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寫在通關文牒上的這些內容,讓小國對大唐心生敬畏

2024-01-16     古今記實1

原標題:唐太宗寫在通關文牒上的這些內容,讓小國對大唐心生敬畏

在小說《西遊記》中,通關文牒中的文字很多,不羅嗦,先看原著中通關文牒內容:

東土大唐王皇帝李,駕前敕命御弟聖僧陳玄奘法師,上西方天竺國娑婆靈山大雷音寺專拜如來佛祖求經。朕因促病侵身,魂游地府,幸有陽數臻長,感冥君放送回生,廣陳善會,修建度亡道場。盛蒙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金身出現,指示西方有佛有經,可度幽亡超脫,特著法師玄奘,遠歷千山,詢求經偈。倘過西邦諸國,不滅善緣,照牒施行。大唐貞觀一十三年秋吉日御前文牒。(印章)

不管是在文學作品中,還是正史中,在那個交通靠走、通訊靠吼的年代,玄奘法師憑藉唐朝的一紙文牒就能「路過」多國,絕對是當時大唐帝國實力的體現。在通關文牒中,最有威懾力的應該是「大唐」二字。

大唐貴族甚至僱傭了「洋管家」。來自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一帶的男僕人很受唐朝貴族的青睞,因為這些人勤勞肯干,性格淳樸,而且還很忠誠,貴族給他們起名為「崑崙奴」。女僕以來自新羅地區的女子最為搶手,人們把她們稱作「新羅婢」。這些人都以能夠被唐朝貴族選中,入貴族為仆為榮。因為能夠到這些「豪門」工作,就意味著她們已經被長安接受,結束了「長漂」生活,而且個個收入不菲。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這些小國根本若不起唐帝國。玄奘法師是以皇帝特使身份西行的,如果阻擾玄奘法師就等於打了唐王的臉。萬一若怒了唐王可不是鬧著玩的,畢竟,一旦唐王發起火來,連親兄弟的面子都不給。最可怕的是,唐帝國有實力可以隨時把它們從鄰國變成屬國。

貞觀十年玄奘離開那爛陀寺,到達伊爛缽伐多國(今印度北部蒙吉爾)。按照常規程序,玄奘團隊首選和當地官員進行交涉,說明來意亮出通關文牒。地方官不敢怠慢,立刻上報上級官員。當天,「大唐特使」入境的消息就被國王阿蒂法那摩得知(估計這個國家很小,從邊境到皇宮一天時間就能到達)。

一個國王派特使接待一位外來的唐朝僧人,足以證明當時唐朝的國際地位。如果在清末這樣的落寞時期,僧人去國外求經無論如何是不會得到這種待遇的。

歸根結底,玄奘憑藉通關文牒能通過110國無人敢怠慢,不是因為文牒上寫了什麼文字。而是因為唐帝國的強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24a267d491445aac29053b2336247c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