15分鐘背會的人,他還在練,又花了一個小時去鞏固。那到最後放在一起的時候人家還比我強,所以這天賦我覺得也不重要。

南都娛樂:龜兔賽跑的意思是嗎?

牛超:就這意思。

南都娛樂:在表演方面有一個偶像或者榜樣嗎?

牛超:有啊。我比較喜歡湯姆·哈迪,還有阿爾·帕西諾。

南都娛樂:有作為演員的職業目標?

牛超:拿影帝。真的,反正是想嘛,想想總行吧。

南都娛樂:感覺你還是有一定的閱片量,會要求自己保持一個怎樣的觀影節奏嗎?

牛超:我沒有很刻意,好像說今天必須得看個10部電影,明天必須得再看5部電影。我覺得看電影、看電視劇,這是一件讓人舒服的事情,而不是一個「哎呦,難受死我了,我今天還有兩部沒看完,那咋辦呀?不行不行,那一會只能公交車上看算了」(的狀態)。一定就是特別舒服的,你躺在家裡面認認真真地或者說用心地在那兒看一場電影。

南都娛樂:推薦一部你最近看的電影。

牛超:我最近沒有看什麼新電影。(記者:老電影也行。)《情梟的黎明》,我特別喜歡這個電影。

南都娛樂:你的社交帳號更新得不算勤,是想要保有個人的生活空間嗎?

牛超:沒有當藝人之前,我覺得微博其實像朋友圈一樣,有什麼事你就可以往上分享。當了藝人之後,總會有一些顧慮「發這個會不會不合適?發這個好嗎?」會有這樣想。然後慢慢地,我也覺得專注在自己生活上吧。除非我真的有一些值得跟大家分享的,就是我畫了一些畫,有一些有意思的事情,或者我在聽什麼歌,所以我每次發微博我都寫的「近最」,就是最近嘛。我覺得也好像沒必要硬發,「沒得發了,趕緊自拍吧」,這不太像我。

南都娛樂:你說會考慮發這個東西合不合適,所以你在意外界的這些聲音嗎?

牛超:你沒辦法不在意,這就是你的工作嘛,總會有別人看著你,所以你永遠得想一下,這樣是不是不太好,工作就是這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737ef1f43df4e9a119aad571ee7c8f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