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評】菏澤,何以突破?

2023-04-19     中國菏澤網

原標題:【菏評】菏澤,何以突破?

提起山東,齊魯大地、禮義之邦,經濟強省,全國排名前三,大名鼎鼎。山東龍頭島城青島、泉城濟南、濱城威海、五嶽之尊泰山、孔孟之鄉濟寧曲阜,國人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要說起同為山東地級市的菏澤,可以說是寂寂無名,國人只知單縣羊肉湯、鄆城宋江武校、「宇宙中心」曹縣,而不知菏澤。作為下轄單縣、曹縣、鄆城等7縣3區的地級市「天下之中心」——菏澤,卻名不見經傳,相當低調。從地圖上看,山東版圖就像一隻振翅欲飛的雄鷹,地處半島的青島、煙台、威海市毫無疑問就是山東的鷹頭,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占據地利,向海圖強;濟南、泰安、淄博市為鷹的心臟部位,占據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優勢明顯,發展強勢;德州、東營、濱州市似鷹的翅膀,展翅欲飛、風塵翕張,發展迅速;日照、臨沂、棗莊市為鷹的腹部,肌肉發達,根基牢固,發展強勁;而位於山東西南邊陲、地處魯蘇豫皖四省交界處的「菏澤」,毫無疑問就是鷹尾,位置偏僻,發展滯後、經濟落後、排名靠後,尾大不掉,但又不可或缺。

菏澤,雖處華山以東、泰山以西兩岳之間,但既無山可傍,又無海可依,亦無勢可借。唯有滔滔黃河、滾滾黃沙,肆意流淌。曾幾何時,貧窮落後是對菏澤的印象,髒亂差,沒有資源、沒有產業、沒有優勢、沒實力,思想保守、經濟落後,全省墊底,「貧窮落後」一度成為菏澤代名詞。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近兩年,寂寂無名的菏澤卻迅速躥紅、飆升,火了起來。一是菏澤地處天下之中,掌管「宇宙中心」;二是菏澤城鄉面貌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煥然一新,重大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形成了陸海空立體交通網,已由偏僻的內陸腹地變身四通八達的交通樞紐城市。三是無中生有,借力打力,產業高端化、集群化發展突飛猛進,強勢崛起,後來居上,經濟發展迅速,增速一度領跑全省。短短几年,菏澤實現華麗轉身、驚天逆轉,由全省墊底到躋身全省中游。菏澤,「菏」德「菏」能?緣「菏」而興?「菏」以強勢崛起、逆勢增長!對此,有人報以「掌聲」,有人迷惑不解,也有人質疑,甚至菏澤自己。

曾經的輝煌 難刨的窮根

菏澤市,山東省地級市,偏居山東西南一隅,屬黃河沖積平原,以糧棉油、牧畜漁著稱,因牡丹而聞名,是發達省份中的欠發達地區,號稱山東的「西藏」。

菏澤地處黃河中下游,天下四瀆占其二,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遠古時期,菏澤丘壑林立,水草豐茂,四季分明,氣候適宜,炎黃子孫向水而生、擇水而居,稼穡漁獵,華夏民族在此繁衍生息。菏澤是伏羲之桑梓,堯舜之故里,堯都成陽、葬谷林;舜生姚墟,耕歷山、漁雷澤、陶河濱;菏澤也是商湯故國、莊子故里、子建封地;春秋會盟、桂陵之戰,大漢奠基、劉邦稱帝,均發生於此。「小天下」時,坐擁四澤八水,也曾舟船橫流,商賈雲集,是為「天下之中」。得黃河之滋潤、儒家文化之涵養,菏澤人傑地靈,人文薈萃、先賢輩出,忠君仁人、行俠仗義,義薄雲天,貧賤不移、威武不屈,羊左之交、荊軻刺秦、黃巢揭竿、宋江聚義;舜師單卷、曹叔振鐸、賢相伊尹、商祖范蠡;夢蝶莊周、八斗子健、兵家孫臏;昌邑王劉賀、定陶王劉欣,曾為九五。鄄城王曹植,因才遭忌,七步成詩,煮豆燃萁。菏澤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對華夏文明、中華文化有著深遠而深刻的影響,曾有過輝煌過去。

菏澤,興於黃河,衰也黃河。黃河善淤、善決、善徙,「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秦漢以來,疆域擴大,人煙漸稠,掠奪自然,黃河上下游、左右岸環境惡化,水土流失,河水泛濫,泥沙俱下,淤積滯阻,致使黃河頻繁改道,南轅北轍,北轍南轅,居無定所,流無定向。黃河屢屢改道,泥沙沉澱淤積,菏澤曾經的繁華埋於厚土,文明淹於黃沙。唐宋以後,黃河決堤決口,數易其道,東夷、南蠻、西戎、北狄四方擾攘,圖霸中原,戰火連綿,文明南遷,菏澤繁華光鮮不再,淹於歷史塵埃。元明清以來,關里關外,外族入侵,輪番割據,戰火連綿,禍亂不斷,滄海桑田,菏澤漸行漸遠。黃河改道淤積,黃沙漫天,鹽鹼遍地,百姓面朝黃土背朝天,土裡刨食,窮困潦倒,民不聊生,流民千里。窮則思變,闖關東、下南洋、走西口,背井離鄉,生民維艱。新中國成立後,國家致力黃河治理,黃河安瀾,民眾解放,生產大發展,菏澤糧棉油豐產豐收,牧畜漁撒歡,為全國經濟建設做出重大貢獻。但以農業為主、靠天吃飯,解決的僅是溫飽,實體經濟匱乏,群眾收入水平、財政收支水平極低。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實施,生產力進一步解放,在商品匱乏、賣方市場的計劃經濟體制下,菏澤依靠人口多、農產品和粗加工優勢,發展迅速,儀表廠、毛紡廠、造紙廠、印刷廠、食品廠、罐頭廠、地毯廠、油棉廠、柴油機廠等等一批實業發展起來,雖屈指可數,但也曾叫響全國、紅極一時。進入90年代,國家經濟體制轉軌,物質極大豐富,市場由賣方轉向買方,但菏澤發展觀念、發展方式沒能及時轉變,錯失發展轉型良機,一無資源、二無技術、三無優勢、四無競爭力,粗放型、勞動密集型生產加工企業,紛紛在技術革新和市場競爭中敗下陣來,在市場經濟大潮衝擊中倒下,相繼停產倒閉,菏澤進入冰凍期,從此戴上貧窮落後、欠發達的帽子。

面對困境,菏澤一屆屆政府,一代代菏澤人,也曾積極探索,苦苦尋覓發展良策和致富良方,推廣大棚蔬菜、實施南竹北移、探索工業立市、推行國企改革,連賣加送,甚至「倒貼」,但均未能使菏澤走出困境、擺脫貧窮、走上快速發展道路,一直戴著貧窮落後的帽子。

突破菏澤、志在必得

1998年,山東省委省政府為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和全省均衡發展,推動山東由經濟大省向經濟強省的跨越轉變,做出「東西結合、加快菏澤發展」的戰略決策,由省內4個經濟強市和5大企業集團公司結對幫扶菏澤9個縣區建設工業園區,支持菏澤加快發展,優化菏澤發展結構和經濟結構。2004年山東省委省政府進一步加大力度,提出「突破菏澤」戰略,旨在立足資源優勢,實施「資源轉化」戰略,推動菏澤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進而推動菏澤實現跨越式發展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2011年12月15日,省委省政府針對菏澤已進入由對口幫扶促進發展轉向政策支持自主發展的新階段的實際,又出台了《關於進一步支持菏澤加快科學發展的意見》(魯發【2011】19號),針對菏澤制定20條支持政策措施,從政策、到項目、到資金、到金融,從民生事業發展、項目布局、產業結構、基礎設施、資源開發、到要素保障等方面,給予菏澤最大、最優惠、最優厚政策和待遇,並明確:到2015年,力爭菏澤經濟總量和財政收入位居周邊地區前列,跨入全省中等水平。2012年1月8日,山東省委省政府又專門在菏澤召開支持菏澤發展、打造魯蘇豫皖交界地區科學發展高地座談會,強調:經過努力基本形成魯蘇豫皖交界地區具有明顯比較優勢科學發展高地,支持菏澤加快形成科學發展高地、區域發展高地、經濟自主創新高地、區域城鄉統籌發展高地、區域對外開放高地、區域生態發展高地和區域社會事業發展高地。2013年8月省委省政府將菏澤納入《西部經濟隆起帶發展規劃》戰略,圍繞菏澤、臨沂、聊城、德州等7市60個縣打造西部經濟隆起帶,並提出了明確的目標、任務、路徑和措施。2013年11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菏澤視察,親自主持召開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從全面深化改革、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加強黨的建設等方面,為菏澤把脈定向,並提出了「後來居上」殷切期望,為菏澤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時間來到2018年9月,山東省委省政府又出台了《關於突破菏澤、魯西崛起的若干意見》(魯發【2018】39號),在產業培育、基礎設施建設、轉移支付、創新發展等方面舉全省之力給予菏澤全方位支持,同時為使菏澤輕裝上陣、快速崛起,省里將菏澤10個縣區中的7個縣全部作為「省財政直接管理縣」。

從1998年到2018年,山東歷屆省委省政府都一如既往地關心菏澤、支持菏澤、傾力打造菏澤,先後採取一系列支持菏澤加快發展、科學發展的政策措施,舉全省之力突破菏澤20年,對菏澤異軍突起發展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和基礎作用。菏澤發展速度加快了、增幅好轉了、總量提高了,但菏澤貧窮落後的面貌仍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倒「第一」、排名倒數的狀況仍沒有得到扭轉,菏澤仍未能被「突破」。2018年前,菏澤仍有近百萬人徘徊在貧困線,貧困人口占全省三分之一,全省三分之二貧困村位於菏澤,三分之一貧困人口是菏澤人。菏澤總感覺抬不起頭、說不起話。

痛定思痛 謀定而後動

面對困局,菏澤反覆思考,省里這麼大的幫扶力度,這麼優厚的政策,菏澤為什麼扶不起?為什麼不能被「突破」?為什麼不能崛起?菏澤深刻反思,深入研究,探尋制約菏澤發展、遲遲不能實現「突破」的痛點、難點和堵點。是思想不行?是產業不行?是基礎不行?還是窮怕了、躺平了?菏澤的優勢在哪裡?菏澤的短板在哪裡?菏澤的突破點在哪裡?菏澤「菏」以興?菏澤以「菏」興?

兵在精而不在多,將在謀而不在勇。方向不對,越干越累;方向一對,事半功倍。突破方向、突破點不對,再用力、再使勁、再拼也是白費。新一屆菏澤市委市政府痛定思痛,帶著「菏」以興的深刻思考,以興「菏」的歷史責任擔當,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針對影響和制約菏澤發展、難以實現突破的關鍵,開始重新謀求發展思路、發展方向和發展定位,決定從發展基礎、發展優勢、發展潛力、發展環境等制約菏澤發展的根本入手,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增優勢,著力在增引力、添活力、強動力、壯實力上下功夫,推動菏澤加快發展、創新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經過深思熟慮,2019年新一屆市委市政府果敢決策,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菏澤「後來居上」的殷切期望,確立了「科學趕超、後來居上」的戰略發展思路和發展目標,決心在重點產業、鄉村振興、城市功能、營商環境上重點突破,殺出重圍,衝出一條血路,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突破,打破低層次平衡、帶動全局發展,傾力打造魯西崛起的新高地、全省新舊動能轉換的示範區、魯蘇豫皖四省交界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同時,瞄準「四個突破」,先後實施了「五大基地一大產業」、「六項工程」、「七大主導產業」和「十大工程」 等重大工程,全力打造「231」特色產業體系,以增強核心產業聚力能力,最終實現突破菏澤、魯西崛起,徹底改變基礎設施落後、產業規模小、營商環境差、農業發展慢和農民收入低的狀況,儘快讓菏澤駛上發展的快車道、高速路。

經過四年的不懈努力和傾力打造,菏澤從GDP全省排名倒數起步,到2019年全省增速第一,一舉超過聊城、泰安、東營、威海、德州,到2022年實現4205.34億元,穩居全省第8位、全國百強城市第69位,菏澤經濟總量實現了由「全省墊底」到「躋身全省中游」的歷史性跨越趕超。特別是新冠疫情三年來,在受疫情影響較大、減稅降費密集出台、財政減收增支因素較多,房地產市場疲軟、全國經濟低速增長甚至是負增長的特殊時期,菏澤實現了逆勢強勁增長。菏澤GDP由2019年的3409億元增加到2022年的4205億元,三年增加796億元,年均增長7.24%,增幅連續三年位居全省前列;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由2019年的221.9億元增加到2022年的300.6億元,三年增加78.7億元,年均增長10.65%,增幅連續三年位居全省第1位,增速居全省之首。菏澤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總量由2012年前的140.3億元增加到2022年的300.6億元,十年增長114.25%,排名由2012年的全省第12位上升到2022年的全省第8位,前移4個位次。這是菏澤發展成就的濃縮,是菏澤由窮到富的轉折,是成功「突破菏澤」的標誌,更是菏澤不屈不撓、自強不息、久久為功的標誌性成果。

菏澤,何以突破

水有源、樹有根。菏澤之所以能夠蓬勃興起、強勢崛起和後來居上,「德」益於菏澤深厚的歷史積澱、文化底蘊;「德」益於曠日持久、深閨未識的資源稟賦;「德」益於崇文尚德、務實圖強的菏澤精神,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勇氣,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堅守和毅力;「德」益於總書記對菏澤準確定位和後來居上殷切厚望。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破冰之旅,非一春之暖;由落後到躋身中游也絕非一日之功,菏澤能有今天的發展成果、發展成績和發展成就,最主要的是「德」益於省委省政府「突破菏澤」戰略的實施,25年的不拋棄、不放棄,舉全省之力集中突破、重點突破菏澤,終使菏澤破繭成蝶、騰空而起。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菏澤之所以「能」,「能」就能在把握機遇、主動求變,找准了菏澤發展方向和發展定位;「能」就能在選准了發展的引爆點、突破口,瞄準了「四個突破」,加快了突破菏澤進程;「能」就能在知恥而後勇、厚積而薄發,激發和積聚了「四個前所未有」發展機遇和力量;「能」就能在實施「雙招雙引」,借力發展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優到興、從興到強的產業集群;「能」就能在菏澤緊緊抓住了國家實施大規模棚戶區改造、擴大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和省委省政府實施突破菏澤、魯西崛起區域發展及新舊動能轉換髮展戰略的實施「四大」發展機遇。機遇為菏澤架起了彎道超車、成功逆襲的橋樑,讓菏澤發生了量的提升、質的飛躍,使菏澤發生驚天蝶變、華麗轉身,使菏澤的發展勁頭更足、發展速度更快、發展優勢更強、發展潛力更大。

一是突破戰略機遇。從1998年省委省政府做出「東西結合」幫助菏澤加快發展戰略起,到2022年歷屆省委省政府多領域、全方位支持菏澤加快發展,先後實施對口幫扶、東西結合、突破菏澤和突破菏澤、魯西崛起等戰略,舉全省之力突破菏澤、支持菏澤加快發展,25年的久久為功,特別是2018年「突破菏澤、魯西崛起」戰略的實施,為菏澤今天崛起、騰飛奠定了基礎。二是棚改政策機遇。2015年以來,國家大力實施棚戶區改造政策,出台實施了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的棚戶區改造政策性融資政策,菏澤緊抓機遇,把棚戶區改造「一把手」工程、民心工程,作為改變菏澤落後面貌的主抓手,菏澤棚改總量和棚改融資規模占全省三分之一,在全省、乃至全國名列前茅。幾年間上千億棚改資金,帶動上萬億的棚改、基礎設施和事業發展投資,使菏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城鎮面貌煥然一新,城市功能、形象和品位大幅提升,菏澤一步跨入現代化。三是動能轉換機遇。2019年以來,藉助山東新舊動能轉換政策機遇、新舊動能轉換基金和產業基礎優勢,菏澤實施了以「231」產業體系為重點產業突破,特別是在生物醫藥和高端化工「兩大核心產業」,且由小到大、由弱變強,菏澤產業規模迅速發展壯大、經濟實力大大增強,拉動了經濟的快速增長和迅速攀升。四是債券融資機遇。2018年以來,菏澤緊緊抓住國家擴大地方政府債券發行機遇,積極儲備項目,一大批重點工程、重點項目、重點產業項目開工建設,一大批新項目、新技術、新產品投產落地,建成了牡丹機場、魯南高鐵、萬福河航道港口等一大批重大基礎設施,形成陸、海、空立體交通網,形成了「一港四園」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大批專項債券資金到達菏澤,為菏澤建設發展作出 重大貢獻,加快了菏澤換擋提速和騰飛。特別是2020年,當年爭取新增專項債額度近400億元,占全省三分之一;2019年-2022年已累計到地方政府債券資金930多億元。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也正是因為菏澤找准了突破點、引爆點,把握住了這些機遇,大批的發展要素、優惠政策、產業項目引進到菏澤,大量的轉移支付資金、棚改融資資金、政府債券資金、投資引導基金和項目投資資金落地到菏澤。每年上千億元的資金投入和投資,滋潤了菏澤乾涸的土地,為菏澤注入了發展的資本,也為菏澤注入了動力和活力,使菏澤有條件、有能力、有資金,去投資、去創新、去發展,嗷嗷待哺的產業才得以提檔升級、轉型、擴圍和發展壯大,才使得菏澤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並駕齊驅,增幅走在全省前列,拉動了菏澤經濟快速增長、逆勢增長,也才有了菏澤今天的發展成果、發展成績、發展成就和發展態勢。當然,這也給菏澤帶來一定的債務壓力和償債負擔,但發展是第一要務,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也是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根本出路,發展起來了、財政經濟實力增強了,壓力就會轉變為動力,這也是借力發展的必由之路、成長中的煩惱。

菏澤已今非昔比,不可同日而語

放眼今天的菏澤,熠熠生輝、閃閃發光。

看經濟發展:2022年菏澤地區生產總值(GDP)4205.34億元,比2012年的1787.36億元增加2417.98億元,增長135.28%、1.35倍,翻了一番還多,年平均增長率為8.93%;在全省的位次由2011年的第15位躍升至目前的全省第8位,前進7個位次。經濟發展迅速,經濟結構持續優化,經濟實力顯著增強,菏澤初步實現了躋身中游、力爭上遊的經濟發展目標,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發展速度最快、綜合實力提升最明顯的地市之一。

看城市建設:短短几年,菏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幾乎把市區、城鎮全部翻新,城市面貌煥然一新,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幢幢高樓鱗次櫛比;建設完成了一大批重大基礎設施、交通基礎設施;公園廣場綠地遍布城區,城鎮居民生活環境得到極大改善和提升,城市至少提前發展20年,一步跨入現代化,進入區域中心城市序列,城市更美更靚,城市形象、魅力、品位得到極大提升。

看基礎設施:陸海空立體交通網形成,牡丹機場,展翅高飛;萬福航道,通達四海;魯南高鐵,橫貫東西;雄商高鐵,飛架南北,菏澤步入航空時代、高鐵時代;高速公路、四通八達;高速公路縣縣通、鄉村公路村村通、村內道路戶戶通,打破了數百年來制約菏澤發展的交通瓶頸。提升改造交通要道、打通斷頭路近百條,建設了人行過街天橋、丹陽公鐵立交、人民路互通立交、長江路快車道等立體交通樞紐,建成了覆蓋城區、城際、城鎮和鄉村四級公共運輸網絡,為菏澤騰飛插上了翅膀。

看產業優勢:始終把重點產業作為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不斷建鏈、固鏈、強鏈、補鏈、延鏈,以東明石化、現代醫藥港為代表的高端化工和生物醫藥產業集群蓬勃興起,迅速壯大,「231」特色產業體系已集聚成勢,呈現出厚積薄發、後來居上的發展勢頭,正向千億級產業集群邁進,產業蓄勢賦能,正在源源不斷地為菏澤造血、獻血、供血,菏澤經濟發展底氣越來越足、發展的潛力越來越大、發展後勁越來越強。

看營商環境:「放管服」改革不斷深化,「誰跟企業過不去,政府就跟誰過不去」已成為各級政府和職能部門的廣泛共識,「企業吹哨部門報到」、一站式服務、一窗受理、一次辦好、綠色門檻、上門服務、容缺辦理、秒批秒辦、零跑腿等等機制深入實施,自動受理、智能審查、自動反饋智能化、網絡化申報的推行,簡化程序、流程,減少審批環節、縮短審批時間,政務服務態度更好、辦事效率更高,審批時間更短、速度更快、效率更高,菏澤營商環境更優,服務經濟發展的能力和水平更強。

菏澤未來可期 不容小覷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展望前程,當前及未來一段時期,菏澤仍將面臨「四大重大發展」機遇:一是國家黃河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機遇;二是魯西新區全面賦能、推動菏澤高質量發展的機遇;三國家支持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機遇;四是省委省政府實施新一輪突破菏澤魯西崛起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的政策機遇。機遇千載難逢,時間不等人,機遇稍縱即逝,菏澤突破和崛起的基礎已夯實,把握機遇、抓住機遇、擴大利用機遇,菏澤將迎來新的跨越、新的提升和新的輝煌。正如張新文書記所說:「未來5年,菏澤高端化工產業將達到4000億級,實現規模翻番,將成為引領區域、輻射全國的化工「航母」;「再過一個十年,菏澤必將實現總量指標爭先進位、部分指標進入第一方陣、人均水平達到或接近全省平均水平的全新跨越」。

找准引爆點,只需一根焾。「突破菏澤、魯西崛起」的願景即將實現,菏澤「科學趕超、後來居上」的戰略發展目標一定會實現。菏澤未來可期、不可限量!從此,天下不敢小覷菏澤!

注釋:

「四個突破」。2020年菏澤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加快推進重點產業、鄉村振興、城市功能、營商環境「四個突破」。「四個突破」 即「重點產業」突破;「鄉村振興」突破;「城市功能」突破;「營商環境」突破。

「五大基地一大產業」。即全力打造新興戰略產業、煤電化工、石油化工、農副產品加工、商貿物流五大基地,大力發展文化旅遊產業。

「六項工程」。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堅持工業強市,實施「六項工程」,積極打造「231」特色產業體系,實現「重點產業」突破。六項工程:一是實施核心產業聚力突破工程;二是實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工程;三是實施新興產業提速增量工程;四是實施骨幹企業發展助力工程;五是實施民營經濟扶持提升工程;六是實施高素質企業家培育工程。

「七大主導產業」、「十大工程」。2019年菏澤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聚焦「七大主導產業」,全面實施新舊動能轉換「十大工程」,新動能加速孕育成長。「七大主導產業」是指,為深入實施產業倍增工程,我市重點發展的高端化工產業、生物醫藥產業、機電設備製造產業、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現代農副產品加工產業、現代商貿物流產業、電子商務產業。「十大工程」指市委、市政府在《關於實施新舊動能轉換「十大工程」加快推動菏澤後來居上的意見》中提出的產業倍增工程、科技創新工程、園區升級工程、資本助力工程、立體交通工程、城市提升工程、鄉村振興工程、生態優化工程、全民創業工程、民生改善工程。

「231」特色產業體系。2020年菏澤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堅持工業強市,實施「六項工程」,積極打造「231」特色產業體系,實現「重點產業」突破。「231」特色產業體系指菏澤市立足產業基礎,著力構建的優勢突出、相互支撐的特色產業體系。其中的「2」指生物醫藥和高端化工「兩大核心產業」,「3」指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機電設備製造、商貿物流「三個優勢產業」,「1」指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現代服務業等「新興產業集群」。

「四個前所未有」。2022年2月17日,在中國共產黨菏澤市第十四次代表大會上,市委第十三屆委員會《牢記囑託 勇擔使命 奮力譜寫後來居上嶄新篇章》的報告中指出:經過多年不懈奮鬥,今天的菏澤,正在發生一系列深層次、全局性變化。菏澤實現了經濟總量「全省墊底」到躋身全省中游的歷史性跨越,當前,正面臨四大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即:厚積薄發的經濟基礎前所未有;日益彰顯的疊加優勢前所未有;蓄勢待發的奮進姿態前所未有;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前所未有。

作者:劉傳軒

圖文來源:「菏澤市財政局」微信公眾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10a4f2f6988582f75cae01ea8c19b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