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擁核比例世界第一,以色列每4.7萬人就擁有1枚核彈?

2023-10-18     軍武次位面

原標題:人均擁核比例世界第一,以色列每4.7萬人就擁有1枚核彈?

《軍武次位面》作者:軍武菌

以色列核研究所

當地時間10月7日凌晨,哈馬斯發動了「阿克薩洪水」行動,向以色列境內發射了兩千多枚火箭彈;很快,以色列也宣布國家進入戰爭狀態,發起了針對哈馬斯的「鐵劍」行動。

巴以雙方火箭彈互轟

截至10月11日,本次巴以衝突已造成巴勒斯坦方面1128人死亡,以色列方面超過1200喪生,埃及、沙特、中國、俄羅斯紛紛下場勸架。

別看在傷亡數字上,巴以雙方貌似實力差不多,但以色列卻擁有巴勒斯坦所沒有的核武器,並且以色列擁有的核彈若以人口為底數的話,其擁核比例可以說是位居世界第一的。

國土面積不大,人口數量也不多,但是以色列向來是軍工強國,沒人相信以以色列的科技水平會造不出核彈。因此,即便以色列從未承認(也從未否認)自己擁有核武器,但世界各國基本公認以色列不僅擁核,而且核武器保有量不低。

「小男孩」原子彈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曾推測以色列擁有80枚左右的完整核武器,這是對於以色列核武器水平的最低估計。美國前國務卿鮑威爾曾有一份曝光的文件顯示以色列擁有約200枚核彈。更有研究機構評估以色列最多可能擁有400枚核彈。

美國中央情報局關於以色列核武器的報告

作為對比,我國14億人口擁有的核武器數量也就300枚左右,差不多是每466萬人才有一枚,即便是擁有1419枚核武器的美國,也只是每23萬人擁有一枚。

而以色列即便保守估計擁有200枚核武器,對於只有950萬(2023年)的人口,差不多每4.7萬以色列人就擁有一枚核武器,擁核比例妥妥的世界第一。

我國的核武器數量按人均來說很少

早在1948年以色列建國之初,以色列就已經開始致力於研究核能,以色列首任總理大衛·本·古里安就曾公開表示:「愛因斯坦、奧本海默、泰勒都是猶太人,他們都可以為美國製造(核武器),自然也應該允許以色列自己的科學家為以色列人民製造(核武器)。」

此後,以色列國防部也曾頻頻在各國走動,希望奧本海默(原子彈之父)、泰勒(氫彈之父)這些猶太科學家能夠幫助以色列發展核力量。

奧本海默,原子彈之父

在1950年代,法國也看中了以色列和猶太科學家之間不可割裂的聯繫,企圖以幫助以色列建設核力量的方式,日後通過以色列獲得猶太科學家的資源。

於是在法國建設馬爾庫爾核電站的時候,以色列科學家是唯一被允許在核電站內「隨意走動」的外籍科學家,甚至在法國核爆炸試驗中,以色列觀察員也可以無限制訪問爆炸數據。

法國馬爾庫爾核電站

同時,法國也秘密幫助以色列在1960年前後建設了內格夫核研究中心,這是作為以色列在1956年奉法國之命入侵西奈半島,阻止埃及將蘇伊士運河國有化的交換條件。

一名以色列士兵在蒂朗海峽旁執勤

為了不受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管制,內格夫核研究中心一直是秘密建造的,法國依照約定向以色列出售小型核反應堆時,以色列對外聲稱是海水淡化廠的泵站,可用於儲存核廢料的罐體出關時,法國海關在出關申報上寫的也是海水淡化廠的儲水罐。

內格夫核研究中心投入使用後,以色列就那麼點大的領土,不可能藏得住,美國在1960年代就通過衛星發現這裡,並要求以色列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檢查。

美國衛星拍攝到的內格夫核研究中心

但最後,以色列只同意接受美國的檢查,而拒絕接受原子能機構派人檢查。不僅如此,以色列還要求美國的檢查員每次來之前必須提前通知,否則拒不接待。而且即便進入了研究中心,也只能在以色列規定的區域檢查。

顯而易見,這種檢查根本查不出什麼東西,於是美國在1969年決定終止檢查,同時直接宣布認為以色列可能擁有核武器(你要沒問題幹嘛藏著掖著?)。

強力推動對以色列核檢查的甘迺迪與以色列總理本-古里安

有消息認為,以色列在1966年之前就已經製造出了可實際使用的核武器,並在1967年六日戰爭之後開始了全面生產。美國中央情報局在1967年提供的報告就稱以色列擁有在6到8周內製造核彈的能力,並且在六日戰爭中已經擁有2枚粗製核彈。

也就是說,倘若當年六日戰爭愈演愈烈,以色列很有可能用一輛卡車或是一隊傘兵把一枚粗製核彈送去敵國境內,與阿拉伯國家拼個魚死網破(別不信,以色列認為這是防止第二次猶太大屠殺出現的必要手段)。

1979年,美國專門用於探測核爆炸Vela衛星在南印度洋檢測到了疑似核武器爆炸的現象,後來基本確定是以色列在進行核武器試爆,氫彈之父泰勒當年更是認為以色列在測試的是一種先進的小型化核武器。

Vela衛星原本是為監測蘇聯而準備的

1986年,曾在內格夫核研究所工作的以色列人莫迪凱·瓦努努向外界公布了以色列的核武器製造計劃。結果沒幾天,瓦努努就在羅馬被摩薩德綁回了以色列,以叛國罪被判處28年有期徒刑。

莫迪凱·瓦努努提供的內格夫核研究所內的照片之一

儘管各種「此地無銀三百兩」的現象都表明以色列擁有核武器,甚至以色列官員也經常說漏嘴,但是在官方表述中,以色列一直秉持的都是「不承認也不否認」的核模糊政策。

以色列和印度、巴基斯坦一樣,都未簽署《核不擴散條約》,但後兩者都已公開承認自己擁有核武器,而以色列總理只是在1969年說過這麼一句耐人尋味的話:以色列不會是第一個在中東引進核武器的國家。

雖然對於自己是否擁有核武器含糊其辭,但是以色列對於周邊國家發展潛在的核威脅是相當敏感的和狠辣的,在1981年發起了歌劇行動,摧毀了伊拉克的核反應堆;在2007年發起了果園行動,摧毀了敘利亞的核反應堆;2010年,和美國聯合開發了一種病毒軟體,破壞了伊朗的核設施。

遭到襲擊後的伊拉克核反應堆遺址

總之,宗旨就是:我有沒有,你別管!但是,你絕對不能有!

以色列這樣做不僅讓敵對國家實實在在感受到了核威脅,同時又不用像公開承認擁核的國家一樣受到發展核武器的管制。目前,世界各國基本上相信以色列已經擁有不限於空投、潛射、中程彈道彈道在內的核打擊能力。

以色列不僅擁有核武器,而且是一個相當敢於使用核武器的國家,據西方國家推測,以色列在六日戰爭爆發前,就曾計劃用一隊傘兵通過直升機將一枚小型核彈送到西奈半島並自殺式引爆,以此警告阿拉伯國家。

以色列後來稱呼這種做法叫「參孫選項」,參孫指的是聖經中的一位以色列法官,他曾推倒非利士人聖殿的柱子,壓死了自己和俘虜自己的上千名非利士人,並高呼:讓我與非利士人共死!

參孫推倒聖殿支柱與敵人同歸於盡

簡單點說,以色列的核政策就是一旦他們認為自己國家陷入了無可挽回的險地,那麼他就與敵人同歸於盡。

不止是六日戰爭,在1973年的贖罪日戰爭中,以色列也曾差點選擇了「參孫選項」,當時阿拉伯軍隊取得了壓倒性優勢,以色列總理果爾達梅厄便當即授權啟動了13枚原子彈,並以此威脅美國提供物資,否則就「掀桌子」。

贖罪日戰爭中,被摧毀的以色列坦克

曾任以色列國防軍參謀長、國防部長、外交部長的摩西·達揚將軍,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以色列一定要像一條瘋狗一樣,讓別人覺得過於危險而不敢招惹,……,我們有能力把世界一起搞垮,我可以保證這將在以色列垮台之前發生。」

摩西·達揚將軍

如果說世界是一張牌桌,各國手持或多或少的籌碼在桌上博弈,以色列籌碼不少,牌技也還行,但這都不足以讓世界各國畏懼,頂多就是輸了這一輪的籌碼罷了。

最讓世界各國擔心的,是以色列「輸不起」,要是逼急了以色列,讓他覺得自己要輸光了,他直接就掀桌子:我是輸了,在座的各位也都別想好過!

從這幾天巴以衝突雙方的表現也可以看出,雖然雙方傷亡差不多,但是以色列卻敢說出「讓哈馬斯從地球上消失」這種話。

而且,大家還都知道以色列確實有這個實力,只不過真到了那一步場面就很收場了,核戰爭一旦在中東爆發,也許根本就沒有贏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c81f6bc5c51315c5aa1282fb30980d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