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類處於小鮮肉和老戲骨之間的「夾心代」,在年齡上邁入了演員的黃金時期,豐富的人生閱歷為表演打下了深厚的根基。
最近幾部掀起熱議話題的熱播劇《安家》《完美關係》《三生三世枕上書》的男主角羅晉、黃軒、高偉光,有個共性——均為80後的中生代男演員。
這類處於小鮮肉和老戲骨之間的「夾心代」,在年齡上邁入了演員的黃金時期,豐富的人生閱歷為表演打下了深厚的根基。
但歷經時光洗禮愈發成熟的中生代男演員,危與機並存。若要翻身成名或是續命長青,需要影視作品與表演者相互成就的機緣。而這,有時是可以通過正確的選擇和後天努力爭來的。
出圈的契機
出生於1975年—1985年間,以劇集為主陣地或劇影均衡發力的中生代男演員的表演道路,幾乎都遵循著「鬱郁不得志/出道巔峰下滑—堅持—厚積薄發」的發展軌跡。正因為有了低谷期的持續蓄力,一旦觸底反彈,他們便能勢如破竹。
黃軒出道7年被多次換角,終於憑藉文藝片《推拿》名聲大振,點亮大小螢幕;雷佳音出道13年才在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中初嘗走紅滋味;混跡話劇圈的郭京飛摸爬滾打了11年後,才搭上網劇《暗黑者》的東風,被人記住了名字;《偽裝者》捧紅的王凱、靳東,則分別扛過10年、22年默默無聞的小透明期……諸多案例,不勝枚舉。
縱觀中生代男演員崛起的契機,在一定程度上,與出圈成名作的誕生背景和角色人設相勾連。
「高偉光之後,再無東華帝君」,是網友看完《三生三世枕上書》給出的極高評價。在繼《鬼吹燈之怒晴湘西》里的「鷓鴣哨」之後,高偉光又拿出了一個新的代表角色。兩部成名作皆有知名IP打底,強大的粉絲基因做後盾,演員演出原著人物精髓,就可圈粉。
秦昊早年在文藝片領域兜兜轉轉,知名度受限。2017年影視市場迎來懸疑類網劇的進階,首次觸電網劇《無證之罪》的秦昊,在社會派推理鑄就的圈層爆款威力下,成功闖入主流視線。
出道即巔峰、隨後沉浮18年的聶遠,得益於反套路的大女主爽劇《延禧攻略》再度翻紅。乾隆「中年人的孤獨感」,被他刻畫得入木三分。加之精準的營銷策略,聶遠等來了事業的第二春。
歷來中生代男演員出圈的主要路徑,似乎都在大女主劇里當綠葉或是在男性向硬核劇里挑大樑、做點綴這兩者間徘徊。
硬幣的正反面
要想在風雲更迭的娛樂圈立足,必須有安身立命之本。對中生代男演員而言,紮實的演技是他們衝出重圍的殺手鐧。豐富的人生閱歷於表演者是筆巨大的財富,為創作靈感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最終被鏡頭捕捉呈現在螢屏上。
不論是在同質化角色中找出新鮮感,還是走出舒適區挑戰自我,表演經驗的豐富積累會提高他們對各類作品的駕馭能力。而且中生代男演員無須面對轉型的困擾,因為此前塑造的多個角色早已助他們跨越了被定型的坎。
中生代男演員的優勢,還在於作為演員的黃金時期較長。隨著外型擺脫青澀、逐漸成熟,男演員的人格魅力會經時光淬鍊由內散發。在新劇種的誕生和與時俱進的大眾審美等外力作用下,會相對拓寬他們新的戲路。
對表演的敬畏之心,也幫中生代男演員們在業內樹立了好口碑。通過與製片人、導演等主創建立默契和諧的關係,易於促成多次合作。如王凱跟正午陽光結緣,成為其御用演員。除了已播的多部劇,雙方聯手的還有待播劇《孤城閉》《大江大河2》。
為了能演《鬼吹燈之怒晴湘西》的「鷓鴣哨」一角,高偉光與導演見了幾次面,甚至為貼近角色的「糙漢」特質,他故意不修邊幅,展現自己的另一面,用行動說服導演。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近兩年大男主劇強勢冒頭,但改編自男頻網文的爽劇屬性更適合85後、90後小生擔綱主人公。《慶餘年》的張若昀、《大主宰》的王源,莫不如是。
不得不承認,甜寵劇、青春劇、耽改劇這類備受九千歲網生代追捧的劇集,可能更適合年輕演員。但這也意味著中生代男演員無一夜成名的捷徑可走,只能穩紮穩打,用夜以繼日的堅持迎接曙光來臨。
就算因一部爆款劇的加持而人氣飛升,但附著於中生代男演員身上的這種熱度卻是具有時效性的。粉絲對他們的高關注度會隨著影視作品的收官、角色的落幕而漸漸消散。若後續作品斷了,又會被「打回原形」,遑論產生收割粉絲經濟的長尾效應。
為了打破僵局,中生代男演員們做出了不同的抉擇。有的立志重回主流視野,去迎合市場需求和受眾審美做出新嘗試,如黃曉明主演了《鬢邊不是海棠紅》;有的去演技類綜藝刷存在感,如周一圍通過《演員的誕生》實紅了一把;有的則轉型幕後。
吸粉的秘訣
想延續自己的表演生命,唯有化解危機、尋求轉機,這也是中生代男演員需要時刻警醒並提上日程的重要課題。
有時候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這句話不無道理。方向正確的前提下,加速前行才能更快抵達目的地。
演藝生涯行至半程的中生代男演員們,未來究竟是前景光明,還是繼續在窪地里掙扎,取決於明晰自身定位後,在最大可選擇範圍內對戲路進行取捨。通常來說,能為他們賦能的影視作品,必定具備讓演技大放異彩且有政策、市場等多方位保障的特性。
大勢所趨的現實主義題材,或是首選。尤其是圍繞典型中國式家庭展開的關於生活倫理的話題劇,最能激發大眾共情。
中生代男演員的表演要義為充滿煙火氣的真實,不管人設好壞,只要咀嚼吃透角色,高度還原大千世界裡小人物的喜怒哀樂,甚至是揭開人性瑕疵,都會刺激到觀眾的敏感神經。一旦輿論引爆,全民關注點都會匯聚在演員身上。
偏向美劇式強情節、快節奏的硬核劇,如懸疑劇、刑偵劇、冒險劇也是中生代男演員可以多嘗試的。
硬漢、罪犯等類型化角色,正反派都能有出彩點,如何把握黑白中間的人性灰度,是表演突破點。越細膩詮釋出人物光譜的複雜性,演員行雲流水的演技就越容易給觀眾留下深刻的記憶點。
人物傳記、歷史(權謀)等正劇,也是可以凸顯中生代男演員純熟演技的藝術載體。另外,革命、諜戰、軍旅、脫貧等血統純正的主旋律劇,有政策支撐,平台會優先重點排播,擔綱男主角的中生代男演員,能贏在劇集「播出即勝利」的起跑線上。
除了用作品說話,這類男演員們其實還可以通過「另類」的方式,與演技形成一套組合拳,來適當吸粉出圈。比如,在日常點滴中向大眾植入各種梗,玩轉自黑幽默、反差萌的人格魅力,營造出平易近人的鄰家大叔既視感。路演、出席活動找燈牌上熱搜的「段子手」雷佳音,在高冷男神與逗比「男神經」間無縫切換的高偉光,反倒拉近了與網友的親近感。
再如,用極高的專業素養令人信服的「知乎男神」張譯,他的每篇回帖猶如寫論文,字裡行間滿滿都是對表演的鑽研和熱愛。轉回大小螢幕,又用精湛的演技征服觀眾。這種知行合一的本性,是演員魅力永駐的秘訣。
翻閱今年的待播劇片單,中生代男演員擔任男主角的不在少數。倘若就此斷言他們的春天來了,恐怕為時尚早。當達爾文進化論的浪潮襲來,中生代男演員們唯有戒掉浮躁、沉澱下來,在提高自身武力值的同時,積極爭取並把握好每次的機會,才能積跬步以至千里。
來源:Vlinkage
韓式「爽劇」的套路與反套路
「積木式節目」帶給製片方新機遇