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艾聞(情感自媒體人)
有讀者私信我,讓我談談關於「復婚」的話題。
確實,這的確是婚姻感情中一個很現實,也是很普遍的問題,復婚的機率其實是很高的。
我想,很多人關注於復婚的話題,應該是因為有了復婚的念頭,或者可能性,所以才會關注,不然,如果是一個人過得很好,或者說有了新的感情,又怎麼可能會關心復婚這個話題呢?
復婚跟結婚,離婚,其實都一樣,都是個人的選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選擇,每個人都有其個體的一面。所以,是否復婚,完全是看自己內心的真實,關照自己的內心,不難找到答案。
那麼,在復婚中,到底要考慮哪些因素呢?
首先,要明白,自己當初為什麼離婚;其次,要清楚,自己為什麼想要復婚;第三,要判斷自己復婚以後,幸福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這三個問題自己都是含糊不清的,那麼,奉勸還是不要輕易選擇復婚。
離婚,說到底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所謂「當初我們不懂感情」,兩個人因為一些矛盾,相互不退讓,矛盾無法調和,針尖對麥芒,認為離婚自己反而能夠過得好,類似這些情況之下的離婚。這種離婚,其實兩個人之間還是有感情的,只是當初不懂如何處理婚姻和家庭的矛盾,如果離婚之後,變得成熟了,能夠理解婚姻的真諦,並且彼此能夠珍惜,那麼,復婚以後,過得幸福的機率就很大。
另一種類型,就是伴有極端的傷害,破壞了原則底線之後,一方堅決離婚。這種情況下,如果你是曾經遭受到傷害的一方,那麼,選擇復婚就要慎之又慎。
我們沒有一棍子打死一船人,也不斷言一個人不會「浪子回頭」,但需要注意的是,那種能夠破壞原則底線的人,其實是很難徹底改變的——自己當初之所以離婚,就是因為對方破壞了感情和婚姻的原則底線,才選擇分手;那麼,如果復婚後對方沒有改變,又犯了錯,自己難道又離一次婚嗎,或者真的到那個時候,你連離婚的勇氣和能力都沒有了。
所以,先清楚自己當初為什麼離婚,不同性質的離婚,在復婚的時候需要關注不同的點,如果只是「不懂感情」而離婚,關注的是雙方是否變得成熟一些了,是否能夠彼此珍惜了;而如果是破壞原則底線,伴有傷害的,就要確定對方是否徹底改變了——如果你不是百分之百的確定,那麼,就不要有一絲一毫的僥倖。
另外,也要清楚,自己為什麼復婚。
這裡有一個很重要的點,就是你現在的生活狀態如何。通常情況下,離婚後無非兩種生活狀態,一種是過得不好,比婚姻期間還過得不好;一種是過得很好,相比較婚姻期間。
那麼,如果自己過得很好,為什麼要選擇復婚,這就是必須考慮的因素——婚姻是帶有風險的,可以把一個人原本美好的生活攪得一團糟糕,那些過得很好,還要復婚的人,通常要麼是因為對方過得比自己更好,要麼是自己無法面對一個人的孤獨寂寞恐懼。
如果對方過得更好而你不願意放棄,那就是一直「比較心理」,其實很危險,因為這個「好」可能只是物質、地位等層面的,你看重的可能是這些,這些當然重要,但不是婚姻幸福的根本,婚姻幸福的根本,是對方這個人,ta的人品、責任感等等。
如果你想要復婚的出發點,是無法面對一個人的空虛寂寞冷,那麼,同樣不建議這種心態下復婚,因為,如果一個人都無法獨立,其實進入婚姻關係之後,就會產生強烈的依賴心理,乃至形成依附關係,對自己是不利的——感情或婚姻真正能夠幸福的人,其實獨立性都很強,這是真理。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那種離婚之後,覺得自己過得更差,而基於「比較」之後想要復婚的,復婚並不能解決「好」和「差」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根本,是要靠自己,自己要有能力過好自己——你不是因為離婚才過得更不好,也不會因為復婚而過得更好。
最後,需要對復婚後幸福的可能性有所判斷。
如果你內心無法給出一個相對明確的答案,而只是寄希望去撞運氣,那麼,這種情況下,你的風險成本是很高的——這至少說明三個問題,第一,你並不了解自己,你不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麼樣的感情,需要什麼樣的人才適合自己;第二,你不了解對方,你不清楚對方是否能夠負擔起你的幸福,你完全無法確認;第三,你對於婚姻感情的認識,還是「教訓不夠」。
切記,感情和婚姻,是為了幸福,而不是為了自己受苦受累;但凡不確認自己是否能夠幸福,就不要輕易開始一段情感關係,感情就是寧缺毋濫的選擇,單身雖然孤獨,但一定好過於糟糕的婚姻——無論結婚還是復婚,其實都是這個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