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轉型 | 新型人才需要交叉思維

2023-07-26     社會科學報

原標題:數字轉型 | 新型人才需要交叉思維

數字轉型 | 新型人才需要交叉思維

數字轉型

黨的二十大報告將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統籌安排,明確提出要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的建設,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勢學科。

近日,上海財經大學數字經濟系成立儀式暨「擁抱數字經濟時代,打造人才培養高地」論壇舉行。多位專家學者圍繞數字經濟學科發展及人才培養的話題展開了探討與交流。

原文:新型人才需要交叉思維

作者 | 上海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理事長、復旦大學原副校長 馮曉源

圖片 |網絡

數字經濟是新的生態。醫學和生物醫學工程等也是整個生態中的重要一環。數字後面是數據,數字後面是信息。信息學的奠基人香農說過,「信息是克服不確定性的東西」。當我們有了足夠量信息的時候,很多東西就是可以預測的了,但信息的獲得、信息的處理是關鍵問題。

醫學學科是一個信息極不對稱的領域,醫學和各個學科之間有著極大的信息鴻溝,怎麼來填補這些信息的鴻溝,需要更多地依靠教育手段,還要依靠新的技術手段,依靠今天的數字信息技術,包括數字經濟學,以及能夠非常有效地處理這些信息的技術手段。我們要思考的是,面對大量的數據,研究者們怎樣能夠在各方面完全交叉、完全開放的狀態下把它處理好。

醫學是個很保守的專業,今天ChatGPT等新技術的出現,實際上對醫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等產生了巨大的衝擊。通過合作、共同研究開發,對於醫療、醫學工程,尤其是對老百姓處理健康問題而言,都一定會有巨大的進步。在數字經濟時代,如果在大健康這個層面往前走一大步的話,既能拉動內需、提升健康水平,又能讓老百姓獲得實惠。這才是數字經濟的目標。交叉學科,交叉的不單是專業或者學術,應該是思維。所以,我們首先要開放、要交叉,還要換思路,這樣才能培養出新型的人才。

文章為社會科學報「思想工坊」融媒體原創出品,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863期第1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本期責編:宋獻琪

拓展閱讀

數字轉型 | 培養高水平復合型數字經濟人才

未來工作更需要創造性思維 | 社會科學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4f9f35327d237945f6a8639fd5895e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