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無敵論?美媒稱中美力量差距明顯,中方要麼對美讓步要麼失敗

2023-06-25     軍事評論

原標題:美軍無敵論?美媒稱中美力量差距明顯,中方要麼對美讓步要麼失敗

近日,美國彭博社發表了一篇名為《中國最好聽聽布林肯必須講的話》的文章。

該文章強調「中國正在犯錯」,因為現在的中國軍事上並沒有對美國形成「升級優勢」。所謂的升級優勢,指的是在對方有意加劇局勢緊張或者軍事衝突時,另一方沒有能力拿出與之相匹配的能力。因此他們認為,中國在面對與美國的軍力差距時,要麼選擇對美讓步,要麼就得接受軍事上的失敗,沒有第三個選項。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就發出警告稱:「如果有人想要在傷害中國之後全身而退,那就是幻想。」

美媒彭博社之所以敢斷論中國對美國不具備反擊的手段和意願,底氣可能來自於今年年初美國智庫的一系列兵棋推演。

華春瑩

今年年初,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中心」對中美可能在台海地區爆發衝突舉行了24場兵棋推演,據悉美國眾議院也有參與其中。在美國政壇「反華不絕對,就是絕對不反華」的政治正確影響下,還未開始推演,就已經註定了結果。

果不其然,在公布的24場兵棋推演結果中,美軍以壓倒性優勢,成功奪得其中21場的勝利。甚至其中還有一次美軍在徹底放棄台灣之後捲土重來,重新戰勝解放軍。

所以在這次兵棋推演的結論中,美智庫認為,如果中美兩國在台海地區爆發戰爭,美國取勝的可能性為92%。

台灣問題

美智庫算出這個結果,還是花了一些心思的。比如台海地區距離中國只有200公里,於是就把主戰場搬到了距離中國海岸線僅2000米的距離作為主戰場,其作戰方式更是讓人大開眼界。

在美智庫的設想中,美國直接介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可能的「武統行動」,為了避免解放軍強大的對海打擊能力,美軍不出動航母,只派出B-52和B-1B戰略轟炸機,攜帶美國最新研製的反艦飛彈就可以完成對解放軍登陸部隊的攔截,阻止奪島行動,戰爭就此結束。

除此之外,美智庫還將金融對抗、能源對抗以及糧食安全等方面的問題,也拿來作為這場戰爭的衡量因素之一,認為美國作為世界上第一大經濟體,手握石油美元,能夠迫使中國「武統台灣」時投鼠忌器。

解放軍登陸演習

美國智庫的這份報告無疑帶有大量意識形態色彩,以及一廂情願,所以得出一個美軍有92%的勝率的荒唐結論。

實際上,這個結果連美國輿論都看不下去,不少美媒就跳出來懷疑兵推結果是否公正。美國軍事專家則認為:「他們根本就不了解中國,按照這種方式開戰,美國必輸。」

拋開這個問題不談,看往年美國智庫對中美開戰的兵推結果,基本上能看個八九不離十。在這場兵推之前的1月,美國著名的蘭德智庫就中美在西太平洋開戰展開過模擬推演,最後得出的結果卻與「戰略與國際中心」相距甚遠。

蘭德智庫認為,如果中美因為台海問題開戰,美國可能會損失超過500架戰鬥機以及20多艘水面大型艦艇以及2個航母作戰編隊,最終美國將以失敗告終,因為美國海軍根本無力突破中國的岸基對海打擊能力,這就意味著美國失去了制空制海權,想要獲取勝利自然無從談起。

當然,以上兩個智庫的說法其實都缺少事實背景下,最具有說服力的還應是佩洛西「竄訪」台灣之後,美國官方發布的一份對台海爆發戰爭的分析。該分析洋洋洒洒3萬字,最終認為台海之間一旦爆發戰爭,可能會出現4種結局。

中美關係

第一種是,中美在第一島鏈爆發大規模戰爭,中國被擊落400架戰機,美國在西太平洋的所有軍事基地和幾十艘海軍艦艇被全部摧毀。

第二種是,中國沿海地區受重創,美國付出的代價只不過是幾十架戰機,但同時也認為這個可能性並不高。

第三種是美國根本就沒有介入台海問題,選擇默認,自然也就沒有結果。

第四種就是中美爆發全面戰爭,該狀態下,中美最後都是相互摧毀,因此也沒有結果。

美國政府

總的來看,若台海發生衝突,美國大機率是不會出現在台海戰場。台灣雖然在美國對華戰略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台灣在距離大陸的距離實在太近,近到一旦爆發戰爭,美國根本無法第一時間做出反應。再者台灣只不過美國手中的一枚棋子,一枚棋子沒有被丟棄,只不過是因為對方開出的價碼還不夠高。

即便是退而求其次,美國也沒辦法在第一島鏈對解放軍形成絕對的軍事優勢。在武器裝備發展上,中國目前確實還落後於美國,這一點應該承認。但即便是中國目前對美國還不完全具備「升級優勢」,但解放軍對美軍卻擁有「非對稱優勢」。畢竟彈道反艦飛彈,可以對美軍最重要的航母編隊產生威脅,這就可以拒敵於千里之外。

中美建交後,之所以美國一直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直接原因是忌憚蘇聯,蘇聯解體時,中國經濟才剛剛騰飛不久,仍無法對美國構成威脅,美國自然也沒理由在台海問題上拿出強硬姿態。

民進黨當局

隨著時間進入21世紀,9·11事件導致21世紀前十幾年美國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反恐戰爭上,因此美國根本無暇顧及台灣問題,更不敢在台灣問題上重新樹敵。

而隨著中美博弈成為中美關係的主流,又沒有其他因素的掣肘,為何美國仍不敢將「戰略模糊」直接變為「戰略清晰」,支持民進黨當局推動台灣「獨立公投」呢?這個原因很清楚,那就是害怕解放軍武力打擊。

而從中國軍力發展角度來看,美媒口中的對中國軍事領先優勢,已經是處於朝不保夕狀態。這一點從「十一五」時期到「十四五」時期,中國軍力發展目標就已經體現的相當具體。

人民解放軍海軍

2006年,中國軍事目標還是國土防禦為主,喊出的口號是「整體防禦」;到2011年這個口號變成了「打贏局部戰爭」;2016年已經變成了「打贏信息化戰爭」,這也從側面體現了解放軍軍事實力在高速發展;到了2021年,中國的口號變成了「加速研發前沿顛覆技術」、「加速武器升級換代」。

這說明中國軍事裝備為過去幾十年補課的時期已經結束,並且已經在前沿軍事科技上取得了長足進步,這點從我國一系列先進軍事裝備問世併入役可見一斑。換言之,美國對中國的軍事領先優勢結束時間,已經不是遠在天邊,而是近在咫尺。所謂的「中國不具備反擊的實力和手段,必須對美國讓步」的說法,只不過是美媒還沉浸在舊日的「美國霸權」幻夢中沒有甦醒過來罷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e04d65e6ed6e8a057e1202f819b5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