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8%的家長自認為對孩子的成長、教育存在焦慮,能不能消除?

2023-02-01     沫沫的靜好歲月

原標題:92.8%的家長自認為對孩子的成長、教育存在焦慮,能不能消除?

假期即將告罄,開學在即,想必有一些孩子已經進入了瘋狂補作業的假期進程;那麼同樣,想必有一些家長已經開始進入緊張、焦慮、患得患失的狀態。

前兩天和朋友小聚,她們幾個已經為人母的昔日高材生,把自己對孩子學習的焦慮,居然「怪罪」到班級群和各種各樣的學習群,她們認為都是群里各種各樣的信息,把「別人家孩子」的優秀展現出來,才讓自己的焦慮無限增加的。

呃……一葉障目,莫過如是吧!當初聽說有怎樣的學習群,各個瘋狂的掃碼加入,現在又覺得看見別人的「優秀」對比出自家的「不堪」,還真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啊!

曾經,人民網強國論壇開展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在有子女的被調查者中,92.8%的家長認為自己對孩子的成長、教育存在焦慮。而在全部被調查者中,98.6%的人認為身邊有家長存在焦慮現象。

看來,這種焦慮的心情,並非個案啊!

誠然,現在社會的大環境如此,大多數家長很難保持一份「平常心」。

  • 寶寶是不是應該從孕期就進行胎教?
  • 出生後的各項標準是否達標?
  • 半歲了要不要去早教班?
  • 一歲了怎麼口齒還不清楚?
  • 是選擇私立幼兒園還是公立幼兒園?
  • 要不要給老師準備禮物?
  • 如何判斷孩子在幼兒園有沒有受到欺負?
  • 有沒有提前準備學區房?學區房對應的學校不如意怎麼辦?
  • 小學裡別的孩子都已經開始了額外的功課,自家孩子怎麼選擇?
  • 有沒有興趣班?能不能在班級文藝演出時「露一手」?
  • 怎樣幫助孩子贏在中考和高招?
  • 中考的密卷做了幾套?
  • 高考的志願要怎麼選報才適合?
  • 保研還是考研、還是找一份工作?
  • 婚房準備好了嗎?嫁妝準備齊了嗎?

……

日子一天一天過,焦慮一天一天的毫不減少,只是根據孩子的成長不斷的變化罷了。

天下可憐父母心,莫過如是!

即便是看開了「優秀的孩子最終不過交給了國家」,從而寬慰自己孩子學習普通平凡也無所謂,將來一家人在一起是另一種幸福。

但看到孩子的成績,立即成為家長焦慮的風向標。成績差的,依舊要各種的「惡補」,即便是雙減了,但在無數家長心中,也無從減起!

成績好的,還要更上一層樓,畢竟強中更有強中手。

就是假日裡看個《詩詞大會》,都會拽著孩子,發出無數的感慨:你看你看,人家才6歲而已!完全無視孩子在自己旁邊翻得大白眼!

在童年時要給孩子輕鬆快樂無憂的生活,而真正不學無術的家長,到了小學高年級頓時全盤崩潰:孩子為什麼會這樣?

家長忽略的是自己不正確的育兒觀念,錯過了孩子不同的最佳學習時期罷了。

好的習慣沒有養成,壞的脾氣增加不少,這就是要孩子隨心所欲的快樂而不管不問的必然結果。

既有遠慮也有近憂,怎麼會不焦慮?

其實不是家長不想給孩子減負,而是在同樣的起跑線上,太多的人遙遙領先,太多的人依舊在「卷」,哪個家長敢拿孩子的未來冒險?

我們都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結果清晰明了,教育就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是現在「三天學會寫作業」「五天掌握中學詞彙」「一個月提分50」的速成廣告比比皆是,「別人家孩子」無處不在,還哪裡來的「靜待花開」?能夠做到不「拔苗助長」就已經阿彌陀佛了。

浮躁的、功利的現實,影響著每個人的心態,讓大家都急於求成,只求結果而忽略過程,同時也無形中加劇了內心的焦慮。

事實上,父母的焦慮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推動孩子的學習,但焦慮的狀態如果不調整,就一定會影響到家庭關係和孩子的成長。

與其盲目的焦慮,不如坦然和孩子面對一切,成與敗、得與失。

與其不斷地指責,不如積極挖掘孩子的優點,激發孩子的自信,從而讓他們有勇氣面對挫折,克服困難。

與其與孩子「內戰」不斷,不如讓自己適當放下,不再為孩子的成長而耗盡心神,擁有自己的生活和興趣,找到「幸福感」才是生活的真諦。

焦慮的家長只能夠培養出同樣焦慮的孩子,而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一開始沖在前面、贏在前面的不見得是最終的贏家。

想要改變別人很難,尤其是正處在青春期的孩子,與其一味執拗的想要去改變他,倒不如適當放下,而去改變自己。自己內心平靜了,才能夠平和、從容的解決一切問題。

作為父母,放下焦慮,才是根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40f4dda1ad98b99ead602420deab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