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巧女兒變叛逆後,我幡然醒悟:母親情緒失控,是孩子一生的災難

2022-09-07     母嬰參考

原標題:乖巧女兒變叛逆後,我幡然醒悟:母親情緒失控,是孩子一生的災難

乖巧女兒變叛逆後,我幡然醒悟:母親情緒失控,是孩子一生的災難

「情緒穩定」這個詞近幾年來反覆出現在大眾眼前。

在教育界中,也流傳著一種說法 「母親的好情緒,是一個家庭的幸福來源。「

認為如果母親的情緒穩定,會令家人感到如沐春風,家庭氛圍無比溫暖愜意,但如果母親情緒不穩,不光老公遭殃,也將是孩子一生的災難。

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拿什麼拯救你,我的乖乖女兒」

我家女兒從乖巧到叛逆,只用了三年。

寶媽三麗談起女兒,眼角泛起了淚花,聲音一度哽咽。

據她所說,女兒可可原本是一個乖巧懂事的好孩子,從小就特別體貼家人,學校里發的酸奶,她都要拿回來給爸媽嘗嘗。

女兒性情的轉變要從三年前說起,三麗因工作調動,與新領導屢次發生爭吵,原本的升職安排一拖再拖,這讓她心情極其壓抑。

工作的壓力無處發泄,家人便成了最好的「出氣筒」。

「那段時間,我怎麼看可可都不順眼。」經常話說不到幾句,就把孩子吼一頓,有時候還夾雜著人身攻擊。

日子久了,可可便很少跟媽媽談心,畢竟她也不想每次都承受母親莫名的怒火。再加上青春期的到來,可可情緒本身就敏感,母親的一句句責備,像刀子一樣扎在心上,為了躲避這些傷害,她開始用叛逆來偽裝。

只要母親說自己一句,她得頂回十句,有時候吵完架以後,還會跑去爺爺奶奶家住,學習成績更是一落千丈,被老師請了好幾次家長。

最後還是無意中看到女兒的筆記,三麗才明白孩子的轉變原來皆是因自己而起,可母女關係已經變僵,她壓根不知道從哪兒開始補救。

發現沒有,有時候父母的情緒,會給孩子的生活帶來天翻地覆的變化。

像三麗那樣的母親並不少見,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多媽媽都會說,跟小孩好好說話壓根沒用,只有大吼大罵一頓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

殊不知,這種方式表面上看是解決了問題,快速地鎮壓住了孩子,但長遠來看,你們一次又一次的失控,往往會給孩子帶來一生都難以癒合的傷口。

母親情緒失控,是孩子一生的災難

如果母親多次情緒失控,對著孩子發泄負面情緒,往往容易導致以下問題:

1、讓孩子也變得性情急躁,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

研究原型心理學25年的作家埃斯蒂斯《與狼共奔的女人》一書中,就提到:

「對大多數的成年人而言,即使一生只跟母親發生過一次問題,心中就會存在一個說話、行為和反應跟童年時期一模一樣的『母親複本』。」

如果能觀察我們周邊的家庭,也能發現, 情緒不穩的母親,往往難養出性格平和的孩子。

從小在母親的「炮火」下長大的小孩,多半也會像一枚「定時炸彈」,遇上問題以後,總是習慣先用情緒來解決,動輒又吼又叫,暴跳如雷,無法冷靜下來思考。

而且他們還容易活成母親的「翻版」,未來也對著伴侶或者孩子發泄情緒,一代又一代的魔咒由此循環,全家人都得跟著遭殃。

2、孩子安全感喪失,容易緊張焦慮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樣的經歷:

只要做錯一件事,哪怕只是無意打碎一個碗,就會立馬頭皮發麻,手足無措,感覺耳邊馬上就要響起媽媽的怒吼聲。

即使你已經長大成人,甚至已經成為了爸媽,但童年時期被母親斥責的記憶還是會留到現在,只要一犯錯就條件反射一樣,變得異常焦慮不安。

從這些事情中也能看出來,母親的情緒影響力度之廣。

正如美國思想家艾默生所說:「孩子最終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主要取決於她從第一個教育者那裡所感受到的愛、陪伴和榜樣。」

如果母親總是像「氣象台」一樣,情緒說變就變,往往就會導致孩子安全感喪失,在你們的面前格外小心翼翼,特別容易緊張焦慮,生怕自己不一小心就觸到眉頭。

而這種性格趨向,甚至可能持續陪伴孩子的一生,導致他們沒辦法鬆弛下來,好好享受生活中的美好時刻。

3、孩子內心緊閉,難以跟別人親近

一個情緒不穩定的母親,帶給孩子的除了叛逆以及不安以外,還容易致使其失去感受愛和表達愛的能力。

因為從小在母親夾槍帶棒的教育下成長,孩子們為了實現自我保護,逐漸地把自己的心封閉起來,所以在感情上會相對麻木。

而且他們不明白正常的感情交流模式究竟是什麼樣的,畢竟從小跟母親生活,他所學習到的就是 「遇上什麼事,先吼一頓」,可這種交流方式往往是無效的,並不能解決問題。

很多家庭的矛盾也正是在此,因為 家庭成員之間都不會「好好說話」,明明換種語氣或者表達方式就能解決的,他們偏要用戳傷對方的方式來表達,結果可想而知。

因此,我們可以發現,要想養育好孩子,父母得先解決自己的情緒問題。

怒火湧上心頭時,我們該怎麼控制情緒?

「教育孩子不發脾氣,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一看就是沒當過爹媽的,脾氣來了是我忍得住的嗎?」

「你行你上,我就不相信你能控制得住,站著說話不腰疼。」

想必大家看完前文,都會忍不住說這些話。確實,我們都是普通人,怒火上頭時,一時難以控制住脾氣也是正常的。

那這會大家應該怎麼做,才能把傷害降低到最小呢?

第一步:感知情緒

首先,在情緒來臨時,你要先有所感知,意識到我這會兒情緒有點上頭,心裡的小惡魔馬上就要出來了。

要趕在情緒發泄的前面先提醒自己,等會可能是個大場面,要先想個辦法阻攔,而不是任由自己被情緒駕馭,等到批評完孩子以後才意識到自己剛才有些過火。

第二步:適當消化

其實,人有時候發泄情緒是對自己無能為力的表現。

你想不出其它更好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所以只能通過情緒的發泄來讓自己好過一點。

當你意識到這個問題時,下一步就要試著說服自己先內部消化一下。通常極端的憤怒,會在12秒以內消失,如果你能撐住12秒,深呼吸一下,或許在面對孩子時,就不至於太過上頭,而做出誤傷他們的舉動。

第三步:合理宣洩

如果經歷前兩步,依舊不能得到緩解,這時就不鼓勵大家隱忍,而是要適當地宣洩出來,以免憋壞身體。

例如,你可以進入到房間先大吼一聲,並且告訴孩子:我現在暫時有些生氣,你的事情等會再聊。

或者讓孩子自己在家反省一下,你約著跟朋友逛逛街,把自己從情緒源裡面拉出來,也是宣洩的一種方式。

【今日話題】你是一個愛發脾氣的媽媽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25f8d0a00aa839893f3b45b7a1894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