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當選後稱想跟大陸對話,並拋出了兩個條件,國台辦給出答覆

2024-01-18     華俊竹

原標題:賴清德當選後稱想跟大陸對話,並拋出了兩個條件,國台辦給出答覆

據中國台灣網報道,賴清德近日稱,兩岸間進行對話交流能實現風險的降低。應當以交流代替圍堵,以對話代替對抗,以此實現和平共融。賴清德開出條件稱,基於和平對等、民主對話,最合於兩岸民眾利益。對賴清德這一言論,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17日指出,基於一中原則,島內各政黨、團體同大陸間均沒有交往障礙。兩岸關係要穩定發展,需進行對話、合作尋求雙贏,而非對抗、爭鬥、零和。陳斌華指出,民進黨操弄「台獨」,是兩岸交往存在障礙的根本原因。

從賴清德相關言論上能夠看到,隨著其當選引發兩岸關係緊張加大,賴清德試圖以促進交流名義降溫事態。而其主張的「和平對等、民主對話」要實現,需建立在一個前提下。那就是民進黨摒棄「台獨」主張這一兩岸關係的根本障礙,基於一中原則建立兩岸對話的基礎。

操弄「台獨」則和平便隨之遠離,不承認體現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則對話便無法實現。民進黨實質操弄「台獨」而空談對話,由此無法建立兩岸互信渠道。大陸也唯有以行動推進反制「台獨」工作,捍衛統一進程。

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同日指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大陸推進統一的基本方案。和平統一合於中華民族整體利益。保留武力選項針對的是外部干涉與「台獨」勢力。大陸全力推進和平統一進程,同時不會對「台獨」分裂活動留有餘地。

台灣島地理位置關鍵,其地理位置可以輻射整個大陸東南沿海,直接輻射範圍覆蓋大陸一半海岸線。再加上韓國、日本、菲律賓三地美國的軍事部署,美國以此維持對中國全部海岸線的地緣界限。台灣島是中國海權中樞之地,兩岸統一是中國推進復興、發展進程的必然工作。中國近代的衰落從甲午戰爭日本侵略台灣島後加劇,中國當代的復興同樣以兩岸統一為分水嶺。統一後,中國地緣安全局面將有大幅改善。中國民眾精神面貌將有大幅提振,中國也將更有底氣向全球講述中國傳承、中國方案、中國敘事。

這一過程中,確保統一是大陸紅線所在,並同時在軟性、硬性兩個方向推進統一能力建設。具體實踐中,兩者相輔相成,形成反「獨」促「統」的基本趨勢。這期間,幾條戰線在同時推進。大陸進行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等系列機制建設,在為島內認可統一前景的民眾、人士、團體提供在陸紮根壯大的土壤。相關扶持以大陸持續取得的經濟建設成果為支撐,大陸國力的發展使得大陸有能力對島內統派進行系統扶持。

隨著中美博弈形勢的轉變,台海基礎氛圍在發生變化。過往被「台獨」及外部干涉打壓封堵的統派團體有了越來越廣闊的壯大空間,背靠祖國,統派人士可以在島內、兩岸有更大作為。

島內2024選舉的一大表現是,民進黨支持率為四成,未獲島內占據多數的6成民眾支持。這一局面下,大陸能夠促進反「台獨」基本盤的逐步擴大,能夠持續壓縮綠營支持率存量。這一過程中,大陸促進統一的根本性工作有三。一,持續促進科研攻堅,推動引領第四次科技革命,以先進生產力促進形成中國高地,加大統一的根本性勢能。二,推進以融促統工作,以兩岸經貿等利益聯繫為紐帶,從物質層面助長島內統派存量、縮減「台獨」存量。三,加強軍事準備工作,築牢捍衛統一的根本底線。

統一的持續推進是中國立足發展的對應結果,中國的持續發展,是統一勢能、動能所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1639d7f9959a80fc766442edb7ca93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