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橙旅遊】近年來,以沉浸式、體驗式旅遊為代表的旅遊新業態不斷湧現,展現了旅遊消費新趨勢。
依託數位技術、圍繞遊客「五感體驗」推出的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新空間,不僅提升了遊客的旅遊體驗,還帶動了文化IP、景區景觀等文旅產業鏈相關環節的升級,實現了文旅產業向智慧化、精品化方向發展。
隨著政策和市場釋放出越來越多沉浸式文旅項目發展的積極信號,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新空間,能否成為中國文旅產業轉型發展的一條「新賽道」?
智慧旅遊的新圖景
近十年來,在國家層面和旅遊主管部門各項政策措施的積極推動下,智慧旅遊已經成為中國旅遊業發展中最不可缺少的一環。
2014年8月,國務院印發的《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加快智慧景區、智慧旅遊企業建設等內容。
2016年,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建設一批國家智慧旅遊城市、智慧旅遊景區、智慧旅遊企業、智慧旅遊鄉村。
2022年,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旅遊業發展規劃》提出,要打造一批智慧旅遊城市、旅遊景區、度假區、旅遊街區,培育一批智慧旅遊創新企業和重點項目,開發數字化體驗產品,發展沉浸式互動體驗、虛擬展示、智慧導覽等新型旅遊服務。
近年來,文化和旅遊部門也在深入實施國家智慧旅遊建設工程。
2014年1月,原國家旅遊局將2014年確定為「智慧旅遊年」。
2015年,原國家旅遊局印發《關於促進智慧旅遊發展的指導意見》,有序推進智慧旅遊持續健康發展。
2021年,文化和旅遊部資源開發司組織開展智慧旅遊典型案例徵集活動,確定27個智慧旅遊典型案例。
2022年,文化和旅遊部資源開發司等啟動智慧旅遊創新企業和項目推選活動,旨在選出一批智慧旅遊創新企業和項目,為發展智慧旅遊提供示範標杆,為制定政策文件、實施支持措施提供決策依據。
2023年3月,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發布關於開展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新空間推薦遴選暨培育試點工作的通知。8月,文化和旅遊部公布了首批24個全國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新空間培育試點名單。
此外,多個地方政府也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推進智慧旅遊建設——江西省文化和旅遊廳發布《智慧景區建設指南》地方標準於2020年10月1日起實施,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主導編寫的《縣域智慧旅遊城市建設指南》《智慧旅遊飯店建設指南》兩部省級地方標準於2022年8月1日起實施……
如今,數字服務、旅遊智慧管理等最新應用全面勾勒出智慧旅遊的新圖景,甚至成為許多地區旅遊業的新亮點。
例如,在西安「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遊客們夢回大唐,飽覽「火樹銀花不夜天」的盛唐美景;在山東尼山聖境,無人機托起承載著美好願望的數盞孔明燈飛上高空,遊客們誦讀《論語》,感受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泛舟600多年歷史的北京亮馬河上,在光影中領略風情水岸;身著古裝夜上黃鶴樓,體驗歷史人文與光影演藝的時空碰撞……
隨著人們的旅行需求從簡單觀光向深度體驗轉變,混合現實、光影技術、人機互動等數字科技正在積極進入旅遊景區、度假區、主題公園、文博場館、產業園區、休閒街區等空間,創造互動性與沉浸感並存的新場景,為遊客帶來耳目一新的遊玩體驗。
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相關報告數據顯示,2019至2021年我國智慧旅遊規模以上企業數量從26家增加至39家。市場規模方面,2019年我國智慧旅遊業市場規模為4355億元,預計2023年我國智慧旅遊市場規模將達到4512.1億元。
解鎖多種新玩法
進入2023年,在中國旅遊業加速復甦背景下,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空間在全國各地開花,不僅為遊客們提供了兼具藝術性和新奇感的文化旅遊體驗,也為國內文旅市場加快復甦注入強勁動能。
在梳理首批24個入選全國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新空間項目時可以發現,它們依託載體多樣,充分體現了各種應用場景主動擁抱沉浸式創新的發展趨勢,而且玩法多種多樣。
其中,沉浸與研學旅遊相融合,營造「一個場景即一段故事」。EX機器人未來科技館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的擁有仿生人形機器人的數字文化展廳,該項目是集科技應用場景展示、觀光式仿生機器人研發中心和組裝調試車間、機器人科普研學營地一體化的未來科技展館,全方位展示仿生科技、先進智能技術和人機互動技術等尖端技術成果,提供面向全年齡層沉浸式智能遊覽體驗,為大中小學生提供一場又一場的知識和視覺的盛宴。
EX機器人未來科技館項目主體大連新次元文化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相關人士表示,從邏輯上來看,能夠展現前沿科技成果的科技館對親子人群、高知人群、中高收入人群、遊學人群有強大吸引力,是除自然景區、主題樂園、海洋公園之外的另一個最佳旅遊目的地。同時,科技館也充分體現了新時代「新旅遊」的主要特點,即重視內容建設、重視互動體驗、重視知識獲取、重視未來科技、重視智能化服務、重視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重視親子互動,必然會成為智慧文旅中的重要板塊。
沉浸與互動相融合,「網紅」變「長紅」。蘇州灣數字藝術館融合領先的新型顯示、5G+8K、虛擬現實、XR/AR/VR等技術與文化藝術充分融合,以獨有的全場景數字化體驗,打造內容豐富、沉浸式體驗、功能多元的新型數字藝術體驗空間。基於物聯網技術與管理手段,讓展館細節可視化,給參觀者帶來沉浸式、互動式、虛擬融合的全新體驗。
自2023年3月份正式開館運營以來,截至目前,蘇州灣數字藝術館接待人數已經超12萬人次。蘇州灣數字藝術館在講好過去、現在和未來故事的同時,也生動展示了數字藝術的標杆,也許在未來,了解一座城不用再走街串巷,數字藝術就是一種新的遊覽方式。觀眾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沉浸式的體驗加上天馬行空的想像力。
沉浸與景觀相融合,讓「看景」變「入景」。《飛越清明上河圖》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項目以北宋張擇端的傳世佳作《清明上河圖》為主題,整個球幕畫面以360度全景呈現裸眼3D版《清明上河圖》的沉浸式觀影體驗,配以模擬上升、俯衝、滑翔等動作的座椅,帶領遊客穿越千年歷史畫卷,一覽宋代盛景輝煌的風采。該項目自正式推出以來,進一步推動了清明上河園由單一觀光游向多元休閒度假游進行轉變,全面增強了景區的綜合競爭力。
開封清明上河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爽表示,隨著中秋、十一等節假日的助推和園區9大項目的逐步開放,預計2023年全年景區遊客接待總量預計將突破600萬人次。
美團文旅研究院院長路夢西認為,首批全國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新空間培育試點名單的公布,有助於充分發揮行業內的引領示範作用,帶動沉浸式旅遊等旅遊新業態、新體驗更好發展。
如何促進產品疊代
沉浸式演藝、沉浸式展覽、沉浸式實景演出、沉浸式夜遊......如今,沉浸式業態正在以勢不可擋的態勢搶占文旅行業的新賽道。這種觸發身心體驗的文旅模式,正在釋放出文化和經濟的巨大能量。
儘管政策支持、技術賦能、文化助力使得沉浸式產業邊界不斷拓展,新產品的供給、新業態的培育也為智慧旅遊打開了新的市場空間並形成新的增長點,但在業內人士看來,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新空間的持續發展仍在探索階段,在其快速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不少的亂象。
江蘇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呂永剛在此前的調研過程中發現,有的主打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的景區亮點少,缺乏讓人驚喜連連、沉浸其中的高品質場景,讓消費者認為「不值」;有的主打科技體驗的項目使用的是一般性技術,缺少新意,代入性弱,體驗效果差;有的沉浸式文旅項目因為投入較大、同質化高,缺乏有效的新型運營模式作為支撐,使得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
與其說消費者是在為新技術帶來的「新鮮感」買單,不如說消費者是在為技術營造的共情、共鳴以及體驗感買單。如何才能不只是停留於技術秀,而是在內容上提升造血能力,促進產品疊代更新?
「釐清沉浸式消費背後深刻的經濟邏輯,至關重要。」呂永剛認為,供給方要尊重消費規律、市場規律,通過場景煥新、產品疊代、理念升級,精心打磨產品、做強功能體驗、提供優質服務。政府部門也要加強規範引導,推動沉浸式消費健康發展。
有業內人士還建議,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空間設計者需要藉助新技術,通過對體驗環節的精心打磨和對流程的精細化管理,讓沉浸式體驗空間既有華美的外衣,又有深邃的靈魂。
對此,開封清明上河園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要充分挖掘歷史文化內涵,藉助推陳出新的數位技術,營造更多新場景、講述更多新故事,更好地拉近文化與大眾的距離。《飛越清明上河圖》是我們科技與文化深度融合的一次新嘗試,活化了文化、增強了體驗。接下來,我們仍將大力挖掘宋文化內涵,以宋文化為主題,通過先進的數字化技術,在已經開放的景區三期內陸續打造多個元宇宙體驗項目,繼續探索數字科技和文化旅遊融合的新場景、新體驗。」
大連新次元文化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透露,其未來的科技館建設,將充分發揮智能技術優勢和數字內容創作優勢,打造了一個又一個有主題的機器人小劇場,以機器人表演和智能交互的方式,完成一套完整的科技文化內容輸出,讓遊客在體驗黑科技的同時系統的學習知識。
「我們還通過賦予遊客角色,增加其參與感。參與研學的小工程師們,通過變裝、佩戴科技配飾、配發工具包等形式變身機器人工程師。真正沉浸式地體驗科技成果從研發到產品,從實驗室到應用場景的完整過程。」該負責人如是說。
作為文旅企業,如何緊跟趨勢,打造多樣化、高品質的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新空間項目,激發文旅消費的更大潛力?
敬請關注品橙旅遊推出的「中國文旅C盤點系列之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新空間沙龍」。本次沙龍將聚焦全國首批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新空間試點項目,邀請知名行業專家和景區目的地、服務商等共同探討這一新業態的亮點、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